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536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包括泵体主体,泵体主体上设有封盖固定孔、安全阀固定孔、安全阀安装孔、泵进口、泵安装孔、空气室、泵出口、泵盖安装孔、转动部件腔、膜片槽、平衡补液孔、可调滚动体安装槽和膜片压板固定孔;所述封盖固定孔设于泵体主体上端端面;所述泵体主体前端、后端均设有泵盖安装孔;所述泵体主体下侧中部为转动部件腔;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设有可调滚动体安装槽;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端面设有膜片槽;所述泵体主体内部右上端开有平衡补液孔,平衡补液孔为斜向圆形孔与横向圆形孔相接而成,平衡补液孔右端为空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液力平衡的结构,能作为不同泵的承载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
本技术涉及混输泵泵体的
,特别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

技术介绍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体作为承载组成泵的零部件,泵体相对复杂,且在泵的功能发挥中,起到主导作用。泵体的结构,决定了泵的部分功能。泵在运行过程中,液力平衡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好的泵体,能够实现液力平衡,作为各种泵的基础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具有实现液力平衡的结构,能作为不同泵的承载壳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包括泵体主体,泵体主体上设有封盖固定孔、安全阀固定孔、安全阀安装孔、泵进口、泵安装孔、空气室、泵出口、泵盖安装孔、转动部件腔、膜片槽、平衡补液孔、可调滚动体安装槽和膜片压板固定孔;所述封盖固定孔设于泵体主体上端端面,封盖固定孔处安装有封盖;所述泵体主体左上端设有安全阀安装孔,安全阀安装孔外周设有安全阀固定孔,安全阀安装孔内设有安全阀,安全阀通过螺钉固定于安全阀安装孔;所述泵体主体左上端设有泵进口,泵体主体右上端设有泵出口;所述泵体主体底面两端均设有泵安装孔;所述泵体主体前端、后端均设有泵盖安装孔;所述泵体主体下侧中部为转动部件腔,转动部件腔内设有转子、轴、偏向块、轴承、密封圈;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设有可调滚动体安装槽,可调滚动体安装槽内设有可调滚动体;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端面设有膜片槽,膜片槽外侧设有若干膜片压板固定孔,膜片槽内嵌装有膜片,膜片上压有膜片压板,膜片压板通过螺钉固定于膜片压板固定孔;所述泵体主体内部右上端开有平衡补液孔,平衡补液孔为斜向圆形孔与横向圆形孔相接而成,平衡补液孔右端为空气室。作为优选,所述封盖固定孔为内螺纹孔,封盖固定孔通过螺栓连接有封盖。作为优选,所述泵安装孔为通孔,泵安装孔内穿过螺栓。作为优选,所述泵盖安装孔为内螺纹孔,泵盖安装孔处通过螺栓固定有泵盖,泵盖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端盖。作为优选,所述平衡补液孔为斜向圆形孔与横向圆形孔相接而成,所述斜向圆形孔与左向射线呈45度-75度角。作为优选,所述安全阀外侧设有活塞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实现液力平衡的结构,能作为不同泵的承载壳体。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的B-B部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的B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实施例一左视部分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实施例一主视部分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实施例二左视部分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实施例二主视部分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实施例中的膜片结构图;图11是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的实施例中的阻尼板结构图。图中:1-封盖固定孔、2-安全阀固定孔、3-安全阀安装孔、4-泵进口、5-泵安装孔、6-空气室、7-泵出口、8-泵盖安装孔、9-转动部件腔、10-膜片槽、11-平衡补液孔、12-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3-膜片压板固定孔、14-封盖、15-可调滚动体、16-膜片压板、17-螺栓、18-膜片、19-液压补偿双进口、20-液压补偿支撑腔、21-圆柱头、22-出口、23-中空隔离机构、24-安全阀、25-活塞套、26-转子、27-轴、28-泵盖、29-端盖、30-调整垫块、31-调整螺钉、32-密封圈、33-配流盘、34-偏心块、35-偏心块轴承档环、36-支撑轴承、37-端盖轴承、38-弹簧、39-端面密封环、40-中间轴承、41-中间块、42-中空隔离机构上部、43-中空隔离机构下部、44-阻尼板、45-销钉、46-机械密封件、47-中空滚动槽型柱体、48-膜片上端插环、49-支撑环、50-膜片下端插环、51-阻尼孔、52-阻尼板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11,本技术,包括泵体主体,泵体主体上设有封盖固定孔1、安全阀固定孔2、安全阀安装孔3、泵进口4、泵安装孔5、空气室6、泵出口7、泵盖安装孔8、转动部件腔9、膜片槽10、平衡补液孔11、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和膜片压板固定孔13;