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72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包括三孔摆轴座、地纱梳栉摆动装置、毛纱梳栉摆动装置、脱圈部、针床部和沉降部;毛纱梳栉摆动装置包括毛纱梳栉、毛纱梳栉摇架、毛纱梳栉摆臂和毛纱梳栉过渡摆臂;地纱梳栉摆动装置包括地纱梳栉摇架、地纱梳栉摆臂、地纱摆轴和四把地纱梳栉,脱圈部包括脱圈板和脱圈板座;针床部包括针床和针床托架;沉降部包括沉降片、沉降片床和沉降摆臂;成圈机构还包括传动部、梳栉下摆臂部、下摆轴和摆轴滑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织造织物时,脱圈板固定不动,地梳及毛纱梳栉摆动,动作可靠,能有效抽紧线圈,织物规格调整方便,使得布面平整、美观,多用于生产高档绒类织物,经济价值可观,而且故障率低。

A ring forming mechanism of a velvet warp knit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ing mechanism of a pile fabric warp knitting machine, including three axis seat, ground yarn comb comb yarn swinging device, a swing device, and the ring of the needle bar, and the settlement department; yarn comb swing device comprises a comb comb yarn, wool yarn, wool yarn comb cradle comb and comb yarn arm transition arm; ground yarn comb swing device comprises a ground yarn comb to comb yarn cradle, swing arm, swing and four to ground yarn yarn comb, and the ring of the ring plate and the ring off including off board seat; Department of needle bar and the needle comprises a bracket; the settlement department including settlement, settlement and settlement bed arm; a circle mechanism also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part, comb bottom arm, under the pendulum shaft and the pendulum shaft slide. The utility model in weaving fabric, fixed off circle plate, comb and comb yarn swing, reliable action, can effectively pull tight coil, fabric specification and convenient adjustment, make cloth smooth, beautiful,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grade fabrics, considerable economic value, and the failure rate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本技术涉及经编机的
