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索桥主缆索股受约束下的深鞍槽入鞍装置及其入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悬索用夹具领域,具体为一种悬索桥主缆索股受约束下的深鞍槽入鞍装置及其入鞍工艺。
技术介绍
悬索桥是目前超大跨度桥梁的首选桥型,具有美观、经济、跨度大等优点。主缆是悬索桥上部最重要的受力构件,承载着悬索桥桥面所有的载荷。悬索桥主缆索股最初采用AS法(即空中编缆法)架设,这种方法将钢丝一根一根施放最终聚并成主缆。后采用PPWS法(即预制平行束股法)架设主缆,PPWS法是将若干钢丝聚并成正六边形截面的索股,再将索股运输到工地施放,由若干根索股聚并成主缆。悬索桥主塔主索鞍、及边跨散索鞍等位置用来固定索股。索鞍槽隔板呈竖向平行安装,为了便于安装并承担一定的摩擦力,索股在索鞍处整型成矩形截面并置于鞍槽内,一般鞍槽隔板可分节实施,所以索股的入鞍深度是有限的。在一些悬索桥桥型中,为了增加索鞍与索股钢丝间的摩擦力,在鞍槽内设置摩擦板,或将隔板设计成整体,形成的鞍槽很深,深鞍槽的深度可达200mm~1000mm,这给索股入鞍施工带来了困难。由于鞍槽的深度较深,进入鞍槽的索股处于无约束的状态,特别是矩形索股的底部,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索桥主缆索股受约束下的深鞍槽入鞍装置,包括由索鞍底座(11)和索鞍槽隔板(12)构成的索鞍槽(1),索鞍槽隔板(12)至少有两块,索鞍底座(11)的两侧各固定一块索鞍槽隔板(12),其余索鞍槽隔板(12)固定在索鞍底座(11)的中部,各块索鞍槽隔板(12)之间互相平行,且相邻索鞍槽隔板(12)之间的间距相等,索鞍底座(11)和相邻索鞍槽隔板(12)构成一个入鞍区间,索鞍底座(11)和索鞍槽隔板(12)构成敞口向上的索鞍槽(1),其特征是:还包括导轨支撑架(2)、滚轮(3)、提升机(4)、推杆(51)、矩形定型滚轮(52)、矩形吊钩(53)、吸盘(54)、索股底托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索桥主缆索股受约束下的深鞍槽入鞍装置,包括由索鞍底座(11)和索鞍槽隔板(12)构成的索鞍槽(1),索鞍槽隔板(12)至少有两块,索鞍底座(11)的两侧各固定一块索鞍槽隔板(12),其余索鞍槽隔板(12)固定在索鞍底座(11)的中部,各块索鞍槽隔板(12)之间互相平行,且相邻索鞍槽隔板(12)之间的间距相等,索鞍底座(11)和相邻索鞍槽隔板(12)构成一个入鞍区间,索鞍底座(11)和索鞍槽隔板(12)构成敞口向上的索鞍槽(1),其特征是:还包括导轨支撑架(2)、滚轮(3)、提升机(4)、推杆(51)、矩形定型滚轮(52)、矩形吊钩(53)、吸盘(54)、索股底托装置(6)、木楔(71)和鞍槽固定卡板(72),导轨支撑架(2)固定在地面上,横向导轨(21)固定在导轨支撑架(2)上,纵向导轨(22)通过滚轮(3)设于横向导轨(21)上并沿横向导轨(22)移动,提升机(4)至少有三个,提升机(4)的上部通过滚轮(3)设于纵向导轨(22)上并沿纵向导轨(22)移动,推杆(51)、矩形定型滚轮(52)和矩形吊钩(53)分别固定在一个提升机(4)的下部,推杆(51)的壳体通过吸盘(54)固定在索鞍槽隔板(12)上;索股底托装置(6)设于索鞍槽(1)的底部,索股底托装置(6)的厚度和索鞍槽(1)的宽度互相匹配,索股底托装置(6)的顶部为斜边架(61),索股底托装置(6)的底部为滑动轮(62);木楔(71)的两侧卡住索鞍槽隔板(12),相邻的两根木楔(71)之间插入一块鞍槽固定卡板(72),鞍槽固定卡板(72)为敞口向下的“山”字形,鞍槽固定卡板(72)的两个敞口分别卡住相邻的两块索鞍槽隔板(12),紧固螺钉(73)分别从鞍槽固定卡板(72)的两块侧板穿入并分别抵住一块索鞍槽隔板(12)的外侧壁,鞍槽固定卡板(72)中部的突块卡入索鞍槽(1)一个入鞍区间的敞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主缆索股受约束下的深鞍槽入鞍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齿形整型夹具(55),齿形整型夹具(55)包括夹具体(551)和夹具盖板(552),夹具体(551)为“凹”字形,夹具盖板(552)盖于夹具体(551)的敞口上,夹具盖板(552)可拆卸地连接夹具体(551),夹具体(551)和夹具盖板(552)构成的“口”字形截面和索股(10)入鞍段的截面互相匹配,夹具体(551)的一侧连接手柄,夹具体(551)槽部的底面和夹具盖板(552)的内侧面都设有突齿(553),相邻的突齿(553)之间的间距相等。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索桥主缆索股受约束下的深鞍槽入鞍装置,其特征是:提升机(4)选用手拉葫芦或卷扬机,推杆(51)选用气缸;矩形定型滚轮(52)包括转轴固定架(521)和滑轮(522),转轴固定架(521)为敞口向下的“凹”字形,滑轮(522)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转轴固定架(521)的一条侧边上,转轴固定架(521)和滑轮(522)构成的“口”字形截面和索股(10)入鞍段的截面互相匹配,转轴固定架(521)的顶端连接提升机(4);矩形吊钩(53)包括钩槽(531)和吊钩盖板(532),钩槽(531)为“凹”字形,吊钩盖板(532)盖于钩槽(531)的敞口上,吊钩盖板(532)可拆卸地连接钩槽(531),钩槽(531)和吊钩盖板(532)构成的“口”字形截面和索股(10)入鞍段的截面互相匹配,钩槽(531)的顶端连接提升机(4);吸盘(54)选用真空吸盘或磁力吸盘。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索桥主缆索股受约束下的深鞍槽入鞍装置的入鞍工艺,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实施:①索股横移:索鞍底座(11)上固定索鞍槽隔板(12),索鞍底座(11)和索鞍槽隔板(12)构成敞口向上索鞍槽(1),索鞍槽(1)固定在悬索桥主塔顶上;导轨支撑架(2)固定在地面上,横向导轨(21)固定在导轨支撑架(2)上,纵向导轨(22)通过滚轮(3)设于横向导轨(21)上并沿横向导轨(22)移动,提升机(4)至少有三个,提升机(4)的上部通过滚轮(3)设于纵向导轨(22)上并沿纵向导轨(22)移动,推杆(51)、矩形定型滚轮(52)和矩形吊钩(53)分别固定在一个提升机(4)的下部;索股(10)全长中拟放入索鞍槽(1)段为索股(10)的入鞍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良,王昌将,郑锋利,王晓阳,秦肖,周列茅,顾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瓯江口大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