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滤清器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916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油滤清器座。所述燃油滤清器座包括座体和设于座体上的手动油泵,手动油泵包括手柄、压盖和膜片,手柄设于手动油泵外侧;压盖包括盖头和与盖头连接的盖板,盖板固定于座体上;膜片与手柄连接,且设于盖板的内部;手柄相对于盖头处于第一位置时,手柄能够相对于盖头上下滑动;处于第二位置时,手柄相对于盖头轴向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手动油泵的压盖上设置能够锁紧手柄的凹槽,使得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时,手柄对膜片实现锁紧,不会导致膜片自主动作,从而解决了现有膜片泵的膜片易出现疲劳损坏的问题。

A fuel filte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滤清器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燃油滤清器座。
技术介绍
燃油滤清器座,应用于汽车燃油系统中,主要用于连接燃油滤芯。目前多数的燃油滤清器座在更换新的滤芯时,整个滤清器内部积有大量的气体,如果不排出滤清器外,这部分气体将进入燃油管路和发动机点火系统中,使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目前,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带膜片的手动油泵(即膜片泵,也称隔膜泵)的燃油滤清器故障率较高。发动机工作时燃油压力波动,导致膜片会自主动作,运动频率大,膜片长时间反复动作容易造成疲劳损坏,进而影响膜片泵的使用。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新型燃油滤清器座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座,以解决现有膜片泵的膜片易出现疲劳损坏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油滤清器座,包括座体和设于座体上的手动油泵,其特征在于,手动油泵包括:手柄,其设于手动油泵外侧;压盖,其包括盖头和与盖头连接的盖板,盖板固定于座体上;膜片,其与手柄连接,且设于盖板的内部;手柄相对于盖头处于第一位置时,手柄能够相对于盖头上下滑动;处于第二位置时,手柄相对于盖头轴向锁定。作为优选,手柄包括:帽盖,其内设有凸起,盖头滑设于帽盖的内部;空心柱,其内设有空腔,空心柱位于帽盖内部,且与帽盖一体成型。作为优选,膜片通过球头铰接于空心柱的空腔。作为优选,盖头设有滑槽,凸起沿滑槽上下滑动。作为优选,滑槽的顶部横向延伸有凹槽,凸起能抵接于凹槽内部。作为优选,凹槽与滑槽之间连接有滑道。作为优选,空心柱外部套设有弹簧,弹簧设于帽盖和盖板之间。作为优选,座体内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由进油口至出油口形成的通油油路设有进油单向阀、出油单向阀和主单向阀。作为优选,膜片下方设有供燃油流经的泵腔,泵腔与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连通。作为优选,手动油泵设于滤后燃油流经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手动油泵的压盖上设置能够锁紧手柄的凹槽,使得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时,不会导致膜片自主动作,从而解决了现有膜片泵的膜片易出现疲劳损坏的问题;通过膜片与空心柱的球头铰接,使得手柄与膜片不在同一直线时,也能实现拉伸,同时也可补偿因手柄与膜片不在同一直线而产生的径向力;通过设于帽盖内壁的凸起沿设于盖头的滑槽上下滑动,避免手柄对膜片的硬性拉伸;将手动油泵设于滤后燃油流经的一侧,解决了因燃油中杂质滞留在手动油泵的单向阀上,导致单向阀片卡滞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油滤清器座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体;2、手柄;3、压盖;4、膜片;21、帽盖;22、空心柱;211、凸起;31、盖头;32、盖板;311、滑槽;312、凹槽;313、滑道;51、进油单向阀;52、出油单向阀;53、主单向阀;61、进油口;62出油口;63、中心油道;64、泵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燃油滤清器座,包括座体1和设于座体1上的手动油泵,手动油泵包括手柄2、压盖3和膜片4,其中:手柄2设于手动油泵外侧,手柄2与膜片4通过球头铰接,得手柄2与膜片4不在同一直线时,也能实现拉伸,同时也可补偿因手柄2与膜片4不在同一直线而产生的径向力。盖板3的内部设有膜片4,压盖3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于座体1上,并通过压盖3使得手柄2和膜片4共同安装于座体1上。压盖3和手柄2之间连接有弹簧,使得手柄2能够在按压后自动复位,同时避免了手柄2对膜片4的硬性拉伸,以延长膜片4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座体1内部设有进油口61和出油口62,由进油口61至出油口62形成的通油油路设有进油单向阀51、出油单向阀52和主单向阀53。座体1的进油口61和出油口62的端口均设有铜套(图中未示出),以保证进油口61和出油口62具有更高的连接强度。膜片4下方设有供燃油流经的泵腔64,泵腔64与进油单向阀51和出油单向阀52连通。