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雨专利>正文

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0490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7:53
提供一种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具有车体和其一侧面安装可独立整体打开并与地面搭接的立面,立面底端与车体地板同高并铰接,立面顶端用弹簧式立面挂钩挂接为手压杠杆式结构的逃生拉杆,逃生拉杆由一端起支点作用的转轴、中部与立面挂钩Ⅰ挂接起阻力连接作用的拉杆挂钩Ⅱ、另一端为手压动力端使立面与车体快速脱离的把手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成本更低,逃生通道的开启更为省力、便捷和高效,逃生通道开口更大,距地高度更低,逃生速度更有保证,避免逃生拥挤混乱和无序现象的发生,方便老弱病残无障碍安全通行的诸多优势,即使立面挤压变形也可顺利开启,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更具应急救援的现实性意义。

Fast opening and large opening barrier fre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Provide a labor-saving and quick open wide barrier free escape body structure, with its body and one side installation can be independently open and overall and ground lap elevation,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car floor facade with high elevation and hinged at the top of the spring hook hanging rod facade to escape the hand lever type structure, escape rod by the end of the central shaft, a fulcrum and facade hanging draw hook hook of the connection of resistance and the other end is a handle hand pressing power end Wailimian and body composition from fas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making use of lower cost, escape in the open more labor-saving,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escape opening greater height, lower escape velocity more secure, to avoid confusion and disorderly escape congestion phenomenon, many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Laoruobingcan barrier free safe passage, even if the elevation of extrusion deformation can also be opened successfully, which can minimize th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mor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mergency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
本技术属一般车辆在发生事故或出现其他交通危险时保护或防止乘客或行人受伤的车体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公路公共交通汽车,由于自身问题、外来因素和乘客肇事等原因发生爆炸、燃烧、恐怖事件引起危及乘客生命的情况时常出现。为此,针对公共交通工具遇险时让乘客能及时逃生的设计逐渐涌现。现有技术下,利用安全锤击碎车窗玻璃,让乘客越窗逃生的设计,逃生时间过长且车窗狭小、距地面太高、危险时乘客混乱无序、不利于老弱病残乘客的快速逃生,反而增加了逃生危险,甚至部分人无能力逃离,造成比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此,现有技术下公开的通过对车体结构改造所设计的应急逃生公交车文献中,通过电动、液压或气动驱动的逃生机构,一旦外力破坏上述机构,应急制动无法再成功开启,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一些纯机械连接结构,诸如多个联动门设计的逃生车体,又存在联动门之间转接结构构件过多,应急逃生机构整体结构趋于复杂化,一旦某一联动单元受压变形,将导致整个联动门的联动失效,无法逃生。此外,授权公告号为CN205674826U的全景安全逃生公交车虽然为敞开式逃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并未对操纵手阀与开合车窗之间的具体连接和制动开启方式作出明确、便捷、安全、可靠、迅速和有效的阐述。从其公开的内容仅能了解到通过卡孔、卡柱连接或卡槽、卡块连接的逃生车窗与车体之间均为凸凹配合连接的固定结构,受上述连接体结构位置相对固定的限制,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拆卸的便捷性也仅仅在上述卡孔、卡柱、卡槽、卡块连接体结构完好的情况下方有保证,而遇车体受挤压变形等特殊状况,上述柱、槽、卡块连接体自身结构也会随之发生严重变形,而变形后的卡柱或卡孔之间,或卡槽和卡块之间能否实现有效的脱离,保证逃生车窗顺利的开启,是未知数。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变形的卡槽或卡孔直接会为成为阻挡卡块或卡柱脱离的限位结构,致使车窗无法开启。可见,在保证敞开式逃生通道与车体之间连接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即使在车体受挤压形变后,仍能便捷有效地开启敞开式逃生通道,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车体和立面之前采用纯机械连接结构并通过由把手、拉杆挂钩Ⅱ、转轴组成的杠杆式结构的逃生拉杆,实现即使在车体严重变形的情况下,仍能通过下压杠杆结构动力点把手,使逃生拉杆绕支点转轴转动,令杠杆中部阻力点挂钩与立面挂钩脱离,保证逃生通道在3-5秒内迅速开启并与地面搭接,用最为简单实用的结构改进保证了车体逃生立面通道大敞口设计连接的安全性,并提高了逃生立面通道制动开启的便捷性和省力性,使其更适合车体应急逃生所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具有车体,所述车体一侧面安装可独立整体打开的立面,且打开后的立面顶部与地面搭接,立面底端与车体地板同高且与车体边缘通过合页铰接,立面顶端通过弹簧式立面挂钩Ⅰ与逃生拉杆挂接,所述逃生拉杆为手压杠杆式结构并固定安装于车体的内侧顶部,所述逃生拉杆由一端起支点作用的转轴、中部与立面挂钩Ⅰ挂接起阻力连接作用的拉杆挂钩Ⅱ、另一端为手压动力端使立面与车体快速脱离的把手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为确保车体与立面连接的稳固性,并方便车前车后的乘客均可操纵逃生拉杆,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逃生拉杆具有两组且分别对称安装于车体内侧顶部的前方和后方。