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带过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189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强带过胶装置,包括丝带卷轴及容纳胶水的腔体,所述丝带卷轴架设在支架上,所述腔体侧壁顶部相对应的两侧设有豁口,所述腔体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底部设有丝带过孔,丝带卷轴上的补强带能够沿着腔体一侧豁口进入、绕过隔板底部丝带过孔,再从腔体另一侧豁口出来。通过在隔板两侧的腔体侧壁顶部开设豁口、在隔板底部加工出丝带过孔,可使补强带自腔体一侧豁口处进入腔体,绕过隔板底部,再从腔体另一侧的豁口出来,即可使补强带沾上足够多的胶水;同时方便自腔体顶部补加胶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补强带过胶效果好的优点,同时能够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Reinforcing belt over rubb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强带过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鞋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补强带过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鞋过程中,为了增强鞋帮片的整体强度,需要在帮片的片茬部分粘贴补强带。现有的生产线中,是将一个塑料瓶装满胶水,在其瓶盖、瓶底端各捅一个小洞,再将塑料瓶倒扣挂起来,然后将补强带自瓶底进入、瓶盖出来,穿过塑料瓶,这样补强带从瓶盖的洞中拽出时,胶线表面就沾了胶水。但是,由于补强带在穿过塑料瓶过程中,与瓶盖口产生了摩擦,因此补强带上虽然会沾有胶水,但是并不会很多,影响补强带的粘贴效果。另外,当塑料瓶内胶水用完后,更换胶水很麻烦,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重新制作一个塑料瓶,由于工厂用量很大,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补强带过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补强带粘胶过少、胶水更换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补强带过胶装置,包括丝带卷轴及容纳胶水的腔体,所述丝带卷轴架设在支架上,所述腔体侧壁顶部相对应的两侧设有豁口,所述腔体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底部设有丝带过孔,丝带卷轴上的补强带能够沿着腔体一侧豁口进入、绕过隔板底部丝带过孔,再从腔体另一侧豁口出来。优选地,所述腔体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一侧设有注胶口,所述注胶口对应设置在隔板一侧的腔体上方。优选的,所述腔体两侧壁上设有与隔板配合的导向槽,所述隔板两侧设置在导向槽内。优选地,所述盖板与隔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隔板上端沿其长度方向水平设有轴孔,所述腔体两侧壁上对应设有通孔,连接轴贯穿腔体侧壁及隔板设置。优选地,所述注胶口处设有堵盖,所述堵盖下端设有台阶,所述台阶周边与注胶口内壁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堵盖一侧设有与手指配合的圆弧槽。优选地,所述腔体的一侧壁顶部两侧对称设有连接凸耳,所述连接凸耳对称设置在隔板两侧,所述连接凸耳中部设有螺纹孔,用于与螺栓配合将腔体固定在墙体、柱子或工作台上。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立柱和水平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另一端与螺母配合,所述丝带卷轴套装在支撑轴上。优选地,所述腔体和支架均设置在底座上。优选地,所述豁口与丝带过孔均为矩形,所述豁口设置在腔体侧壁的上边缘中部,所述丝带过孔设置在隔板下端的中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腔体内放置隔板,并在隔板两侧的腔体侧壁顶部开设豁口、在隔板底部加工出丝带过孔,可使补强带自腔体一侧豁口处进入腔体,绕过隔板底部,再从腔体另一侧的豁口出来,即可使补强带沾上足够多的胶水;同时方便从腔体顶部补加胶水。本技术能够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强带过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盖板与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堵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丝带卷轴,2-腔体,3-支架,4-豁口,5-隔板,6-丝带过孔,7-补强带,8-盖板,9-注胶口,10-轴孔,11-连接轴,12-堵盖,13-台阶,14-圆弧槽,15-连接凸耳,16-螺纹孔,17-底座,18-导向槽,19-通孔;31-立柱,32-支撑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补强带过胶装置,包括丝带卷轴1及容纳胶水的腔体2,所述丝带卷轴1架设在支架3上,所述腔体2侧壁顶部相对应的两侧设有豁口4,所述腔体2中部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底部设有丝带过孔6。