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211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包括铲斗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铲斗本体头部的导振齿,所述铲斗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外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铲斗本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导振齿处设置有红外感应器一,且所述红外感应器一外面也设置有所述防护罩,所述铲斗本体两侧设置有挡土板,所述铲斗本体的尾部内侧设置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有益效果在于:在下降开挖时可对所述铲斗本体下方的人体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人体信息,将会发出报警提醒,既可使驾驶员及时停止动作,还可提醒下方人员及时撤离,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安全性高。

A type of hydraulic excavator bucket for hybrid power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
技术介绍
挖掘机又称挖土机,是利用铲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因此铲斗是挖掘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申请号为:201410819444.8的中国专利,具体内容为:涉及挖掘机铲斗,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包括左侧板、右侧板、斗底,斗底前部为平板部、后部为背板部、中部为圆弧连接部,平板部前缘设主刀板,斗底底面焊设至少一条纵向的条状平地筋,平地筋的前端与主刀板对接,后端搭接在斗底的圆弧连接部上,平地筋的底面边为平直线,平地筋的顶面形状与斗底的底部形状匹配且与斗底相贴合。上述专利中的挖掘机铲斗虽提高可铲斗的平整效率,但在操作中仍存在观察盲区,容易在下降开挖或平整时撞到铲斗下方或前面的人,因此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包括铲斗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铲斗本体头部的导振齿,所述铲斗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外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铲斗本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导振齿处设置有红外感应器一,且所述红外感应器一外面也设置有所述防护罩,所述铲斗本体两侧设置有挡土板,所述铲斗本体的尾部内侧设置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铲斗本体尾部的后面安装有报警器,所述铲斗本体尾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臂。上述结构中,所述铲斗本体在下降开挖时,当所述红外感应器二或所述红外感应器一检测到下方有人体信号时,所述红外感应器二或所述红外感应器一会将此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醒,同时所述控制器将此报警信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传送至驾驶舱内,使驾驶员及时控制所述铲斗本体下降,避免引起人员伤亡事故,在开挖时,先由所述导振齿将坚硬的土层打碎后,再由所述铲斗本体将其铲起,在提升过程中,两侧的所述挡土板可有效防止碎土掉落。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挖掘机铲斗的使用效果,所述导振齿与所述铲斗本体可活动连接,且每个所述导振齿均有振捣电机驱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挖掘机铲斗的使用效果,所述红外感应器一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的检测距离为0米-5米。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挖掘机铲斗的使用效果,所述防护罩采用非晶金属制成,焊接在所述铲斗本体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挖掘机铲斗的使用效果,所述挡土板共有两部分,下端贴合在所述铲斗本体外出,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铲斗本体上,上端为向外倾斜的扇形板。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挖掘机铲斗的使用效果,所述通讯模块为WiFi无线信号模块,且与挖掘机的驾驶舱内控制系统相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挖掘机铲斗的使用效果,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挖掘机铲斗的使用效果,所述连接臂共有两节,上面一节通过液压杆与所述铲斗本体的尾部连接在一起。有益效果在于:在下降开挖时可对所述铲斗本体下方的人体进行检测,一旦检测到人体信息,将会发出报警提醒,既可使驾驶员及时停止动作,还可提醒下方人员及时撤离,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的空间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的控制器结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内腔体;2、连接臂;3、报警器;4、控制器;5、挡土板;6、导振齿;7、防护罩;8、红外感应器一;9、红外感应器二;10、铲斗本体;11、控制模块;12、通讯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包括铲斗本体10,和设置在铲斗本体10头部的导振齿6,铲斗本体10的底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二9,红外感应器二9外面设置有防护罩7,防护罩7用于保护红外感应器二9,铲斗本体10的侧壁上靠近导振齿6处设置有红外感应器一8,且红外感应器一8外面也设置有防护罩7,防护罩7用于保护红外感应器一8,铲斗本体10两侧设置有挡土板5,铲斗本体10的尾部内侧设置有内腔体1,内腔体1用于保护控制器4,内腔体1内安装有控制器4,控制器4内设置有控制模块11和通讯模块12,控制模块11用于接收和处理信号,铲斗本体10尾部的后面安装有报警器3,铲斗本体10尾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臂2,连接臂2用于连接铲斗本体10与液压臂,实现铲斗的摆动。上述结构中,铲斗本体10在下降开挖时,当红外感应器二9或红外感应器一8检测到下方有人体信号时,红外感应器二9或红外感应器一8会将此信息传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控制报警器3发出报警提醒,同时控制器4将此报警信息通过通讯模块12传送至驾驶舱内,使驾驶员及时控制铲斗本体10下降,避免引起人员伤亡事故,在开挖时,先由导振齿6将坚硬的土层打碎后,再由铲斗本体10将其铲起,在提升过程中,两侧的挡土板5可有效防止碎土掉落。为了进一步提高液压挖掘机铲斗的使用效果,导振齿6与铲斗本体10可活动连接,且每个导振齿6均有振捣电机驱动,红外感应器一8和红外感应器二9的检测距离为0米-5米,防护罩7采用非晶金属制成,焊接在铲斗本体10上,挡土板5共有两部分,下端贴合在铲斗本体10外出,且通过螺栓固定在铲斗本体10上,上端为向外倾斜的扇形板,通讯模块12为WiFi无线信号模块,且与挖掘机的驾驶舱内控制系统相连接,报警器3为声光报警器,与控制器4电连接,连接臂2共有两节,上面一节通过液压杆与铲斗本体10的尾部连接在一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斗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铲斗本体头部的导振齿,所述铲斗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外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铲斗本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导振齿处设置有红外感应器一,且所述红外感应器一外面也设置有所述防护罩,所述铲斗本体两侧设置有挡土板,所述铲斗本体的尾部内侧设置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铲斗本体尾部的后面安装有报警器,所述铲斗本体尾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其特征在于:包括铲斗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铲斗本体头部的导振齿,所述铲斗本体的底部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外面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铲斗本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导振齿处设置有红外感应器一,且所述红外感应器一外面也设置有所述防护罩,所述铲斗本体两侧设置有挡土板,所述铲斗本体的尾部内侧设置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铲斗本体尾部的后面安装有报警器,所述铲斗本体尾部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振齿与所述铲斗本体可活动连接,且每个所述导振齿均有振捣电机驱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工程用液压挖掘机铲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器一和所述红外感应器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武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