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858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5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热管理装置,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连接,具有相对的顶部安装面及底部安装面;第一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单体电池;第二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单体电池;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在第二方向上层叠设置并分布在热管理装置的两侧,以使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的其中一者与底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另一者与顶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能量密度及冷却效率高,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技术的逐步完善,市场对电池模组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电池模组而言,其温度是评估其性能、寿命及安全的一项基本指标,若电池模组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将会影响其寿命,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热管理,保证电池模组能够正常运行。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通常由多个单体电池排成一排做成模块化,然后利用空气冷却等方式调节电池模组的温度,采用上述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电池模组的温度,但是也存在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低、冷却效率低且成本较高等问题,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亟需一种新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两个层叠设置的模组单元,且共用一个热管理装置,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及冷却效率,且成本较低。一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热管理装置,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连接,具有相对的顶部安装面及底部安装面;第一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单体电池;第二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单体电池;其中,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设置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层叠设置并分布在热管理装置的两侧,以使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的其中一者与热管理装置的底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另一者与热管理装置的顶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热管理装置为具有热交换介质的板件并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相交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上设置有插接孔,热管理装置的两端分别插接安装在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的插接孔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插接孔为通孔,热管理装置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延伸出插接孔,且在热管理装置延伸出插接孔的任一端上设置有供热交换介质循环的进口及出口。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上设置有凸起,热管理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凸起形状相匹配的凹槽,热管理装置两端的凹槽分别套接在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的凸起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模组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模组电极,每个第一模组电极与作为第一模组单元的输出端的第一单体电池的极柱电连接;第二模组单元包括两个第二模组电极,每个第二模组电极与作为第二模组单元的输出端的第二单体电池的极柱电连接;第一模组电极与第二模组电极电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进一步包括第一线束隔离组件,位于第一模组单元上,用于将多个第一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两个第一模组电极均位于第一线束隔离组件上;第二线束隔离组件,位于第二模组单元上,用于将多个第二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两个第二模组电极均位于第二线束隔离组件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端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插接第一模组电极及第二模组电极的输出极底座,位于第一端板上的两个输出极底座通过一连接巴片连接,以将第一模组电极与第二模组电极电连接;和/或,第二端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插接第一模组电极及第二模组电极的输出极底座,位于第二端板上的两个输出极底座通过一连接巴片连接,以将第一模组电极与第二模组电极电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出极底座内设置有安装槽,第一模组电极及第二模组电极延伸至相应的输出极底座的安装槽内,连接巴片为带有绝缘层的导电片,连接巴片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应的输出极底座的安装槽内并与第一模组电极及第二模组电极固定电接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出极底座上与安装槽对应处设置有输出极保护盖,用于防护相应的第一模组电极及第二模组电极,输出极底座与输出极保护盖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卡槽,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卡槽形状相匹配的卡勾,以使输出极底座与输出极保护盖卡接配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之间连接有热管理装置,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位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之间,且层叠设置并分布在热管理装置的两侧,使得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的其中一者与热管理装置的底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另一者与热管理装置的顶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即,第一模组单元及第二模组单元共用一个热管理装置,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及冷却效率,并降低成本。另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两个以上上述电池模组,两个以上电池模组相互串联或并联。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热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单体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端板绝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热管理装置与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极底座的轴测图;图9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极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巴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输出极保护盖的轴测图;图1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第一端板;11-插接孔;12-燕尾槽;13-板面;11a-凸起;20-第二端板;30-热管理装置;31-顶部安装面;32-底部安装面;33-进口;34-出口;35-凹槽;40-第一模组单元;41-第一单体电池;41a-极柱;41b-正面;41c-底面;50-第二模组单元;51-第二单体电池;51a-极柱;51b-正面;51c-底面;60-第一线束隔离组件;61-第一模组电极;70-第二线束隔离组件;71-第二模组电极;80-输出极底座;81-安装槽;82-连接孔;83-卡槽;84-燕尾台;90-连接巴片;91-绝缘层;92-通孔;100-输出极保护盖;101-卡勾110-侧板;111-焊接面;120-上盖;130-下盖;140-端板绝缘罩;150-固定支架。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热管理装置,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连接,具有相对的顶部安装面及底部安装面;第一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单体电池;第二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单体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模组单元及所述第二模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层叠设置并分布在所述热管理装置的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模组单元及所述第二模组单元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所述底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另一者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所述顶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端板及第二端板;热管理装置,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连接,具有相对的顶部安装面及底部安装面;第一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单体电池;第二模组单元,包括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单体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模组单元及所述第二模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在第二方向上层叠设置并分布在所述热管理装置的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模组单元及所述第二模组单元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所述底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另一者与所述热管理装置的所述顶部安装面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装置为具有热交换介质的板件并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相交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热管理装置的两端分别插接安装在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的所述插接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为通孔,所述热管理装置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延伸出所述插接孔,且在所述热管理装置延伸出所述插接孔的任一端上设置有供所述热交换介质循环的进口及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热管理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热管理装置两端的所述凹槽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的所述凸起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模组电极,每个所述第一模组电极与作为所述第一模组单元的输出端的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模组单元包括两个第二模组电极,每个所述第二模组电极与作为所述第二模组单元的输出端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祖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