腔体内胶水通过隔板底部丝带过孔贯通隔板两侧,丝带卷轴1上的补强带7能够沿着腔体2一侧豁口4进入、绕过隔板5底部丝带过孔6,再从腔体2另一侧豁口4出来,即可沾上足够多的胶水。其中,所述豁口4与丝带过孔6均为矩形,所述豁口4设置在腔体2侧壁的上边缘中部,所述丝带过孔6设置在隔板5下端的中部。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腔体2顶部设有盖板8,所述盖板8一侧设有注胶口9,所述注胶口9对应设置在隔板5一侧的腔体2上方。通过注胶口方便往腔体内补加胶水。在盖板周边设置凸檐,借助凸檐将盖板搭在腔体的侧壁上,实现对腔体的密封,避免杂物落入胶水内。参见图1、2,所述腔体2两侧壁上设有与隔板5配合的导向槽18,所述隔板5两侧设置在导向槽18内。利用导向槽方便对隔板进行限位。参见图4,所述盖板8与隔板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隔板5上端沿其长度方向水平设有轴孔10,所述腔体2两侧壁上对应设有通孔19,连接轴11贯穿腔体2侧壁及隔板5设置,并在连接轴两端用螺母进行紧固。参见图1、5,所述注胶口9处设有堵盖12,所述堵盖12下端设有台阶13,所述台阶13周边与注胶口9内壁接触。利用台阶对注胶口进行封堵,进一步保证腔体的密封性。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堵盖12一侧设有与手指配合的圆弧槽14。安装或取下堵盖时,手握圆弧槽处,更方便手部握持堵盖。参见图1、2,所述腔体2的一侧壁顶部两侧对称设有连接凸耳15,所述连接凸耳15对称设置在隔板两侧,所述连接凸耳15中部设有螺纹孔16,用于与螺栓配合将腔体2固定在墙体、柱子或工作台上。在固定腔体的同时,更方便工人操作。参见图3,所述支架3包括立柱31和水平支撑轴32,所述支撑轴32一端固定在立柱31上、另一端与螺母配合,所述丝带卷轴1套装在支撑轴32上。借助此结构更轻松方便地实现补强带在过胶过程中的放线操作。为了方便对本技术进行移位,所述腔体2和支架3均设置在底座17上。其中,底座可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工位处。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补强带过胶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在腔体内放置隔板,并在隔板两侧的腔体侧壁顶部开设豁口、在隔板底部加工出丝带过孔,胶水通过丝带过孔充满隔板两侧的腔体内。补强带从成卷的丝带卷轴上开始放线,自腔体一侧豁口处进入腔体,绕过隔板底部,再从腔体另一侧的豁口出来,即可使补强带沾上足够多的胶水;同时打开注胶口处的堵盖即可方便地从腔体顶部补加胶水。本技术能够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补强带过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强带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丝带卷轴及容纳胶水的腔体,所述丝带卷轴架设在支架上,所述腔体侧壁顶部相对应的两侧设有豁口,所述腔体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底部设有丝带过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强带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丝带卷轴及容纳胶水的腔体,所述丝带卷轴架设在支架上,所述腔体侧壁顶部相对应的两侧设有豁口,所述腔体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底部设有丝带过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带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一侧设有注胶口,所述注胶口对应设置在隔板一侧的腔体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强带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两侧壁上设有与隔板配合的导向槽,所述隔板两侧设置在导向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强带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隔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隔板上端沿其长度方向水平设有轴孔,所述腔体两侧壁上对应设有通孔,连接轴贯穿腔体侧壁及隔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强带过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口处设有堵盖,所述堵盖下端设有台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海明威六榕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