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槽系统、压缩机系统及空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2342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槽系统、压缩机系统及空调,涉及制冷领域,用以提高油槽内油温的均匀性,避免压缩机吸气带液,提高机组工作可靠性。该油槽系统包括油分离器、油槽、油加热器和油液搅拌部件;油槽位于油分离器的下方且用于承接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液,油加热器用于加热油槽内的油液;油液搅拌部件用于搅拌油槽内的油液。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油槽系统,为油槽增加了油液搅拌部件,通过油液搅拌部件可以搅拌油槽内的油液,这样即便只设置一个油加热器也能使得油槽内油液的油温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槽系统、压缩机系统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槽系统、压缩机系统及空调。
技术介绍
冷冻油是螺杆式制冷压缩机运行的重要润滑剂,起到润滑、间隙密封、冷却、带走颗粒杂质,保证机组可靠运行的作用。但是当螺杆式制冷机组长时间停机后,冷冻油中将溶解大量的制冷剂,不仅稀释了冷冻油,降低了冷冻油的粘度,影响了冷冻油的润滑密封效果;而且在压缩机重新启动时,油温升高会造成大量的制冷剂快速析出,造成压缩机液压缩,严重影响了螺杆压缩机的可靠性机寿命,且排气过热的快速降低会造成螺杆式冷水机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异常。另外,由于过低的排气温度与排出的液态冷媒中溶解的冷冻油会造成油分离器对冷冻油过滤效果的降低,从而造成压缩机的冷冻油流失到蒸发器中,严重影响机组可靠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螺杆冷水机组都采用以下方式减少油液中溶解的制冷剂:将单一的加热器布置在压缩机机体上,以对油槽进行加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现有采用加热器加热油槽的方式,在油槽的容积较大的情况,存在油槽内冷冻油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另外,由于油槽结构的限制,机组不能够再增加加热器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油槽系统、压缩机系统及空调,用以提高油槽内油温的均匀性,避免压缩机吸气带液,提高机组工作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槽系统,包括油分离器、油槽、油加热器和油液搅拌部件;所述油槽位于所述油分离器的下方且用于承接所述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液,所述油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油槽内的油液;所述油液搅拌部件用于搅拌所述油槽内的油液。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液搅拌部件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于所述油槽外部,所述循环泵的入口和出口均与所述油槽连通。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的入口与所述油槽远离所述油加热器的位置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油槽邻近所述油加热器的位置连通。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循环泵独立工作。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油槽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油槽内油液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远离所述油加热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油槽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油液温度值低于设定值时启动所述油液搅拌部件。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油槽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油槽内油液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邻近所述油加热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油槽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油液温度值高于阈值时停止所述油加热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油槽远离所述油加热器的位置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油槽邻近所述油加热器的位置连通。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支路,所述支路用于将油液输送至待润滑部件。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设有过滤部件,以将所述油槽内的油液过滤后输送至所述第一管路。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液搅拌部件包括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设于所述油槽内部,外力驱动所述搅拌叶片转动以搅拌所述油槽内的油液。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和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油槽系统,所述压缩机的供油口用于与所述油槽系统的油槽连通。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压缩机系统。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油槽系统,为油槽增加了油液搅拌部件,通过油液搅拌部件可以搅拌油槽内的油液,这样即便只设置一个油加热器也能使得油槽内油液的油温均匀,有效降低、甚至避免油液中溶解制冷剂的几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油槽系统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油槽系统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1、油槽;2、油加热器;3、循环泵;4、第一温度检测装置;5、第二温度检测装置;6、第一管路;7、第二管路;8、支路;9、过滤部件;31、入口;32、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槽系统,包括油分离器、油槽1、油加热器2和油液搅拌部件。油槽1位于油分离器的下方且用于承接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液,油加热器2用于加热油槽1内的油液。油液搅拌部件用于搅拌油槽1内的油液。油液搅拌部件可以包括能旋转的叶片或轴,通过外力驱动叶片或轴转动,以使得油槽1内油液被均匀搅拌。或者,油液搅拌部件包括循环泵3,通过泵强制油槽1内油液循环流动,以使得油槽1内油液被均匀搅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油加热器2的设置位置可以是任意的,由于循环泵3能对油槽1内的油液起到搅拌作用,在只有一个油加热器2的情况下也能使得油槽1内油液温度均匀,避免冷媒溶解在润滑油中,避免了机组开机时吸气带液,保证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油液搅拌部件包括循环泵3,循环泵3的入口31和出口32均与油槽1连通。循环泵3设置在油槽1外部,其用于将油槽1内一处的油液抽出然后排放至另一处,以此实现搅拌油槽1内油液的作用。图1中循环泵3上下游的箭头示意了油液在循环泵3作用下的流动方向,油槽1中的油液来自于油分离器过滤得到的冷冻油,油槽1液面上方的箭头示意了油分离器过滤得到的油液滴下的方向。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油槽系统,为油槽增加了循环泵,通过循环泵可以使得油槽内的油液处于循环状态,这样能有效搅拌油液,即便只设置一个油加热器也能使得油槽内油液的油温均匀。循环泵3的入口31与油槽1远离油加热器2的位置连通,循环泵3的出口32与油槽1邻近油加热器2的位置连通。这样将油槽1内的低温油液抽出排放至油加热器2附近,以便于油加热器2加热。该方式可以快速使得油槽1内油温均匀。可选地,循环泵3包括多个,比如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循环泵3独立工作。各个循环泵3的入口31相互间隔、出口32相互间隔。多个循环泵3的循环速度更快,能更加快速地使得油槽1内的油温均匀。通过油槽1中冷冻油的强制循环,保证了油槽1中冷冻油的受热均匀。避免了供到轴承及转子腔的冷冻油带有溶解的冷媒,保证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参见图1,为了便于检测油槽1内低温处的油液温度,油槽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油槽1内油液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远离油加热器2。距离油加热器2越远,油温越低;越靠近油加热器2,油温越高。可选地,油槽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用于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油液温度值低于设定值时启动油液搅拌部件,本实施例中油液搅拌部件包括循环泵3。设定值可以提前人为设定,低于该设定值,说明油槽1内远离油加热器2处的油温太低,此时需要启动循环泵3以搅拌油槽1内油液。参见图1,可选地,油槽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油槽1内油液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5,第二温度检测装置5邻近油加热器2。第二温度检测装置5用于检测油加热器2附近的油温,此处的油温太高时,需要停止油加热器2,以免发生危险。为便于控制油加热器2的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槽系统、压缩机系统及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分离器、油槽(1)、油加热器(2)和油液搅拌部件;所述油槽(1)位于所述油分离器的下方且用于承接所述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液,所述油加热器(2)用于加热所述油槽(1)内的油液;所述油液搅拌部件用于搅拌所述油槽(1)内的油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分离器、油槽(1)、油加热器(2)和油液搅拌部件;所述油槽(1)位于所述油分离器的下方且用于承接所述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液,所述油加热器(2)用于加热所述油槽(1)内的油液;所述油液搅拌部件用于搅拌所述油槽(1)内的油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搅拌部件包括循环泵(3),所述循环泵(3)设于所述油槽(1)外部,所述循环泵(3)的入口(31)和出口(32)均与所述油槽(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3)的入口(31)与所述油槽(1)远离所述油加热器(2)的位置连通,所述循环泵(3)的出口(32)与所述油槽(1)邻近所述油加热器(2)的位置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3)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循环泵(3)独立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油槽(1)内油液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远离所述油加热器(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油液温度值低于设定值时启动所述油液搅拌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炽亮龙忠铿张丙王双亮李莹钟丹燕王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