带支架的外柱、带支架的转向柱和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418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6:23
在筒状的外柱(12a)中,上半部的夹着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以仅在轴向伸长的状态,分别设置有用于降低所述外柱(12a)的径向的刚性的狭缝(25、25)。另外,构成柱侧支架(16a)的1对结合板部(28、28)结合固定在所述外柱(12a)的外周面中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所述各狭缝(25、25)的位置。实现能够随着将方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而增大作用在外柱的内周面与内柱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构造。

External column with support, steering column with support and steering gear

In the cylindrical outer column (12a), the upper part is clamped with the widths and sides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width direction to extend only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radial rigid slits (25, 25) for the outer column (12a) are respectively set. In addition, 1 pairs of joint plates (28, 28) form the column side bracket (16a), 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slits (25, 25) are clamped on the sides of the outer columns (28 and 28), which are fix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outer column (a). A structure that can increas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outer column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column, which can be increased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steering wheel at the post adjustment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支架的外柱、带支架的转向柱和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转向装置、以及作为其构成部件的带支架的外柱、和带支架的转向柱的改良。汽车用的转向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那样是以往已知的。汽车用的转向装置如图14、15所示,将方向盘1的旋转传递至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随着输入轴3的旋转推拉左右1对拉杆4、4,对车轮(前轮)赋予转向角。方向盘1被支承固定在转向轴5的后端部,转向轴5在轴向插通了圆筒状的转向柱6的状态下,自由旋转地支承于转向柱6。转向轴5的前端部经由自由接头7与中间轴8的后端部连接,中间轴8的前端部经由其他自由接头9与输入轴3连接。另外,在整个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在上述这样的转向装置中,以往广泛已知根据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用于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为了构成倾斜机构,转向柱6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车身10以设置在宽度方向的枢轴11为中心进行摇动移位。另外,为了构成伸缩机构,转向柱6的构造为使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支架的外柱、带支架的转向柱和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支架的外柱,包括筒状的外柱、固定在该外柱的柱侧支架,所述外柱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分别以仅在轴向伸长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外柱上下方向的一侧的半部的夹着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用于降低所述外柱的径向的刚性,所述柱侧支架具有:1对侧壁部,其结合固定在所述外柱的外周面中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所述各狭缝的位置;和贯通孔,其设置在所述两侧壁部中在宽度方向互相匹配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2 JP 2015-2079641.一种带支架的外柱,包括筒状的外柱、固定在该外柱的柱侧支架,所述外柱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分别以仅在轴向伸长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外柱上下方向的一侧的半部的夹着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用于降低所述外柱的径向的刚性,所述柱侧支架具有:1对侧壁部,其结合固定在所述外柱的外周面中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所述各狭缝的位置;和贯通孔,其设置在所述两侧壁部中在宽度方向互相匹配的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架的外柱,在所述外柱在夹着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分别在轴向隔开距离设置有多个所述狭缝,所述两侧壁部分别在所述外柱的轴向上与所述各狭缝相同的位置的多个部位,结合固定于所述外柱的外周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支架的外柱,以架设在所述外柱的外周面中相对于所述两侧壁部与所述各狭缝在圆周方向相反侧相邻的部分、和所述两侧壁部之间的状态,设置用于分别将所述两侧壁部结合固定于所述外柱的外周面的焊接部。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支架的外柱,被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距离的1对支承板部的宽度方向内侧面按压的所述两侧壁部的宽度方向外侧面,从在上下方向距所述外柱远侧的端部边缘,向越朝向在上下方向接近所述外柱侧的端部边缘越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向倾斜,其中,所述1对支承板部构成被支承于车身的车身侧支架。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川祥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