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劲专利>正文

螃蟹的养殖和病害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3115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水产养殖领堿,涉及螃蟹的养殖和螃蟹的病害防治方法。提供一种天然螃蟹最佳生存与生长条件的原生态环境,采用经按照回交提纯复壮得到的高品质的中华绒螯蟹为蟹种,通过创造螃蟹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天然蟹塘,实行科学、生态养殖的方法,使螃蟹的饲养回归天然,设定了对蟹塘原生态要求、水质、水温、养殖密度、科学投放饵料、水草覆盖率等适合螃蟹生长的原生态环境和范围,排除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和工业合成饲料的不健康方法,使生产出的螃蟹个大、体壮、脂膏丰满、肉质鲜甜,富有野生螃蟹的香味,平均规格在150克至250克之间,能满足出口,无公害食品要求,经济价值高、社会效益好。

The cultivation of crab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diseas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aquaculture collar alkali, which relates to the breeding of crabs and the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of crabs.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vides a natural crab best survival and growth conditions, the purification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backcros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itten crab to crab,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create crab survival, natural crab pond, method to implement scientific and ecological farming, the crab breeding set to return to nature, the original crab pond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water quality, water temperature, stocking density, food, aquatic science delivery coverage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cope for a crab growth, excluding the health use of antibiotics, hormones and other drugs and industrial synthetic feed during the breeding process, make the crab a big, strong, full, grease meat is fresh and sweet, rich wild crab flavor, the average size 150 to 250 gram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xports, pollution-free food, high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benefit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螃蟹的养殖和病害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水产养殖领堿,具体涉及螃蟹的养殖和螃蟹的病害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螃蟹又称河蟹,是淡水甲壳动物,在淡水中长大,二龄时,性成熟,螃蟹一般在10-15℃交配,在海淡水交汇水域产卵,生成蚤状糼体,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螃蟹的蚤状糼体经过大眼糼体、仔蟹、糼蟹、蟹种演变为成蟹。螃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视为佳肴珍品,捕取天然蟹苗或经人工培育的蟹苗进行养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人工养殖螃蟹通常分为,育苗阶段--蚤状糼体至大眼糼体阶段;扣蟹阶段--大眼糼体至蟹种阶段,蟹种阶段--蟹种至成蟹阶段,各个阶段需要的饵料不同,需要的生长环境也不同,现在的人工养殖往往忽视螃蟹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设置、使用工业配合饲料,盲目用药,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造成螃蟹生态环境的破环,致使蟹苗成活率低、成蟹个小、早熟,品质下降。甚至养成药害蟹。