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9813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主要由锚垫板(1),螺旋筋(2),预应力筋(3),锚板(4),第一螺栓(5),夹片(6),压缩弹簧(7),过渡板(8),压板(9),第二螺栓(10)组成,形成预应力筋固定端锚固体系;该锚固体系用于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可预先埋入混凝土中,其特点是利用压缩弹簧对夹片大端面的顶紧作用将预应力筋简便、快捷穿过夹片,具有良好的放张自锚性能、锚固效率系数高、节省施工空间、施工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对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安装步骤顺序得当,有利于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A prestressed anchorage system with pressure spr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stressed anchoring system with a pressure spring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devi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anchor plate (1), spiral reinforcement (2), (3), prestressed anchor plate (4), (5), the first bolt clip (6), a compression spring (7), transition board (8), pressure plate (9), second (10), the formation of bolt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fixed end anchorage system; the anchor system for fixed end of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can be pre embedded in concret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mpression spring to clamp the large end of the top tight tendons is simple and fast through clip, with good performance, put a self anchored anchorage efficiency coefficient is high, saving construction spac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stallation steps properl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construction, improv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固定端锚具
,具体是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预应力施工时,预应力筋的一端采用须用于张拉的锚具,即张拉端锚具,另一端采用埋入混凝土中且不用于张拉的锚具,即固定端锚具。目前,用于预应力筋固定端的锚具主要为挤压式锚具,采用挤压式锚具需对挤压套进行挤压而握紧预应力筋,施工要求必须有挤压设备,且存在挤压耗时、钢绞线损耗较大、挤压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相对挤压式锚具而言,相同孔位夹片式锚具施工效率更高,而固定端锚具中夹片式锚具的应用甚少。中国专利CN204435230U公开了一种夹片式固定端锚具,包括锚板、锚垫板、缠绕在锚垫板外部的螺旋筋和波纹管,所述锚垫板一端垂直横穿锚板,另一端垂直连接波纹管,所述锚板的通孔上垂直横穿多根钢绞线,在每根钢绞线与锚板通孔之间的缝隙中插入夹片,夹片内齿牙卡住对应的钢绞线,在锚板的外部还紧贴压板,压板和锚板之间通过压板连接螺栓进行固定。