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七皂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83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七皂甙,其特征在于主要由Rg↓[1]、Rb↓[1]、Rd、Rg↓[3]、和Rh↓[1]人参皂甙元构成,其中各人参皂甙元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Rg↓[1]48-61%,Rb↓[1]12-15%,Rd10-12%,Rg↓[3]4-5%,Rh↓[1]5-6%,占主体成分的Rg↓[1]、Rb↓[1]、Rd含量总和≥70%。(*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微生物发酵产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植物三七是传统名贵的中药材,其中所含的有效药用成分主要为三七皂甙,三七皂甙的应用研究已多见报道,但对于三七的深层次研究还亟待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植物三七经微生物发酵分离后提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组合物——微七皂甙,以及微七皂甙的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七皂甙主要由Rg1、Rb1、Rd、Rg3、和Rh1人参皂甙元构成,其中各人参皂甙元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Rg148-61%,Rb112-15%,Rd 10-12%,Rg34-5%,Rh15-6%,占主体成分的Rg1、Rb1、Rd含量总和≥7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七皂甙系原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药材(地下部分)经土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Thom)微生物固体发酵后,发酵产物采用现代化学提取方法制备而成。发酵三七转化的微七皂甙与原植物三七皂甙比较,其特点如下1、发酵使原三七植物总皂甙成分发生种类改变,由发酵前原三七成分(Rb1、Rd、RY-XVII、nR4、N-Fa、Re、Rg1、Rg2、Rh1、nR1、nR2、nR3、nR6)转化为由Rb1、Rd、Rg3、Rg1、和Rh1为自然主体成分的微七皂甙。2、发酵使原三七皂甙元Rg2、Re、nR1、nR2、nR3、nR6(人参三醇型)及RY-XVII、nR4、N-Fa(人参二醇型)等成分含量降低或消失。3、微七皂甙的Rb1、Rg1、Rg3、Rd、和Rh1与原植物三七所含对应人参皂甙元的化学结构完全一致。4、发酵可改变原植物三七有效成分和含量;转化形成具有抗血栓、抗脑缺血和脑缺氧作用显著的天然药物成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七皂甙可单独或者与其他成分一起作为药物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经药效学试验证明所制成的药物具有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和溶栓作用,对防治中风、外周性血栓、脑缺血、脑缺氧等疾病有显著功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七皂甙的制备工艺由以下步骤组成一、取菌种土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Thom,活化处理,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进行一级种子培养,培养温度25-30℃±1℃,静止培养时间72-120小时,采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进行二级种子培养,摇床培养温度25-30℃±2℃,摇床培养时间72-120小时;二、取80-150目植物三七粉∶新鲜黄豆渣=0.8-1.2∶1.2-0.8的重量比例,混合搅拌均匀,作为发酵基质,控制水份为60-70%,PH自然,分装于500-1000ml玻璃瓶中,封住瓶口置于121℃、15Pa压力下杀菌0.5-1.5hr,冷却至26-32℃; 