所述封盖固定孔1设于泵体主体上端端面,封盖固定孔1处安装有封盖14;所述泵体主体左上端设有安全阀安装孔3,安全阀安装孔3外周设有安全阀固定孔2,安全阀安装孔3内设有安全阀24,安全阀24通过螺钉固定于安全阀安装孔3;所述泵体主体左上端设有泵进口4,泵体主体右上端设有泵出口7;所述泵体主体底面两端均设有泵安装孔5;所述泵体主体前端、后端均设有泵盖安装孔8;所述泵体主体下侧中部为转动部件腔9,转动部件腔9内设有转子26、轴27、偏向块、轴承、密封圈;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设有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内设有可调滚动体15;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端面设有膜片槽10,膜片槽10外侧设有若干膜片压板固定孔13,膜片槽10内嵌装有膜片18,膜片18上压有膜片压板16,膜片压板16通过螺钉固定于膜片压板固定孔13;所述泵体主体内部右上端开有平衡补液孔11,平衡补液孔11为斜向圆形孔与横向圆形孔相接而成,平衡补液孔11右端为空气室6。具体的,所述封盖固定孔1为内螺纹孔,封盖固定孔1通过螺栓17连接有封盖14。具体的,所述泵安装孔5为通孔,泵安装孔5内穿过螺栓。具体的,所述泵盖安装孔8为内螺纹孔,泵盖安装孔8处通过螺栓固定有泵盖28,泵盖28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端盖29。具体的,所述平衡补液孔11为斜向圆形孔与横向圆形孔相接而成,所述斜向圆形孔与左向射线呈45度-75度角。具体的,所述安全阀24外侧设有活塞套25。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在工作过程中,泵体主体可以通过上面开的不同的孔安装不同的部件,从而获得不同性能要求的混输泵;泵体主体内的空气室6和平衡补液孔11的组合,能够实现气动腔室液力平衡的效果,具体通过实施例来说明。实施例一:附图6、7为该泵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轴27外接动力源,轴27的转动带动轴27上的零部件转动,混合体从泵的左上端进入,右上端输出;膜片18内部的腔体,在空气室6和平衡补液孔11的辅助下,避免了纯空气运动,当膜片18内部的腔体气体多时,可以通过平衡补液孔11从已经输送到右端的混合体中补液,因液体重于气体,所以平衡补液孔8右边位置较低。实施例二:附图8、9位该泵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该泵中的泵体主体上端开有阻尼板52安装孔。轴27外接动力源,轴27的转动带动轴27上的零部件转动,混合体从泵的左上端进入,右上端输出;膜片18内部的腔体,在空气室6和平衡补液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主体,泵体主体上设有封盖固定孔(1)、安全阀固定孔(2)、安全阀安装孔(3)、泵进口(4)、泵安装孔(5)、空气室(6)、泵出口(7)、泵盖安装孔(8)、转动部件腔(9)、膜片槽(10)、平衡补液孔(11)、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和膜片压板固定孔(13);所述封盖固定孔(1)设于泵体主体上端端面,封盖固定孔(1)处安装有封盖(14);所述泵体主体左上端设有安全阀安装孔(3),安全阀安装孔(3)外周设有安全阀固定孔(2),安全阀安装孔(3)内设有安全阀(24),安全阀(24)通过螺钉固定于安全阀安装孔(3);所述泵体主体左上端设有泵进口(4),泵体主体右上端设有泵出口(7);所述泵体主体底面两端均设有泵安装孔(5);所述泵体主体前端、后端均设有泵盖安装孔(8);所述泵体主体下侧中部为转动部件腔(9),转动部件腔(9)内设有转子(26)、轴(27)、偏向块、轴承、密封圈;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设有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内设有可调滚动体(15);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端面设有膜片槽(10),膜片槽(10)外侧设有若干膜片压板固定孔(13),膜片槽(10)内嵌装有膜片(18),膜片(18)上压有膜片压板(16),膜片压板(16)通过螺钉固定于膜片压板固定孔(13);所述泵体主体内部右上端开有平衡补液孔(11),平衡补液孔(11)为斜向圆形孔与横向圆形孔相接而成,平衡补液孔(11)右端为空气室(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腔室液力平衡型混输泵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主体,泵体主体上设有封盖固定孔(1)、安全阀固定孔(2)、安全阀安装孔(3)、泵进口(4)、泵安装孔(5)、空气室(6)、泵出口(7)、泵盖安装孔(8)、转动部件腔(9)、膜片槽(10)、平衡补液孔(11)、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和膜片压板固定孔(13);所述封盖固定孔(1)设于泵体主体上端端面,封盖固定孔(1)处安装有封盖(14);所述泵体主体左上端设有安全阀安装孔(3),安全阀安装孔(3)外周设有安全阀固定孔(2),安全阀安装孔(3)内设有安全阀(24),安全阀(24)通过螺钉固定于安全阀安装孔(3);所述泵体主体左上端设有泵进口(4),泵体主体右上端设有泵出口(7);所述泵体主体底面两端均设有泵安装孔(5);所述泵体主体前端、后端均设有泵盖安装孔(8);所述泵体主体下侧中部为转动部件腔(9),转动部件腔(9)内设有转子(26)、轴(27)、偏向块、轴承、密封圈;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设有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可调滚动体安装槽(12)内设有可调滚动体(15);所述泵体主体内部上端端面设有膜片槽(10),膜片槽(10)外侧设有若干膜片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静范少超连加俤陈烨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