人工养殖要获得天然高品质的螃蟹,除了需要创造适合螃蟹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外,还应当具备科学健康的养殖方法避免采用药物和工业合成饲料,才能养出高品质的健康的螃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然螃蟹最佳生存与生长条件的原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生态养殖的方法,排除养殖过程中使用药物和工业合成饲料的不健康方法,采用天然饵料科学养殖,做好蟹病的防治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获得高品质的螃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创造螃蟹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天然蟹塘的创建,采用经按照回交提纯复壮得到的高品质的健康的中华绒螯蟹种,养殖过程排除使用工业配合饲料和药物、激素等的不健康方法,采用天然动物、生物饲料,进行科学的原生态养殖,做好蟹病防治,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获得高品质的健康的中华绒螯蟹。1、成蟹养殖池塘的选择: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3,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水域地,创建成蟹养殖池塘。2、做好防逃设施:可采用水泥砖墙或钙塑板围栏或聚乙烯网片等方法围栏。目前普遍采用钙塑板围栏,将钙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25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和铁丝固定。3、杀菌消毒清塘:清除过多淤泥,只留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完整泼洒,每亩用量180-260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掉杂草野草,杀灭病菌,改善池底质量,泼洒生石灰7天后,放过水1次,让排除污物,然后晒塘4-6天后加水。4、蟹池内种好水草养殖螺丝等:养殖一塘好蟹,首先要种好一塘好草,创造养蟹的原生态环境;水草是螃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的作用,而且是螃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蟹池里宜投螺丝,螺丝是螃蟹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在蟹种放养前,每亩可投放鲜活螺丝180公斤-500公斤,以培育螃蟹的基础饵料。最好在蟹池中设一二个土墩,使土墩高出水面,在土墩上种上一些芦苇,按放一些土瓦片,让蟹有栖息、打洞、建“家”的地方。5、蟹种的选择:选择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无伤、行动敏捷的经按照回交提纯复壮得到的高品质的健康的中华绒螯蟹种。6、蟹池合理密度放养:蟹种放养密度每亩为500只-650只为宜。一般蟹种放养做到“三适一暂养”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这样使螃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空间和环境,蟹种的放养时间一般为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大,过迟水温上升螃蟹脱壳困难,将影响下塘螃蟹的成活率。7、种蟹放养规格:种蟹放养规格以每公斤100只-120只为宜,规格过大,每一次脱壳困难,损伤较重;规格过小,则生长基数不大,影响上市规格。8、蟹种“暂养”是蟹种放养前必须过渡阶段,需先在池中设置一块“暂养区”,其暂养时间长短,应视水温和池中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暂养面积是放养面积的1/5左右。9、科学合理投料:螃蟹是偏食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在饵料投喂上,严格实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饵方法,每次蜕壳前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占50%左右,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鱼粉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可促进螃蟹同步蜕壳。掌握“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占螃蟹体重的3-5%,并以1-2小时吃完为宜。在放养初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品种是新鲜活小鱼、螺丝、河蚌肉等,以后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的精料量,如小麦、玉米、豆粕等,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少投植物性精料,多投青粗饲料,如水草、南瓜、马铃薯、红薯、胡萝卜、菠菜、缸豆等。成蟹饲料的35%-45%为绿叶植物、35%-45%为水草、15%-25%为动物性饵料。进入养殖期,为螃蟹促膘增重阶段,则应增加植物性精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保证螃蟹吃饱吃好,在螃蟹上市前,采用喂些炒芝麻和海水野杂鱼还能提高螃蟹肉质中的天然香味,使蟹味回归天然。10、蟹池水质、水草、温度的控制:一般水深保持在0.5-0.8米,高温季节调节在0.8-1.4米。