,尤其是一种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档毛绒织物种类繁多且需求量较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兔毛、貂毛等高仿动物毛、长毛围巾、毛绒玩具、服装面料、家纺用品等方面;但是现有的绒类织物经编机成圈机构均为脱圈板摆动而地梳栉固定的形式,不适于编织高档绒类织物,且线圈抽紧不到位,布面线圈松散,影响织物质量,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适于织造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档绒类织物的经编机的成圈机构,脱圈板固定不动,地梳及毛纱梳栉摆动,能够很好的抽紧线圈的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包括三孔摆轴座、一对左右对称的地纱梳栉摆动装置、毛纱梳栉摆动装置、一对左右对称的脱圈部、一对左右对称的针床部和一对左右对称的沉降部;所述的毛纱梳栉摆动装置包括毛纱梳栉、毛纱梳栉摇架、毛纱梳栉摆臂和毛纱梳栉过渡摆臂,毛纱梳栉摆臂与毛纱梳栉过渡摆臂连接;所述的脱圈部包括脱圈板和脱圈板座;所述的针床部包括针床和针床托架;所述的沉降部包括沉降片、沉降片床和沉降摆臂;成圈机构还包括传动部、梳栉下摆臂部、一对左右对称的下摆轴和一对左右对称且可移动的设置于经编机机架上的摆轴滑座,左侧的脱圈部、左侧的针床部与左侧的沉降部分别安装在左侧的下摆轴上,右侧的脱圈部、右侧的针床部与右侧的沉降部分别安装在右侧的下摆轴上,左侧的下摆轴活动安装于左侧的摆轴滑座上,右侧的下摆轴活动安装于右侧的摆轴滑座上;所述的地纱梳栉摆动装置包括地纱梳栉摇架、地纱梳栉摆臂、地纱摆轴和四把地纱梳栉,所述的地纱摆轴通过三孔摆轴座上的两个安装孔连接在三孔摆轴座上,地纱梳栉摇架与地纱梳栉摆臂分别套装在地纱摆轴上,地纱梳栉摇架位于地纱梳栉摆臂的前方,在地纱梳栉摇架的末端设置了两把地纱梳栉,形成了两组地纱梳栉组件,毛纱梳栉位于两组地纱梳栉之间,所述的地纱梳栉摆臂的末端连接有地纱梳栉过渡摆臂;所述的传动部包括三个过渡接杆、两个左右对称的地纱梳栉传动接杆、毛纱传动接杆、摆臂固定杆、沉降传动接杆和针床传动接杆,毛纱梳栉过渡摆臂与一过渡接杆相连接,两个地纱梳栉过渡摆臂分别与另两个过渡接杆连接;所述的梳栉下摆臂部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第一梳栉下摆臂和一个第二梳栉下摆臂,第一梳栉下摆臂与第二梳栉下摆臂上都开有多个调节孔,与两个地纱梳栉过渡摆臂连接的另两个过渡接杆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梳栉下摆臂相连接,地纱梳栉传动接杆设置在同侧的第一梳栉下摆臂上,与毛纱梳栉过渡摆臂连接的一过渡接杆与第二梳栉下摆臂相连接,毛纱传动接杆设置在第二梳栉下摆臂上;所述的针床托架的顶端与针床相连接,末端设有针床摇架,针床托架与针床摇架通过导柱插接在针床摇架的导柱孔中使针床托架与针床摇架活动连接;所述的针床传动接杆设置在针床托架的侧边上;所述的脱圈板座的顶端与脱圈板连接,其末端固定在针床摇架上;所述的第一梳栉下摆臂、第二梳栉下摆臂和沉降摆臂都套装在相应侧的下摆轴上并与下摆轴活动连接,针床摇架锁紧在下摆轴上;所述的下摆轴上还套装有下摆轴固定臂,下摆轴固定臂上开有多个调节孔,下摆轴固定臂与摆臂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的沉降摆臂与沉降传动接杆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织造织物时,脱圈板固定不动,地梳及毛纱梳栉摆动,动作可靠,能有效抽紧线圈,织物规格调整方便,使得布面平整、美观,多用于生产高档绒类织物,经济价值可观,而且故障率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地纱梳栉摆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毛纱梳栉摆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脱圈部、针床部、沉降部和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三孔摆轴座,2、毛纱梳栉,3、毛纱梳栉过渡摆臂,4、脱圈板座,5、针床托架,6、沉降摆臂,7、下摆轴,8、摆轴滑座,9、地纱梳栉摇架,10、地纱梳栉摆臂,11、地纱摆轴,12、地纱梳栉,13、地纱梳栉过渡摆臂,14、过渡接杆,15、地纱梳栉传动接杆,16、毛纱梳栉传动接杆,17、摆臂固定杆,18、沉降传动接杆,19、针床传动接杆,20、第一梳栉下摆臂,21、第二梳栉下摆臂,22、针床摇架,23、下摆轴固定臂,24、毛纱梳栉摇架,25、毛纱梳栉摆臂,26、脱圈板,27、针床,28、沉降片、29、沉降片床。