三、在无菌状态下将步骤(一)获得的土生曲霉菌Aspergillusterreus液体种子按体积比5-10%的接种量转接入已消毒灭菌的发酵基质中,充分拌匀后,封住瓶口,置于25-30℃±2℃的条件下静止发酵10-15天,发酵第2-4天摇瓶一次;四、将步骤(三)得到的发酵物置于60℃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控制水分含量不超过10%,干燥后即为三七发酵产物;五、称取上述发酵产物,加入50-95%乙醇溶液,于70℃-90℃温度水浴加热回流浸提多次,每次回流时间3-5小时,过滤弃渣,浸提液在50-70℃温度下减压浓缩得提取液;六、将不含乙醇的浓缩提取液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接着用水反复冲洗直至下滴的水变清为止,再用50-95%的食用乙醇冲洗大孔树脂层析柱,直至下滴的乙醇洗脱液变清为止,收集50-95%浓度的乙醇洗脱液,于50-70℃温度减压浓缩洗脱液至干得粗提物,并称其重量;七、按粗提物质量∶95%食用乙醇的体积为1∶10-40的比例,加入95%食用乙醇溶解粗提物并过滤弃除沉淀物,按95%食用乙醇的体积∶丙酮的体积为1∶2-6的比例加入丙酮,充分搅拌后静置12-24hr,抽滤弃沉淀物,滤液在60℃下减压浓缩至干得浓缩物;八、按粗提物的质量∶95%食用乙醇的体积为1∶20-50比例加入95%食用乙醇溶解浓缩物,按发酵物质量百分比加入8-10%的活性炭,置于80-90℃水浴回流1hr后,过滤弃除活性炭得脱色液;九、将经活性炭脱色后的脱色滤液,于50-70℃下减压浓缩至干后,置60℃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即得微七皂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种土生曲霉已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技术由两部分组成,即微生物发酵工艺和化学提取工艺。通过土生曲霉菌的代谢过程,使得三七原皂甙成分的种类和药用成分含量发生转化或改变,形成自然搭配无人为修饰的具有抗血栓药效显著的新组方。化学提取制备技术,系三七发酵物经过化学提取工艺,有效地分离制备出防止人类中风疾病具有显著药效的新型药物组分微七皂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土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Thom)是发酵植物三七,制备防治中风疾病天然药用成分既有特殊功效,又安全无毒的高效微生物。取土生曲霉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用接种针挑取少许菌种,转接于已灭菌的固体PDA培养基试管(15×150mm)中,置培养箱内28℃±1℃活化培养96小时。取出活化96小时的菌种,在无菌条件下,以同样方式接入活化好的菌种到已灭菌的一级种子固体PDA培养基中,在28℃±1℃下培养96小时,即为土生曲霉菌一级种子。采用500毫升玻璃三角瓶,装入配制好的液体PDA培养基100毫升,15磅灭菌30分钟备用。取土生曲霉菌一级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装有100毫升液体PDA培养基的500毫升玻璃三角瓶中,一级种子接种量为每支斜面接三个三角瓶,置28℃±2℃摇床培养96小时后,作为三七发酵二级种子用。根据发酵规模大小,发酵料按重量比率,称取50%三七粉(80-150目),加入50%的新鲜黄豆渣,充分拌匀,发酵料水分不低于60-68%。三七发酵料配制好后,装入500-1000毫升玻璃瓶中,塑料薄膜、牛皮纸封口,置灭菌锅内15磅灭菌60分钟后,取出待冷却至30-32℃,接入液体二级种子,二级种子接种量为5-10%(v/w)。摇匀后放置28-30℃±2℃下,静止发酵12-15天。在发酵期间,注意发酵室保湿不低75-85%相对湿度,第2-3天分别进行摇瓶一次,并注意检查有无染菌-现象。发酵完毕,发酵产物置60℃下烘干,即得三七发酵产物。取三七发酵产物若干,根据数量的多少,投入提取容器内(工业用不朽钢5吨或10吨提取罐),按发酵产物干重与乙醇(60%浓度溶液)体积的比例,分别以1∶5(m/v)、1∶3、1∶3(m/v)分3次加入60%浓度的乙醇溶液,于80-90℃温度水浴加热回流浸提3-5小时,过滤弃渣,浸提液于50-70℃温度下减压(压力0.1Pa)浓缩得提取液。采用101大孔树脂(国产)柱层析反复吸附提取液有效成分,以至使下滴的液体中不含泡沫。接着用水反复冲洗直至下滴的水变清为止。再用70%的食用乙醇冲洗大孔树脂层析柱,直至下滴的乙醇洗脱液变清为止(颜色以用水冲洗时的终点作为参照)。收集70%浓度的乙醇洗脱液,于50-70℃温度减压(压力0.1Pa)浓缩洗脱液至干得粗提物,并称重量。按1∶20(粗提物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为李治滢杨丽源李绍兰周斌张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