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73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涉及OCP Rack配置领域,所述导风罩的上层为阶梯型结构,所述阶梯型结构包括平行段和渐扩段,所述渐扩段的增高面上设置有窗口,所述渐扩段的内部竖直安装有风扇,所述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安装有M.2组件,所述风扇和M.2分别安装在窗口的两侧。该技术方案利用内存上方的空间,设计特定规格的导风罩,并设计散热开窗,有效的解决了因主板空间限定而无法放置更多M.2的问题,进而增加了产品解决方案配置,丰富了OCP Rack产品线,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涉及OCPRack配置领域。
技术介绍
在目前服务器快速发展时代,针对计算型节点需要更高的密度来提升服务器节点的布置;基于OCPV2规范中的2OU3Node布局规格,主板宽度只有165mm,为全宽主板尺寸的1/3,而主板长度方面,因OCPV2规格中整机柜深度只有1067mm,使用2OU的Cubby进行集中供电,同时风扇内置,使得主板长度不能超过523mm;在这523mm*165mm空间中需要布置2颗CPU及16条内存,同时支持一张FHFLPCI-Ecard,一张HHHLPCI-Ecard,从而可安装硬盘的空间极为有限。而近两年Intel推出的一种新的接口规范M.2,使用PCI-E通道,相对目前常用2.5寸硬盘(100.1mm*69.8mm*7mm)尺寸更小,拥有更小的体积,以常用SATAM.2规格为例,尺寸只有80mm*22mm*4.7mm,可以直接安装在主板上;但依目前OCPRack主板尺寸内最多可安装一个80mm长度的M.2,而往往M.2作为系统盘使用,为保证系统可靠性需要1+1冗余设计,而此时第二个M.2已无空间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在OCPRack导风罩上安装M.2的设计方案,充分利用2OU中导风罩的可用空间,并结合2OU的Cubby形成密闭空间,解决M.2散热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上层为阶梯型结构,所述阶梯型结构包括平行段和渐扩段,所述渐扩段的增高面上设置有窗口,所述渐扩段的内部竖直安装有风扇,所述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安装有M.2组件,所述风扇和M.2分别安装在窗口的两侧。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M.2组件包括CarrierCard和安装在CarrierCard上的M.2,所述CarrierCard安装在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M.2组件为两组,所述两组M.2组件呈上下结构水平安装在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每组M.2组件的M.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M.2分别安装在CarrierCard的上方和下方。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M.2组件竖向安装在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每组M.2组件的M.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M.2分别安装在CarrierCard的左侧和右侧。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M.2组件的组数至少为两组。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平行段靠近渐扩段一侧的增高面上设置有窗口。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导风罩为对称结构。为方便理解,以下为本技术所涉及的英文缩写及其具体指代事项:OCPOpenComputingProject国际权威数据中心标准组织;M.2(NGFF)NextGenerationFormFactor是Intel推出的替代MSATA新的接口规范的一种固态硬盘接口,使用PCI-E通道,体积更小,速度更快;CarrierCard一种转接用载板,使用Connecter连接供电及信号,区分于使用金手指结构连接的RiserCard,可安装位置更灵活;FHFLFull-HeightFull-Length全高全长标准PCI-E卡;HHHLHalf-HeightHalf-Length半高半长标准PCI-E卡;OUOpenUnit为OCPRack中对节点高度的定义,1OU=48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有效利用第2OU空间。由于主板布局结构下面1OU高度被CPU、内存、主板主要元器件等占用,而占用上面1OU的部件主要为风扇,CPU散热器,FHFLCard等,因此在设计导风罩时利用内存上方的空间形成“阶梯”状结构,使得在内存上方的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不仅限定了CPU散热的气流流动方向,更利于CPU散热,同时可以有效利用这个“阶梯”部分,放置第二个M.2。考虑M.2工作时本身发热量的影响,在导风罩渐扩段的增高面上增加一个开窗,并利用Cubby结构特点,当节点插入Cubby后,在Cubby内形成独立的“密闭空间”,利用后面两个风扇的抽风作用,将M.2的散热量带走,解决散热问题。本技术采用CarrierCard设计方案区别于常用的主板上分布M.2的方案,同时合理利用内存上方的空间,设计特定规格的导风罩,并设计散热开窗,有效的解决了因主板空间限定而无法放置更多M.2的问题,进而增加了产品解决方案配置,丰富了OCPRack产品线,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节点俯视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节点前视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主板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导风罩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CarrierCard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导风罩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导风罩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导风罩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导风罩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4导风罩俯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5导风罩俯视示意图。其中,1、导风罩,2、M.2,3、CarrierCard,4、风扇,5、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同时,由于下文所述的只是部分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导风罩1的上层为阶梯型结构,所述阶梯型结构包括平行段和渐扩段,所述渐扩段的增高面上设置有窗口5,所述渐扩段的内部竖直安装有风扇4,所述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安装有M.2组件,所述风扇4和M.22分别安装在窗口5的两侧。实施例1:如图4所示,所述M.2组件包括CarrierCard3和安装在CarrierCard3上的M.22,所述CarrierCard3安装在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CarrierCard3用于承载M.22,给M.22供电、提供PCI-E信号及固定,并在导风罩1上设计螺丝固定位,对CarrierCard3进行有效固定,同时接入线缆。实施例2:如图10所示,所述M.2组件为两组,所述两组M.2组件呈上下结构水平安装在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增加M.2组件的设置层数,以提高M.22配置支持的数量。实施例3:如图9所示,所述每组M.2组件的M.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M.22分别安装在CarrierCard3的上方和下方,即设计CarrierCard为双面CarrierCard将M.2支持数量再次翻倍。实施例4:所述M.2组件竖向安装在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每组M.2组件的M.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M.22分别安装在CarrierCard3的左侧和右侧,能够有效节省M.2组件的占用空间。作为优选,所述M.2组件的组数至少为两组,提升M.2的支持数量。实施例5:所述平行段靠近渐扩段一侧的增高面上设置有窗口5,以增强散热。实施例6:如图8所示,所述导风罩1为对称结构,则在阶梯型结构左右两侧的平行段下阶梯处都可设置M.2组件,以提高M.2配置支持的数量,能够有效增加M.22的设置数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1)的上层为阶梯型结构,所述阶梯型结构包括平行段和渐扩段,所述渐扩段的增高面上设置有窗口(5),所述渐扩段的内部竖直安装有风扇(4),所述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安装有M.2组件,所述风扇(4)和M.2(2)分别安装在窗口(5)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1)的上层为阶梯型结构,所述阶梯型结构包括平行段和渐扩段,所述渐扩段的增高面上设置有窗口(5),所述渐扩段的内部竖直安装有风扇(4),所述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安装有M.2组件,所述风扇(4)和M.2(2)分别安装在窗口(5)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M.2组件包括CarrierCard(3)和安装在CarrierCard(3)上的M.2(2),所述CarrierCard(3)安装在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加M.2配置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M.2组件为两组,所述两组M.2组件呈上下结构水平安装在平行段的下阶梯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