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地纱梳栉传动接杆15与外部部件地梳摆动机构连接,并在地梳摆动机构的驱动下做上下运动,进而使地纱梳栉摆臂10与地纱梳栉摇架9通过地纱梳栉传动接杆15、第一梳栉下摆臂20、过渡接杆14及地纱梳栉过渡摆臂13的共同连接驱动下同步做往复的圆弧摆动,从而带动安装于地纱梳栉12做前后摆动,使安装在其上的导纱针向机前摆动或向机后摆动,满足了地纱梳栉12上的导纱针的针前针后垫纱的要求。安装时,可通过调节地纱梳栉摆臂10与地纱梳栉过渡摆臂13的安装孔位,过渡接杆14长度以及第一梳栉下摆臂20的安装孔位等措施来调节地纱梳栉12的摆动幅度。第二梳栉下摆臂21通过毛纱传动接杆16与毛纱摆动机构连接,毛纱传动接杆16在毛纱摆动机构的驱动下做上下运动,进而毛纱梳栉摆臂25与毛纱梳栉摇架24通过毛纱传动接杆16、第二梳栉下摆臂21、过渡接杆14及毛纱梳栉过渡摆臂3的共同连接驱动下做往复的圆弧摆动,从而带动安装于毛纱梳栉摇架24下端的毛纱梳栉2做前后摆动,使安装在其上的导纱针向机前摆动或向机后摆动,满足了毛丝梳栉2上的导纱针的针前针后垫纱要求。安装时,也可通过调节毛纱梳栉摆臂与毛纱梳栉过渡摆臂3的安装孔位、过渡接杆14长度以及第二梳栉下摆臂21的安装孔位等措施来调节毛纱梳栉2的摆动幅度。下摆轴固定臂23的顶端锁在下摆轴7上,摆臂固定杆17安装在下摆轴固定臂23的安装孔中。在成圈过程中,下摆轴7在摆臂固定杆17和下摆轴固定臂23的作用下固定不动,从而有脱圈板26在织造过程中不作摆动。安装时,可以调节摆轴滑座8的距离来改变前、后两侧脱圈板26的间距,从而可以改变绒类织物的毛高。针床托架5通过针床传动接杆19与针床伸缩机构相连接。机器成圈时,在针床伸缩机构的作用下,针床托架5随针床传动接杆19作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针床27和舌针上下运动,而舌针的上端针头部分嵌放在脱圈板26的槽口中,所以在成圈过程针,舌针针头在脱圈板26的槽口中作上下伸缩运动。沉降摆臂6通过沉降传动接杆18与沉降摆动机构相连接。机器成圈时,在动力系统及沉降摆动机构的作用下,安装有沉降片28的沉降摆臂6则以下摆轴7为转动中心做远离和靠近脱圈板26上端面的圆弧摆动,从而沉降片28能够往复地将舌针上的线圈压在脱圈板26的上端面,有助于成圈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技术在成圈过程中,脱圈板26不摆动,两侧纱线和中间毛丝穿过导纱针分别随着地梳梳栉12和毛纱梳栉2作相应的往复摆动,在舌针、沉降片28、脱圈板26的作用下分别形成底布和连接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包括三孔摆轴座(1)、一对左右对称的地纱梳栉摆动装置、毛纱梳栉摆动装置、一对左右对称的脱圈部、一对左右对称的针床部和一对左右对称的沉降部;所述的毛纱梳栉摆动装置包括毛纱梳栉(2)、毛纱梳栉摇架(24)、毛纱梳栉摆臂(25)和毛纱梳栉过渡摆臂(3);毛纱梳栉摆臂(25)与毛纱梳栉过渡摆臂(3)连接,所述的脱圈部包括脱圈板(26)和脱圈板座(4);所述的针床部包括针床(27)和针床托架(5);所述的沉降部包括沉降片(28)、沉降片床(29)和沉降摆臂(6);其特征是:成圈机构还包括传动部、梳栉下摆臂部、一对左右对称的下摆轴(7)和一对左右对称且可移动的设置于经编机机架上的摆轴滑座(8),左侧的脱圈部、左侧的针床部与左侧的沉降部分别安装在左侧的下摆轴(7)上,右侧的脱圈部、右侧的针床部与右侧的沉降部分别安装在右侧的下摆轴(7)上,左侧的下摆轴(7)活动安装于左侧的摆轴滑座(8)上,右侧的下