主单向阀53固定于中心连接轴(图中未示出)上,中心连接轴的另一端与燃油滤清器(图中未示出)连通,中心连接轴内设有中心油道63。手动油泵工作时,燃油依次经过进油口61、燃油滤清器、中心油道63,再经进油单向阀51进入泵腔64中,按压手柄2,燃油由泵腔64经出油单向阀52进入出油口62。当手动油泵不工作且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燃油依次经过进油口61、燃油滤清器、中心油道63,再经主单向阀53进入出油口62。具体地,由于从供油泵送出的燃油的在低温时粘度较高,为了满足喷嘴雾化的要求,需要把燃油进行加热,座体1上还设有智能温度控制组件(图中未示出),通过采用温控开关判断环境温度发出开关命令,可预设加热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以保证燃油粘度满足喷嘴雾化的要求。具体地,手动油泵设置在燃油滤清器滤后燃油流经的一侧(即清洁侧),解决了因燃油中杂质滞留在手动油泵的单向阀(即进油单向阀51和出油单向阀(52))上,导致单向阀片卡滞的问题。如图2所示,压盖3包括盖头31和与盖头31一体成型的盖板32,盖头31设有滑槽311,滑槽311的顶部横向延伸有凹槽312,凹槽312与滑槽311之间连接有滑道313,滑道313的竖直高度比盖头31上端面的竖直高度低。手柄2相对于盖头31处于第一位置(即滑槽311所在位置)时,手柄2能够相对于盖头31上下滑动;处于第二位置(即凹槽312所在位置)时,手柄2相对于盖头31轴向锁定。如图3所示,手柄2包括帽盖21和空心柱22,帽盖21内设有凸起211,空心柱22内设有空腔,空心柱22与帽盖21一体成型,膜片4通过球头铰接于空心柱22的空腔。手动油泵工作时,盖头31通过凸起211和滑槽311滑设于帽盖21的内部,使得手柄2能够沿滑槽311相对压盖3上下滑动,进一步地,膜片4上下移动对泵腔64产生压力的变化。当膜片4向上移动时,泵腔64相对于外界压力为负压,此时燃油经过进油单向阀51进入泵腔64中;当膜片4向下移动时,泵腔64受到来自膜片4的压力,此时燃油经过由泵腔64经过出油单向阀52流入出油口62。当手动油泵不工作且发动机正常工作时,为避免膜片的自主动作,在盖头31上设置能够锁紧手柄2的限位结构,从而对膜片4进行锁紧,使其不会由于燃油压力的拨动而自主动作。具体地,限位结构是通过在滑槽311的顶部横向延伸设置的凹槽312,凹槽312与滑槽311之间连接的滑道313的竖直高度比盖头32上端面的竖直高度低。考虑到膜片4在处于泵腔64的顶部高度时,凸起211仍处于滑槽311内部,因此在滑槽311的中上部位横向开设一条滑道313,使得凸起211能够脱离滑槽311进入凹槽313中,进而由于凸起211与凹槽312底部抵接,实现了对手柄2的限位功能。进一步地,凹槽312的两侧均能起到对凸起211的左右限位的作用,从而使得压盖3与手柄2实现更好地固定与限位,即膜片4相对压盖3不会发生上下移动,完成限位,避免了膜片4因反复动作而造成疲劳损坏。进一步地,通过优化压盖3和手柄2的结构,可实现模具一次成型,本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压盖3和手柄2均为一次成型结构,不需要二次加工,降低了生产加工成本。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燃油滤清器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油滤清器座,包括座体(1)和设于所述座体(1)上的手动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油泵包括:手柄(2),其设于所述手动油泵外侧;压盖(3),其包括盖头(31)和与所述盖头(31)连接的盖板(32),所述盖板(32)固定于所述座体(1)上;膜片(4),其与所述手柄(2)连接,且设于所述盖板(32)的内部;所述手柄(2)相对于所述盖头(3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手柄(2)能够相对于所述盖头(31)上下滑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手柄(2)相对于所述盖头(31)轴向锁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滤清器座,包括座体(1)和设于所述座体(1)上的手动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油泵包括:手柄(2),其设于所述手动油泵外侧;压盖(3),其包括盖头(31)和与所述盖头(31)连接的盖板(32),所述盖板(32)固定于所述座体(1)上;膜片(4),其与所述手柄(2)连接,且设于所述盖板(32)的内部;所述手柄(2)相对于所述盖头(3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手柄(2)能够相对于所述盖头(31)上下滑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手柄(2)相对于所述盖头(31)轴向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包括:帽盖(21),其内设有凸起(211),所述盖头(31)滑设于所述帽盖(21)的内部;空心柱(22),其内设有空腔,所述空心柱(22)位于所述帽盖(21)内部,且与所述帽盖(21)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4)通过球头铰接于所述空心柱(22)的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头(31)设有滑槽(311),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其山范宁霞蔡乐吕世志张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