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5792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在金属互连层上的第一电介质层;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上沉积碳氟化合物层;在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上沉积第二电介质层;以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为蚀刻停止层对所述第二电介质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到所述碳氟化合物层的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金属互连线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为了降低金属互连线之间的寄生电容,低k电介质材料逐渐代替二氧化硅被用在互连结构中。多孔超低k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互连结构中的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因此在更小尺寸的器件中的互连结构中倾向于采用多孔超低k材料。在形成金属互连线之前需要对多孔超低k材料进行刻蚀以形成开口,开口的一致性关系到金属互连线的一致性。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利用多孔超低k材料作为互连结构中的电介质材料时金属互连线的一致性比较差,这使得金属互连线之间的寄生电容会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互连结构的制造方法,能够提高金属互连线的一致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连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在金属互连层上的第一电介质层;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上沉积碳氟化合物层;在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上沉积第二电介质层;以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为蚀刻停止层对所述第二电介质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到所述碳氟化合物层的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以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为蚀刻停止层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连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在金属互连层上的第一电介质层;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上沉积碳氟化合物层;在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上沉积第二电介质层;以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为蚀刻停止层对所述第二电介质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到所述碳氟化合物层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连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在金属互连层上的第一电介质层;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上沉积碳氟化合物层;在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上沉积第二电介质层;以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为蚀刻停止层对所述第二电介质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到所述碳氟化合物层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碳氟化合物层为蚀刻停止层对所述第二电介质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到所述碳氟化合物层的开口包括:在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上形成图案化的硬掩模层,所述硬掩膜层具有延伸到所述硬掩膜层中的第一开口;在所述硬掩模层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一掩模层,所述第一掩模层具有延伸到所述第一开口的底部的第二开口;以所述第一掩模层为掩模刻蚀所述硬掩模层和所述第二电介质层;去除所述第一掩模层,从而形成到所述碳氟化合物层的所述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剩余的硬掩模层为掩模去除所述开口下的碳氟化合物层和第一电介质层,并去除第一开口下的硬掩模层和第一电介质层,从而形成到所述金属互连层的通孔和到剩余的碳氟化合物层的沟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掩模层具有延伸到所述第一开口的底部的两个第二开口,从而形成到所述金属互连层的两个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积金属以填充所述沟槽和所述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上形成图案化的硬掩模层包括:在所述第二电介质层上依次形成第一硬掩模层、第二硬掩模层和第三硬掩模层;在所述第三硬掩模层之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掩模层;以所述第二掩模层为掩模刻蚀所述第三硬掩模层和所述第二硬掩模层,从而形成延伸到所述第二硬掩模层中或延伸到所述第一硬掩模层的表面的第一开口;去除所述第二掩模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三硬掩模层之上形成图案化的第二掩模层包括:在所述第三硬掩模层上形成遮蔽氧化物层;在所述遮蔽氧化物层上形成所述第二掩模层;所述以所述第二掩模层为掩模刻蚀所述第三硬掩模层和所述第二硬掩模层包括:以所述第二掩模层为掩模刻蚀所述遮蔽氧化物层、所述第三硬掩模层和所述第二硬掩模层;在去除所述第二掩模层之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