存在以下缺点:(1)在锚头与锚垫板之间无定位装置,需要人工操作锚头进行对中、定位;(2)在进行预应力张拉时,无法掌控夹片的跟进情况;(3)无法实现预埋,要求预留施工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该锚固体系可预先埋入混凝土中,具有良好的放张自锚性能、锚固效率系数高、节省施工空间,施工方法步骤顺序得当,施工操作简便,施工效率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包括锚垫板(1)、锚板(4)、第一螺栓(5)、夹片(6)、压缩弹簧(7)、过渡板(8)、压板(9)、第二螺栓(10),锚板(4)孔洞与锚垫板(1)的孔洞配合且沿轴线对中,锚板(4)一端嵌入锚垫板(1)止口,锚板(4)另一端孔洞与过渡板(8)、压板(9)孔洞配合且沿轴线对中,第二螺栓(10)依次将压板(9)、过渡板(8)、锚板(4)相连,锚板(4)与过渡板(8)接触面的孔洞为锥形孔,过渡板(8)的孔洞一端为沉孔,另一端为通孔,过渡板(8)带沉孔的端面与锚板(4)锥孔大端面配合且沿轴线对中,夹片(6)为楔形结构,置于锚板(4)的锥孔中,压缩弹簧(7)置于过渡板(8)的通孔中且其一端与夹片(6)大端面接触,另一端与压板(9)接触,第一螺栓(5)将压板(9)与锚垫板(1)相连。优选的是,还包括螺旋筋(2),螺旋筋(2)缠绕于锚垫板(1)外部。优选的是,压缩弹簧(7)的长度大于过渡板(8)通孔深度。优选的是,沉孔的横截面直径不小于通孔横截面直径,沉孔的直径大于夹片大端面直径。优选的是,沉孔的轴心线与通孔的轴心线重合。压缩弹簧的数量与锚板锥孔、夹片的数量一致,压缩弹簧的长度大于过渡板通孔深度,预应力筋穿进锚头使压缩弹簧受力增大而继续压缩,夹片张开,预应力筋穿过之后,压缩弹簧受力减小而回弹,将夹片顶紧到锚板锥孔。利用压缩弹簧对夹片大端面的顶紧作用将预应力筋简便、快捷穿过夹片,压缩弹簧的弹力能更好地确保预应力张拉时夹片的跟进,具有良好的放张自锚性能、节省施工空间、施工操作简便以及施工效率高等优点。过渡板设有沉孔(11)和通孔(12),且孔的分布和数量与锚板锥孔一致,沉孔(11)的作用是限制夹片的位移,通孔(12)的作用是限制压缩弹簧径向位移。用螺栓将压板、过渡板和锚板连接紧固,再用螺栓将锚头紧固于锚垫板止口内,预防杂物进入锚固单元和预应力孔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夹片(6)装入锚板(4)的锥孔中,过渡板(8)带沉孔的端面与锚板(4)锥孔大端面配合且进行对中,压缩弹簧(7)放入过渡板(8)的通孔中且与夹片(6)大端面接触;步骤2、用第二螺栓(10)依次将锚板(4)、过渡板(8)和压板(9)进行连接并紧固,形成锚固体系的锚头单元;步骤3、在预应力孔道两端分别安装锚垫板(1)和螺旋筋(2),锚垫板(1)与预应力孔道端部沿轴线对中且与孔道端部垂直,固定端锚垫板(1)灌浆孔向上,张拉端锚垫板(1)灌浆孔向下,确保灌浆时孔道气体的排出与压浆密实;步骤4、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值;在预应力筋固定端,将预应力筋(3)穿入锚头单元中,一根预应力筋穿一孔,确保每一根预应力筋(3)穿过锚板(4)、夹片(6)、压缩弹簧(7)、过渡板(8),抵达压板(9)端面;步骤5、清理锚垫板(1),将锚头单元与锚垫板(1)配合,确保锚板(4)嵌入锚垫板(1)止口,并用第一螺栓(5)将锚头单元与锚垫板进行紧固,防止水、浆体等杂物进入锚固单元和预应力孔道。步骤6、安装张拉端锚具及张拉设备,对张拉端预应力筋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通过夹片(6)由锚板(4)、锚垫板(1)传递给混凝土结构。步骤7、张拉结束后拆除张拉工具,切除预应力筋。步骤8、通过密封锚头对预应力孔道进行密封,然后对预应力孔道进行压浆,即可完成预应力施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压缩弹簧对夹片大端面的顶紧作用将预应力筋简便、快捷穿过夹片,操作简便,可明显提高施工效率;本体系可在施工前用螺栓将锚板、夹片、压缩弹簧、过渡板和压板组装成独立的锚头单元,应用于预应力筋的固定端有独特的优势,既节省施工时间,也节省施工空间;本体系可预先埋入混凝土,容易安装,有明确的安装顺序。