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84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5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包括:两个袋型二次电池,各袋型二次电池具有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以及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沿厚度方向与第一盖板相对;第一支架,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一起形成收容空间。电池模组包括前述的沿厚度方向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能实现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快速组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具有各种形式。依据外壳类型,二次电池可以分为袋型二次电池和罐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的外壳由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罐型二次电池的外壳通常由金属壳和金属顶盖片构成。电池模组通常将多个二次电池排列并通过相应的固定装置来固定。目前为解决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快速组装问题,通常仅使用铝板结构或者仅使用塑胶结构前后对卡形成电池单元进而由多个电池单元堆叠来实现快速组装(即形成电池模组),但使用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电池模组散热困难:目前对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即同步要求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散热性能也需要大幅提高,在当前的大趋势下,液冷成为了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必然选择,然而通过仅使用铝板结构或者仅使用塑胶结构前后对卡的方式因形成的电池模组的底面不利于散热或因强度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较难实现液冷的冷却方式,电池模组的散热相对比较困难。(2)电池模组组装工艺不成熟且组装相对困难:目前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组装大多为先加工电池单元→电池单元组装→袋型二次电池的极耳同电连接巴片超声焊接或者激光焊接,通过此种方式电池模组组装需要在多工位人工进行,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较低。而且由于袋型二次电池的极耳较软且有一定地弹性,所以在组装(即电池单元形成过程中)及焊接过程中不容易被固定,存在较多的短路隐患。(3)电池模组组装资源浪费严重:目前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在组装方式、生产工艺及使用的生产设备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无法共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研发及生产资源,从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在应用于电池模组时能实现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快速组装。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电池单元在应用于电池模组时能共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研发及生产资源,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其包括两个袋型二次电池,各袋型二次电池具有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所述电池单元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沿厚度方向与第一盖板相对;第一支架,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位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一起形成收容空间。其中,两个袋型二次电池沿厚度方向并排并收容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两个袋型二次电池的四个极耳均露出于第一支架,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一个极耳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对应一个极耳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盖板的沿厚度方向的内侧面接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沿厚度方向的对应一个表面,第二盖板的沿厚度方向的内侧面接触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的沿厚度方向的对应一个表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前述的沿厚度方向堆叠在一起的多个电池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固定架用于与袋型二次电池形成电池单元,从而电池单元可以看作是一个罐型二次电池,如此能实现采用袋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快速组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此外,采用电池单元的组装与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组装类似,可以共用罐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的研发及生产资源(例如产品生产线的设备),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从又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二支架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一盖板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是图1的固定架的第二盖板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图7是图1的虚框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图1的组装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又一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图10是图9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另一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9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一立体图。图12是图9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再一立体图。图13是图9的固定架的第一支架的另一立体图。图14是图9的固定架的部分组装立体图。图15是图9的电池单元的一组装立体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再一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电池单元和固定架的另一分解立体图。图18是图16的电池单元的一组装立体图。图19是图1的变形例,示出两个袋型二次电池的极耳、巴片以及转接导电片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0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T厚度方向1239支撑部L长度方向12391突柱W宽度方向12392外板部1电池单元12393内板部11袋型二次电池123P第一限位突起111极耳123A1第一抵靠部12固定架123A2第二抵靠部121第一盖板123L卡臂1211第一头缘部P扣突12111第一扣持槽P1第一装配柱12112第一收容凹部G1第一装配槽1212第一尾缘部124第二支架12121第一定位孔1241第一定位柱12122第一收容凹槽1242第二定位柱1213第一侧凸缘1243第一定位槽12131第一支架侧开口1244第二定位槽12132第二支架侧开口1245第一盖板侧突起H扣孔1246第二盖板侧突起122第二盖板1247第二收容槽1221第二头缘部124P第二限位突起12211第二扣持槽124A1第一抵接部12212第二收容凹部124A2第二抵接部1222第二尾缘部P扣突12221第二定位孔P2第二装配柱12222第二收容凹槽G2第二装配槽1223第二侧凸缘13巴片12231第一支架侧插口131穿孔12232第二支架侧插口132固定部H扣孔133焊接部123第一支架134凹口1230间隔块14转接导电片1231第一扣持突起141接触部1232第二扣持突起142接合部1233第一容置槽2线束隔离板组件1234第二容置槽3第一端板1235第一盖板侧突部4第二端板1236第二盖板侧突部5固定装置1237第一收容槽51纵面绑带1238通道52横面绑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固定架、电池单元以及电池模组。首先说明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固定架。参照图1至图2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固定架12包括: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沿厚度方向T与第一盖板121相对;第一支架123,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124,与第一支架123相对,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其中,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以及第二支架124一起形成收容空间。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固定架12中,固定架12用于后面的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采用袋型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单元(1),包括: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各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111);固定架(12),包括:第一盖板(121);以及第二盖板(122),沿厚度方向(T)与第一盖板(121)相对;其特征在于,固定架(12)还包括:第一支架(123),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124),与第一支架(123)相对,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以及第二支架(124)一起形成收容空间;其中,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沿厚度方向(T)并排并收容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和第二支架(124)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四个极耳(111)均露出于第一支架(123),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盖板(121)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接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第二盖板(122)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接触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元(1),包括: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各袋型二次电池(11)具有电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111);固定架(12),包括:第一盖板(121);以及第二盖板(122),沿厚度方向(T)与第一盖板(121)相对;其特征在于,固定架(12)还包括:第一支架(123),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支架(124),与第一支架(123)相对,位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的长度方向(L)的相反的另一侧,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可拆装地固定在一起;第一盖板(121)、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以及第二支架(124)一起形成收容空间;其中,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沿厚度方向(T)并排并收容于第一盖板(121)和第二盖板(122)、第一支架(123)和第二支架(124)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两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四个极耳(111)均露出于第一支架(123),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电连接在一起;第一盖板(121)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接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第二盖板(122)的沿厚度方向(T)的内侧面接触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沿厚度方向(T)的对应一个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123)设有:第一收容槽(1237);两组通道,沿宽度方向(W)排列并间隔开且沿长度方向(L)贯通第一支架(123)并与第一收容槽(1237)连通,各组通道具有至少一个通道(1238);两个支撑部(1239),各支撑部(1239)对应一组通道(1238)设置;电池单元(1)还包括:两个巴片(13),各巴片(13)设置于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其中,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与对应一个巴片(13)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组通道具有一个通道(1238),各支撑部(1239)与对应一个通道(1238)相邻,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一个极耳(111)与另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的对应一个极耳(111)沿厚度方向(T)相对弯折贴合在一起且沿长度方向(L)穿过对应一个通道(1238)并以面对面方式电连接对应一个支撑部(1239)上的一个巴片(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支撑部(1239)为悬设的板状并由外板部(12392)构成;第一收容槽(1237)在各支撑部(1239)内侧的区域沿厚度方向(T)贯通;巴片(13)具有:固定部(132),固定于外板部(12392)上;以及焊接部(133),从固定部(132)弯折并向对应一个通道(1238)延伸;一个袋型二次电池(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上富蔡锦榕仝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