上述技术方案中,为借助杠杆原理使乘客只需在把手端施加极小的力即可制动逃生拉杆的拉杆挂钩Ⅱ与立面挂钩Ⅰ脱离,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逃生拉杆把手的动力臂长度为拉杆挂钩Ⅱ阻力臂长度的两倍以上。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最大限度地简化逃生拉杆的组成结构并保证把手结构强度的同时方便握持,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把手与逃生拉杆一体成型且为弧形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最大限度地简化逃生拉杆的结构,并保证杠杆式结构逃生拉杆最大受力阻力点拉杆挂钩Ⅱ的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杆挂钩Ⅱ与逃生拉杆焊接相连或一体成型制成。上述技术方案中,为通过最为简单的结构实现立面挂钩Ⅰ与拉杆挂钩Ⅱ之间的快读脱离和挂接结合,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面挂钩Ⅰ为钩头朝下的“L型”结构,所述拉杆挂钩Ⅱ为与其匹配钩头朝上的“L型”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方便操纵逃生拉杆与立面之间的挂接和脱离,并保证车体整体结构的美观性,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逃生拉杆安装于车体内侧顶部制有的凹槽内,且逃生拉杆与车体之间设有保持逃生拉杆与车体内侧顶部壁面预紧的弹簧件。上述技术方案中,依据“靠右行”交通规则,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面仅在不对其他车辆通行造成障碍的车体右侧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1、本方案采用杠杆式启动模式,挂钩式连接,较其它联动、控制手阀操纵的逃生通道设计,即使车体、立面严重挤压变形,也不会变形为限位结构,立面仍能在3-5秒的时间内顺利开启后用于逃生,加之采用了杠杆结构设计而成的逃生拉杆,较其它控制手阀结构的开启操作更为省力、便捷和迅速,更具实用性和救援突发应急的现实意义;2、本方案采用纯机械连接,避开了汽车自身的机电、液压或气动系统,即使上述所有机动系统损坏,逃生通道也能正常开启,且逃生系统的结构更为精简,成本更低,使用更为高效和便捷,更具实用性;3、本方案大开间逃生立面设计,摆脱了窗户逃生拥挤缓慢的弊端,更有利于诸如老人、孩子、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人员的快速逃生;4、本方案立面底端与汽车地板同高,立面放下后与地面倾斜搭接,逃生通道无任何障碍阻挡且可下滑逃生,因此逃生更为迅速、安全、便捷和高效。5、本方案杠杆式结构的逃生拉杆由三部分组成,结构精简,较复杂的多单元联动逃生结构更为简单,性能更为稳定,制造成本更低,使用时只需轻轻下压动力点把手,阻力点拉杆挂钩Ⅱ即可与立面挂钩Ⅰ相互脱离,保证逃生通道在3-5秒内迅速开启并与地面相接,省去累赘的伸缩杆部件和联动部件,用最为简单实用的结构改进保证了车体逃生立面通道大敞口连接的安全性,且提高了逃生立面通道制动开启的便捷性和速度,因此更适合逃生公交车体的安装推广和普及使用。6、本方案大开间逃生立面设置于车体右侧,依据“靠右行”交通规则,本立面开启时,不影响其他车辆从左侧绕行,不会给其他车辆通行造成障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面开启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面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逃生拉杆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立面与车体逃生拉杆连接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拉钩连接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限定本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部件,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车体1,为实现大开间救生通道的打通,所述车体1一侧面安装可独立整体打开的立面2。具体实施时,所述立面2采用整体式打开,车体一侧面整体独立布置的结构,较窗户逃生通道以及联动式逃生车体结构具有结构简洁、方便,可一次操作整体打开、整体封闭、开启迅速、大开闸逃生、避免拥挤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具有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一侧面安装可独立整体打开的立面(2),且打开后的立面(2)顶部与地面搭接,立面(2)底端与车体(1)地板同高且与车体(1)边缘通过合页(3)铰接,立面(2)顶端通过弹簧式立面挂钩Ⅰ(201)与逃生拉杆(4)挂接,所述逃生拉杆(4)为手压杠杆式结构并固定安装于车体(1)的内侧顶部,所述逃生拉杆(4)由一端起支点作用的转轴(401)、中部与立面挂钩Ⅰ(201)挂接起阻力连接作用的拉杆挂钩Ⅱ(402)、另一端为手压动力端使立面(2)与车体(1)快速脱离的把手(403)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具有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一侧面安装可独立整体打开的立面(2),且打开后的立面(2)顶部与地面搭接,立面(2)底端与车体(1)地板同高且与车体(1)边缘通过合页(3)铰接,立面(2)顶端通过弹簧式立面挂钩Ⅰ(201)与逃生拉杆(4)挂接,所述逃生拉杆(4)为手压杠杆式结构并固定安装于车体(1)的内侧顶部,所述逃生拉杆(4)由一端起支点作用的转轴(401)、中部与立面挂钩Ⅰ(201)挂接起阻力连接作用的拉杆挂钩Ⅱ(402)、另一端为手压动力端使立面(2)与车体(1)快速脱离的把手(403)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拉杆(4)具有两组且分别对称安装于车体(1)内侧顶部的前方和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快开式大开间无障碍逃生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拉杆(4)把手(403)的动力臂长度为拉杆挂钩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雨王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