水体透明度随水位增加从40cm增至100Ccm以上,水质调节着重于:一是勤换新水,一般7天左右换1次水,高温时,每天先放水,后注水10-25厘米,3天换1次水。二调节水体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主要采用石灰调节,6-10天全池泼浇1次,每亩每米水深量在9-16公斤左右。三是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每亩用量2.5-5.5公斤,全池泼浇,以转化水体中的氮、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成蟹养殖阶段水深保持在2米以上,水体透明度在1.5米以上。水草覆盖率在70%左右,水草总量的65%-75%为饵料型水草,25%-30%为栖息型水草。蟹池面上水草保持在25%-35%之间。让螃蟹有足够的避光栖息地和青饵料的食取。做好蟹池水温的控制,要求蟹池阳光充足,水温最好保持在15℃-28℃之间。11、螃蟹的捕捞:一般进入10月份,根据气温和市场行情,适时挑大个捕捞上市。可用蟹笼捕捞。12、蟹病:(1)、蜕壳不遂病的防治:蟹蜕壳时,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因不能蜕出旧壳而死亡。患此病的蟹一般周身发黑。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定期用15-20克生石灰和1-2克过橉酸钙化水全池泼洒。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鱼粉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并增加动物饲料的比例(占总投饲料量二分之一以上);在养蟹池中栽植适量水草;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区与蜕壳区严格分开。发现软壳蟹捡起放在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其吸水涨足能自由爬行时再放回原处。(2)、水肿病的防治:患水肿病的蟹肛门红肿,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呈透明状,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死在池边`水处。该病主要是螃蟹腹部受伤受细菌感染所致。防治方法:养殖过程,特别是螃蟹蜕壳时,尽量避免惊扰,以免受伤,经常添加新水,多喂鲜活生物饲料和新鲜菜叶。治疗可每立方水体用0.5-1克土霉素化水全池泼洒,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2克恩诺沙星,连喂3-5天为一个疗程。(3)、颤抖病的防治: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脱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易脱落、口吐泡沫、不能爬行,此病为“颤抖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螃蟹的养殖和病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天然螃蟹最佳生存与生长条件的原生态环境:做好成蟹养殖池塘的选择、建立蟹塘的防逃设施、进行杀菌消毒清塘、蟹池内种好水草、养殖螺蛳、给蟹建家,做好蟹池的水质、水草、水温的控制,创建天然蟹塘,使螃蟹的饲养回归天然;实行科学、生态养殖的方法:采用经按照回交提纯复壮得到的高品质的中华绒螯蟹为蟹种,确定种蟹的规格、蟹池合理密度与放养、种蟹的暂养,科学合理投放饵料、适合螃蟹生长的生态环境和范围,排除养殖过程中使用药物和工业合成饲料的不健康方法,做好螃蟹的病害防治,使生产出的螃蟹平均规格在 150 克至 250 克之间,能满足出口,无公害食品要求;提供一种天然螃蟹最佳生存与生长条件的原生态环境包括:(1)、成蟹养殖池塘的选择: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3,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水域地,创建成蟹养殖池塘;(2)、建立蟹塘的防逃设施:采用水泥砖墙或钙塑板围栏或聚乙烯网片的方法围栏;(3)、杀菌消毒清塘:清除过多淤泥,只留 10 厘米厚的淤泥,用生石灰全池完整泼洒,每亩用量 180‑260 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掉杂草野草,杀灭病菌,改善池底质量,泼洒生石灰 7 天后,放过水 1 次,排除污物,然后晒塘 4‑6 天后加水;(4)、蟹池内种好水草、养殖螺蛳;种水草的面积占池塘面积的 70%,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蟹池里投养螺蛳,在蟹种放养前,每亩投放鲜活螺蛳180 公斤‑500 公斤,以培育螃蟹的基础饵料;在蟹池中设一二个土墩,使土墩高出水面,在土墩上种上一些芦苇,按放一些土瓦片,让蟹有栖息、打洞、建家的地方;(5)、做好蟹池水质、水草、温度的控制:一般水深保持在 0.5‑0.8 米,高温季节调节在 0.8‑1.4 米;水体透明度随水位增加从 40cm 增至 100cm,水质调节着重于:一是勤换新水,平时做到7 天换1 次水,高温时,每天先放水,后注水10‑25 厘米,3 天换1 次水;二调节水体酸碱度,PH 值掌握在 7.5‑8.5 之间,主要采用石灰调节,6‑10 天全池泼浇 1 次,每亩每米水深的石灰量在 9‑16 公斤;三是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每亩用量 2.5‑5.5 公斤,全池泼浇,以转化水体中的氮、氨、硫化氢这些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成蟹养殖阶段水深保持在 2 