摆轴(7)活动安装于右侧的摆轴滑座(8)上;所述的地纱梳栉摆动装置包括地纱梳栉摇架(9)、地纱梳栉摆臂(10)、地纱摆轴(11)和四把地纱梳栉(12),所述的地纱摆轴(11)通过三孔摆轴座(1)上的两个安装孔连接在三孔摆轴座(1)上,地纱梳栉摇架(9)与地纱梳栉摆臂(10)分别套装在地纱摆轴(11)上,地纱梳栉摇架(9)位于地纱梳栉摆臂(10)的前方,在地纱梳栉摇架(9)的末端设置了两把地纱梳栉(12),形成了两组地纱梳栉组件,毛纱梳栉(2)位于两组地纱梳栉(12)之间,所述的地纱梳栉摆臂(10)的末端连接有地纱梳栉过渡摆臂(13);所述的传动部包括三个过渡接杆(14)、两个左右对称的地纱梳栉传动接杆(15)、毛纱传动接杆(16)、摆臂固定杆(17)、沉降传动接杆(18)和针床传动接杆(19),毛纱梳栉过渡摆臂(3)与一过渡接杆(14)相连接,两个地纱梳栉过渡摆臂(13)分别与另两个过渡接杆(14)连接;所述的梳栉下摆臂部包括一对左右对称的第一梳栉下摆臂(20)和一个第二梳栉下摆臂(21),第一梳栉下摆臂(20)与第二梳栉下摆臂(21)上都开有多个调节孔,与两个地纱梳栉过渡摆臂(13)连接的另两个过渡接杆(14)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一梳栉下摆臂(20)相连接,地纱梳栉传动接杆(15)设置在同侧的第一梳栉下摆臂(20)上,与毛纱梳栉过渡摆臂(3)连接的一过渡接杆(14)与第二梳栉下摆臂(21)相连接,毛纱传动接杆(16)设置在第二梳栉下摆臂(21)上;所述的针床托架(5)的顶端与针床(27)相连接,末端设有针床摇架(22),针床托架(5)与针床摇架(22)通过导柱插接在针床摇架(22)的导柱孔中,使针床托架(5)与针床摇架(22)活动连接;所述的针床传动接杆(19)设置在针床托架(5)的侧边上;所述的脱圈板座(4)的顶端与脱圈板(26)连接,其末端固定在针床摇架(22)上;所述的第一梳栉下摆臂(20)、第二梳栉下摆臂(21)和沉降摆臂(6)都套装在相应侧的下摆轴(7)上并与下摆轴(7)活动连接,针床摇架(22)锁紧在下摆轴(7)上;所述的下摆轴(7)上还套装有下摆轴固定臂(23),下摆轴固定臂(23)上开有多个调节孔,下摆轴固定臂(23)与摆臂固定杆(17)活动连接;所述的沉降摆臂(6)与沉降传动接杆(18)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绒类织物经编机的成圈机构,包括三孔摆轴座(1)、一对左右对称的地纱梳栉摆动装置、毛纱梳栉摆动装置、一对左右对称的脱圈部、一对左右对称的针床部和一对左右对称的沉降部;所述的毛纱梳栉摆动装置包括毛纱梳栉(2)、毛纱梳栉摇架(24)、毛纱梳栉摆臂(25)和毛纱梳栉过渡摆臂(3);毛纱梳栉摆臂(25)与毛纱梳栉过渡摆臂(3)连接,所述的脱圈部包括脱圈板(26)和脱圈板座(4);所述的针床部包括针床(27)和针床托架(5);所述的沉降部包括沉降片(28)、沉降片床(29)和沉降摆臂(6);其特征是:成圈机构还包括传动部、梳栉下摆臂部、一对左右对称的下摆轴(7)和一对左右对称且可移动的设置于经编机机架上的摆轴滑座(8),左侧的脱圈部、左侧的针床部与左侧的沉降部分别安装在左侧的下摆轴(7)上,右侧的脱圈部、右侧的针床部与右侧的沉降部分别安装在右侧的下摆轴(7)上,左侧的下摆轴(7)活动安装于左侧的摆轴滑座(8)上,右侧的下摆轴(7)活动安装于右侧的摆轴滑座(8)上;所述的地纱梳栉摆动装置包括地纱梳栉摇架(9)、地纱梳栉摆臂(10)、地纱摆轴(11)和四把地纱梳栉(12),所述的地纱摆轴(11)通过三孔摆轴座(1)上的两个安装孔连接在三孔摆轴座(1)上,地纱梳栉摇架(9)与地纱梳栉摆臂(10)分别套装在地纱摆轴(11)上,地纱梳栉摇架(9)位于地纱梳栉摆臂(10)的前方,在地纱梳栉摇架(9)的末端设置了两把地纱梳栉(12),形成了两组地纱梳栉组件,毛纱梳栉(2)位于两组地纱梳栉(12)之间,所述的地纱梳栉摆臂(10)的末端连接有地纱梳栉过渡摆臂(13);所述的传动部包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逸立石岩江飞吴志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