本方法施工安装步骤顺序得当,有利于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的锚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的过渡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锚垫板;2、螺旋筋;3、预应力筋;4、锚板;5、螺栓;6、夹片;7、压缩弹簧;8、过渡板;9、压板;10、螺栓;11、沉孔;1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实施方式一: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包括锚垫板(1)、锚板(4)、第一螺栓(5)、夹片(6)、压缩弹簧(7)、过渡板(8)、压板(9)、第二螺栓(10),锚板(4)孔洞与锚垫板(1)的孔洞配合且对中,锚板(4)一端嵌入锚垫板(1)止口,锚板(4)另一端孔洞与过渡板(8)、压板(9)孔洞配合且沿轴线对中,第二螺栓(10)依次将压板(9)、过渡板(8)、锚板(4)连接并紧固,锚板(4)与过渡板(8)接触面的孔洞为锥形孔,过渡板(8)的孔洞一端为沉孔,另一端为通孔,过渡板(8)带沉孔的端面与锚板(4)锥孔大端面配合且沿轴线对中,夹片(6)为楔形结构,置于锚板(4)的锥孔中,压缩弹簧(7)置于过渡板(8)的通孔中且其一端与夹片(6)大端面接触,另一端与压板(9)接触,第一螺栓(5)将压板(9)与锚垫板(1)相连,如图1。第二螺栓(10)将锚板(4)、夹片(6)、压缩弹簧(7)、过渡板(8)和压板(9)组装成独立的锚头单元进行紧固,如图2,其中过渡板(8)沉孔(11)的作用限制夹片的位移,过渡板(8)通孔(12)的作用是限制压缩弹簧径向位移,如图3;利用压缩弹簧(7)对夹片(6)大端面的顶紧作用将预应力筋(3)穿入锚头单元;第一螺栓(5)将锚头单元紧固于锚垫板(1)的止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垫板(1)、锚板(4)、第一螺栓(5)、夹片(6)、压缩弹簧(7)、过渡板(8)、压板(9)、第二螺栓(10),锚板(4)孔洞与锚垫板(1)的孔洞配合且沿轴线对中,锚板(4)一端嵌入锚垫板(1)止口,锚板(4)另一端孔洞与过渡板(8)、压板(9)孔洞配合且沿轴线对中,第二螺栓(10)依次将压板(9)、过渡板(8)、锚板(4)相连,锚板(4)与过渡板(8)接触面的孔洞为锥形孔,过渡板(8)的孔洞一端为沉孔,另一端为通孔,过渡板(8)带沉孔的端面与锚板(4)锥孔大端面配合且沿轴线对中,夹片(6)为楔形结构,置于锚板(4)的锥孔中,压缩弹簧(7)置于过渡板(8)的通孔中且其一端与夹片(6)大端面接触,另一端与压板(9)接触,第一螺栓(5)将压板(9)与锚垫板(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垫板(1)、锚板(4)、第一螺栓(5)、夹片(6)、压缩弹簧(7)、过渡板(8)、压板(9)、第二螺栓(10),锚板(4)孔洞与锚垫板(1)的孔洞配合且沿轴线对中,锚板(4)一端嵌入锚垫板(1)止口,锚板(4)另一端孔洞与过渡板(8)、压板(9)孔洞配合且沿轴线对中,第二螺栓(10)依次将压板(9)、过渡板(8)、锚板(4)相连,锚板(4)与过渡板(8)接触面的孔洞为锥形孔,过渡板(8)的孔洞一端为沉孔,另一端为通孔,过渡板(8)带沉孔的端面与锚板(4)锥孔大端面配合且沿轴线对中,夹片(6)为楔形结构,置于锚板(4)的锥孔中,压缩弹簧(7)置于过渡板(8)的通孔中且其一端与夹片(6)大端面接触,另一端与压板(9)接触,第一螺栓(5)将压板(9)与锚垫板(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筋(2),螺旋筋(2)缠绕于锚垫板(1)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压缩弹簧(7)的长度大于过渡板(8)通孔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沉孔的横截面直径不小于通孔横截面直径,沉孔的直径大于夹片大端面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沉孔的轴心线与通孔的轴心线重合。6.使用权利要求书1-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带压簧的预应力锚固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步骤1、将夹片(6)装入锚板(4)的锥孔中,过渡板(8)带沉孔的端面与锚板(4)锥孔大端面配合且进行对中,压缩弹簧(7)放入过渡板(8)的通孔中且与夹片(6)大端面接触;步骤2、用第二螺栓(10)依次将锚板(4)、过渡板(8)和压板(9)进行连接并紧固,形成锚固体系的锚头单元;步骤3、在预应力孔道两端分别安装锚垫板(1)和螺旋筋(2),锚垫板(1)与预应力孔道端部沿轴线对中且与孔道端部垂直,固定端锚垫板(1)灌浆孔向上,张拉端锚垫板(1)灌浆孔向下;步骤4、在预应力筋固定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经凤明黄颖左海宁蒋业东覃伯聿莫鲤木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