米以上,水体透明度在 1.5 米以上;水草覆盖率保持在70%,水草总量的65%‑75%为饵料型水草,25%‑30%为栖息型水草;蟹池面上水草保持在 25% ‑35%之间;让螃蟹有足够的避光栖息地和青饵料的食取;做好蟹池水温的控制,要求蟹池阳光充足,水温保持在 15℃ ‑28℃之间 ;实行科学、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1)、蟹种的选择:选择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无伤、行动敏捷的经按照回交提纯复壮得到的高品质的健康的中华绒螯蟹种;(2)、蟹池合理密度与放养:蟹种放养密度每亩为 500 只 ‑650 只,蟹种放养做到“三适一暂养”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这样使螃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空间和环境;蟹种的放养时间为每年的 2 月底至 3 月份;(3)、种蟹放养规格:种蟹放养规格为每公斤 100 只 ‑120 只;(4)、蟹种“暂养”是蟹种放养前必须过渡阶段,先在池中设置一块“暂养区”,其暂养时间长短,视水温和池中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暂养面积是放养面积的 1/5 ;(5)、科学合理投放饵料:在饵料投喂上,严格实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饵方法,每次蜕壳前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占 50%,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鱼粉这些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可促进螃蟹同步蜕壳;掌握“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 各投喂 1 次,日投喂量占螃蟹体重的 3‑5%,并以 1‑2 小时吃完为止;在放养初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品种是新鲜活小鱼、螺蛳、河蚌肉,以后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的精料量:小麦、玉米、豆粕,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少投植物性精料,多投青粗饲料:水草、南瓜、马铃薯、红薯、胡萝卜、菠菜、缸豆;成蟹饲料的 35% ‑45%为绿叶植物、35% ‑45%为水草、15% ‑25%为动物性饵料;进入养殖期,为螃蟹促膘增重阶段,则增加植物性精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保证螃蟹吃饱吃好,在螃蟹上市前,喂些炒芝麻和海水野杂鱼,以提高螃蟹肉质中的天然香味,使蟹味回归天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螃蟹的养殖和病害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天然螃蟹最佳生存与生长条件的原生态环境:做好成蟹养殖池塘的选择、建立蟹塘的防逃设施、进行杀菌消毒清塘、蟹池内种好水草、养殖螺蛳、给蟹建家,做好蟹池的水质、水草、水温的控制,创建天然蟹塘,使螃蟹的饲养回归天然;实行科学、生态养殖的方法:采用经按照回交提纯复壮得到的高品质的中华绒螯蟹为蟹种,确定种蟹的规格、蟹池合理密度与放养、种蟹的暂养,科学合理投放饵料、适合螃蟹生长的生态环境和范围,排除养殖过程中使用药物和工业合成饲料的不健康方法,做好螃蟹的病害防治,使生产出的螃蟹平均规格在150克至250克之间,能满足出口,无公害食品要求;提供一种天然螃蟹最佳生存与生长条件的原生态环境包括:(1)、成蟹养殖池塘的选择: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3,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水域地,创建成蟹养殖池塘;(2)、建立蟹塘的防逃设施:采用水泥砖墙或钙塑板围栏或聚乙烯网片的方法围栏;(3)、杀菌消毒清塘:清除过多淤泥,只留10厘米厚的淤泥,用生石灰全池完整泼洒,每亩用量180-260公斤,达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掉杂草野草,杀灭病菌,改善池底质量,泼洒生石灰7天后,放过水1次,排除污物,然后晒塘4-6天后加水;(4)、蟹池内种好水草、养殖螺蛳;种水草的面积占池塘面积的70%,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播种方式种植;蟹池里投养螺蛳,在蟹种放养前,每亩投放鲜活螺蛳180公斤-500公斤,以培育螃蟹的基础饵料;在蟹池中设一二个土墩,使土墩高出水面,在土墩上种上一些芦苇,按放一些土瓦片,让蟹有栖息、打洞、建家的地方;(5)、做好蟹池水质、水草、温度的控制:一般水深保持在0.5-0.8米,高温季节调节在0.8-1.4米;水体透明度随水位增加从40cm增至100cm,水质调节着重于:一是勤换新水,平时做到7天换1次水,高温时,每天先放水,后注水10-25厘米,3天换1次水;二调节水体酸碱度,PH值掌握在7.5-8.5之间,主要采用石灰调节,6-10天全池泼浇1次,每亩每米水深的石灰量在9-16公斤;三是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每亩用量2.5-5.5公斤,全池泼浇,以转化水体中的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劲
申请(专利权)人:崔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