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44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1‑3.5份、氯化镁5.5‑9.5份、氯化钙3‑7份、苯甲酸钠1‑3份、天然橡胶5‑9份、纯净水11‑15份,抛射剂42‑46份,该抛射剂为HCF‑134a。该充气补胎扑火液在补胎充气的同时,也具备了扑灭小火情的功能,操作简单便捷,非常适合车主的使用。

Inflatable tyre convenient for cleaning liquid fi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neumatic tire cleaning liquid fire easily, the inflatable tire extinguishing liqui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in weight portion: 1 silica 3.5, magnesium chloride 5.5 9.5 copies, 7 copies, 3 calcium chloride sodium benzoate 1 3 copies, 9 copies of 5 natural rubber, pure water 11 15 copies, 42 copies of 46 propellant, the propellant is HCF 134a. The inflatable tyre in tyre inflating liquid fire at the same time, also have a small fire extinguishing function, simpl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very suitable for the use of own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
技术介绍
在北美至少在1960年起就知道有汽车轮胎修补气雾剂,气雾剂料液中含有乳液型乙烯聚合物/防冻剂/修饰剂,防蚀抑制剂,杀菌防腐剂以及协助乙烯乳胶密封泄露的特殊物质等。这类一般用CFC-12作为抛射剂,占了整个配方的45%-55%以确保有足够的气体进入轮胎,使之重新充气。1978年后,因禁止使用CFCs用于气雾剂,迫使工业界使用烃抛射剂进行取代。但因烃抛射剂混合物的燃烧性,容易产生泄露型爆炸。现阶段使用的轮胎绝大多数是充气轮胎,被路面上的钉子或坚硬物扎破后,会造成急性泄气,轻者抛锚,重者有可能导致翻车,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传统的补胎剂要经卸轮、扒胎、补胎等一系列工序,手续繁杂,费力费时,尤其是在野外行车时,不具备补胎条件,轮胎被刺后根本就无法继续行驶。目前现有的技术配置的自动充气补胎液性能单一,只具有应急补胎和充气的功能,使用后对轮胎或胎铃的一些料液不宜清洗或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且内充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对行车安全有一定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高效价廉的充气补胎扑火液,也为了车主的行车安全,以及方便车主在行驶中解决出现扎胎/漏气/扑灭小火情等问题,并且避免自燃及自爆的可能性,提高使用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该充气补胎扑火液是效果更好的汽车轮胎补胎液并且具有扑灭小火情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1-3.5份、氯化镁5-9.5份、氯化钙3-7份、苯甲酸钠1-3份、天然橡胶5-9份、纯净水11-15份,抛射剂42-46份,所述抛射剂为HCF-134a。优选地,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1-2份、氯化镁5-8份、氯化钙3-5.5份、苯甲酸钠1-2.5份、天然橡胶5-7.5份、纯净水11–13.5份,抛射剂42-44.5份。最优选地,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2份、氯化镁8份、氯化钙5.5份、苯甲酸钠2.5份、天然橡胶7.5份、纯净水13.5份,抛射剂44.5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所述的充气补胎扑火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氧化硅、氯化镁、氯化钙、苯甲酸钠、天然橡胶、纯净水加入原料槽中混合,经混合的原料流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乳化后进入过滤槽中,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流入成品槽中,带压力的充灌机将成品压入产品灌内封口,再流入抛射剂即得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充气补胎扑火液充气量在2.0Mpa,操作简单方便,方便清洗;本专利技术充气补胎扑火液对轮胎,胎铃无腐蚀;本专利技术充气补胎扑火液在迅速补胎的同时,为轮胎充气;本专利技术充气补胎扑火液针对固体材料火/可燃液体火/烹饪油火,气体和蒸汽火等小火情均可以扑灭。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述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1份、氯化镁5份、氯化钙3份、苯甲酸钠1份、天然橡胶5份、纯净水13份,抛射剂42份,该抛射剂为HCF-134a。上述所述的充气补胎扑火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1重量份二氧化硅、5重量份氯化镁、3重量份氯化钙、1重量份苯甲酸钠、5重量份天然橡胶、13重量份纯净水加入原料槽中混合,经混合的原料流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乳化后进入过滤槽中,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流入成品槽中,带压力的充灌机将成品压入产品灌内封口,再流入42重量份抛射剂即得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所述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1.5份、氯化镁6.5份、氯化钙4.5份、苯甲酸钠1份、天然橡胶5份、去纯净水11份,抛射剂43份,该抛射剂为HCF-134a。其制备方法除了原料的重量份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所述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2份、氯化镁8份、氯化钙5.5份、苯甲酸钠2.5份、天然橡胶7.5份、纯净水13.5份,抛射剂44.5份,该抛射剂为HCF-134a。其制备方法除了原料的重量份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可燃的HFC-134a作为抛射剂,效果更加稳定,并具有扑灭小火情的功能。采用天然橡胶,确保补胎效果,并且清洗简单方便。本专利技术采用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能有效防止橡塑胶及胎铃的腐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经试用证明对Φ6mm以下的刺破孔洞具有补胎、充气及扑火的效果,对实施例1-3中,实施例3效果最好,气压充足,补胎效果及清洗效果最佳。若车辆在行驶途中被尖硬物突然刺破泄气,不需卸轮补胎,不需千斤顶,只需将一小针头刺入轮胎内将气雾剂注入车胎内,一两分钟内补胎充气一次完成,车辆立即可以行驶。本专利技术还有扑灭小火的功能,不燃不爆、无毒、无腐蚀、易清洗。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1‑3.5份、氯化镁5.5‑9.5份、氯化钙3‑7份、苯甲酸钠1‑3份、天然橡胶5‑9份、纯净水11‑15份,抛射剂42‑46份,所述抛射剂为HCF‑134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方便的充气补胎扑火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1-3.5份、氯化镁5.5-9.5份、氯化钙3-7份、苯甲酸钠1-3份、天然橡胶5-9份、纯净水11-15份,抛射剂42-46份,所述抛射剂为HCF-134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补胎扑火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补胎扑火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二氧化硅1-2份、氯化镁5-8份、氯化钙3-5.5份、苯甲酸钠1-2.5份、天然橡胶5-7.5份、纯净水11–13.5份,抛射剂42-44.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良辉
申请(专利权)人:钜熙投资发展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