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10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热源塔,以及用户侧水路,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依序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热源塔的进水管分别通过一个二通阀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热源塔的出水管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二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回水端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到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供水端分别通过一个二通阀连接到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二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冬季结霜的问题,而且,可以不切换制冷剂侧的冷媒流向,即可实现制冷水和制热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尤其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性能的热源塔热泵,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
技术介绍
热源塔热泵因其具有较高的效率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普遍的热源塔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使用时,大都存在结霜的问题,影响机组效能的发挥。而且,在制冷水和热水之间,往往需要制冷侧的冷媒进行切换,不利于整机性能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可以有效避免空气源热泵在冬季运行时的结霜问题,而且,还可以不切换制冷侧的冷媒,即可实现制冷水或制热水的转换,极大的提高机组的性能和运行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热源塔,以及用户侧水路,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依序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热源塔的进水管分别通过一个二通阀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热源塔的出水管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二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回水端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到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供水端分别通过一个二通阀连接到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二端。较佳的,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冷媒循环回路上还设有一个经济器,其两个主端口分别连接到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并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主路上设有主路电子膨胀阀;该经济器的一个辅路端口通过辅路电子膨胀阀后连接到所述主电子膨胀阀上,另一个辅路端口连接到所述压缩机。较佳的,所述经济器的两个辅路端口上分别设有补气进口温度传感器和补气出口传感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上设有一个排气温度传感器,以便通过该三者的温度差来调节所述主路电子膨胀阀和辅路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较佳的,所述热源塔的出水管上和所述用户供水管上分别设有一个水泵。较佳的,所述压缩机为补气增焓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采用补气增焓压缩机,可以有效解决冬季结霜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不切换制冷剂侧的冷媒流向,仅通过水侧管路切换,即可实现制冷水和制热水,提高了产品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结构框图。其中:1-压缩机,2-冷凝器,3-主路电子膨胀阀,4-蒸发器,5-经济器,6-辅路电子膨胀阀,7-热源侧水泵,8-用户侧水泵,9a-一号三通阀,9b-二号三通阀,10a-一号二通阀,10b-二号二通阀,10c-三号二通阀,10d-四号二通阀,12-热源塔,13-排气温度传感器,14-补气进口温度传感器,15-补气出口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4、热源塔12,以及用户侧水路,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和蒸发器4依序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热源塔12的进水管分别通过一号二通阀10a和四号二通阀10d连接到所述冷凝器2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蒸发器4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热源塔12的出水管通过一号三通阀9a和连接到所述冷凝器2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蒸发器4水路的第二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回水端通过二号三通阀9b后分别连接到所述蒸发器4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冷凝器2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供水端分别通过三号二通阀10c和二号二通阀10b连接到所述蒸发器4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冷凝器2水路的第二端。所述冷凝器2和蒸发器4之间的冷媒循环回路上还设有一个经济器5,其两个主端口分别连接到所述蒸发器4和所述冷凝器2,并在与所述蒸发器4之间的主路上设有主路电子膨胀阀3;该经济器5的一个辅路端口通过辅路电子膨胀阀6后连接到所述主电子膨胀阀3上,另一个辅路端口连接到所述压缩机1。所述经济器5的两个辅路端口上分别设有补气进口温度传感器14和补气出口传感器15,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上设有一个排气温度传感器13,以便通过该三者的温度差来调节所述主路电子膨胀阀3和辅路电子膨胀阀6的开度。所述热源塔12的出水管上设有热源侧水泵7,所述用户供水管上分别设有用户侧水泵8,便于控制水路中的流量。所述压缩机1为补气增焓压缩机,有利于通过补气增焓的方法,提高机组运行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一、制冷水模式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冷凝器2,再经过经济器5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主路电子膨胀阀3,再经过蒸发器4,流回压缩机1;另一路辅路电子膨胀阀关闭,不进行补气调节;主路电子膨胀阀3根据排气温度和经济器进出口温度差而调节其开度,实现制冷剂侧的制冷循环。在热源侧,热源侧水泵7开启,一号三通阀9a开启直通模式,一号二通阀10a开启,二号二通阀10b关闭,使热源塔中的冷却水依次流经热源侧水泵7,一号三通阀9a,冷凝器2和一号二通阀10a后,流回热源塔12,形成冷却水循环流路,并在冷凝器处完成热交换,对冷媒进行冷却。在用户侧,二号三通阀9b开启直通模式,三号二通阀10c开启,用户侧水泵8开启,四号二通阀10d关闭,用户侧用水经回水端流入后,依次经过二号三通阀9b、蒸发器4和三号二通阀10c后,在用户侧水泵8作用下,从供水端流出,形成冷冻水循环流路,使用户用水在蒸发器处进行热交换,使水温降低。二、制热水模式制冷剂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冷凝器2,再经过经济器5后分为两路,一路经过主路电子膨胀阀3,再经过蒸发器4,流回压缩机1;另一路经过辅路电子膨胀阀6,经过经济器5的辅端口后流回压缩机1;使两分支流路的制冷剂在压缩机1内进行混合,实现补气增焓双级压缩的目的。主路电子膨胀阀3根据排气温度和经济器进出口温度差而调节其开度,辅路电子膨胀阀6根据经济器进出口温度差调节其开度,实现制热补气增焓的目的,增强系统的制热能力,提高制热能效。在热源侧,热源侧水泵7开启,一号三通阀9a开启直角模式,四号二通阀10d开启,一号二通阀10a关闭,使热源塔中的低温溶液依次流经热源侧水泵7,一号三通阀9a、蒸发器4,和四号二通阀10d后,流回热源塔12,形成热源塔低温溶液循环流路,并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由于热源塔中为低温溶液,可有效避免结霜,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在用户侧,三通阀9b开启直角模式,二号二通阀10b开启,用户侧水泵8开启,三号二通阀10c关闭,使用户用水经回水端流入,依次经过三通阀9b、冷凝器2和二号二通阀10b后,在用户侧水泵8的作用下,经供水端流出,形成热水循环流路,并在冷凝器处完成热交换,使水温升高。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热源塔,以及用户侧水路,其特征是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依序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热源塔的进水管分别通过一个二通阀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热源塔的出水管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二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回水端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到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供水端分别通过一个二通阀连接到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热源塔热泵,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热源塔,以及用户侧水路,其特征是所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依序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所述热源塔的进水管分别通过一个二通阀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热源塔的出水管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到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二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回水端通过一个三通阀连接到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一端和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一端;所述用户侧水路的供水端分别通过一个二通阀连接到所述蒸发器水路的第二端和所述冷凝器水路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热源塔热泵,其特征是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冷媒循环回路上还设有一个经济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慧霞杨亚华徐来福胡用陈春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