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30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其结构为倒液口贯穿上固定板顶部中央,升降导柱顶部贯穿母模板与上固定板,升降导柱通过公模板连接支撑板,出口板焊接在模脚右侧内部,冷却烘干器设在模脚右侧,下固定板焊接在模脚底部,母模板通过升降导柱连接公模板;冷却烘干器由进水口、罐体、轴承、电机、铝金架、散热风机冷却管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将铝金架焊接在模脚上之后,然后将冷凝水从进水口倒入至罐体内部,通过电机发电使轴承带动散热风机运行,由散热风机将罐体中的冷凝水转换为冷气从冷却管的管口喷出,由此来快速冷冻烘干模具,为下一个模具制造提供足够时间,使工作的时间进度保持平稳状态。

Metal mold for producing high temperature alloy cone botto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tal mold produc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lloy furnace bottom cone, the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pouring port through a fixed plate on the top center, lifting the top of the guide post through the parent template and the upper fixed plate lifting guide column connection through the public template support plate, plate welding in export mold foot right side, cooling and drying is located in the mold foot right, under the fixed plate is welded at the bottom mold foot, the male connecting mother template template by lifting guide column; cooling and drying device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a tank, bearing, motor, aluminum alloy frame, cooling fan cooling pipe. After the utility model first aluminum alloy frame welding die in the feet, then the condensed water from the inlet into the tank, through the motor power to drive the bearing cooling fan, cooling fan by the condensed water from the tank into the nozzle jet air from the cooling pipe, the quick freezing and drying mould. Provide enough time for the next mold, make work schedules to maintain steady st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
本技术是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属于金属加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210596907.X的一种金属模具预热装置:在加热主管两端下分别装有第一、第二分流支管,在加热主管的起始端装有三通接头,该三通接头通过第一、第二阀门各自装有第一、第二接头。其金属模具预热工艺:首先将金属模具的两侧模打开,然后将该金属模具预热装置固定在金属模具上,让其第一、第二分流支管分别悬浮在金属模具的型腔、浇道当中;再将燃料源、气压源分别接到第一、第二接头上,并打开阀门开关,燃气通过加热主管流到两分流支管并在其喷嘴中流出点火燃烧,通过调节两阀门的开关调节火焰大小,直至金属模具均匀加热达到相关工艺参数。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前模具寿命低、加热时间长、成本费用较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工艺参数不稳定的问题。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模具刚制成后,表层液体未干易溶解,不能拾取,以致无法打印下一个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以解决模具刚制成后,表层液体未干易溶解,不能拾取,以致无法打印下一个模具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其结构包括倒液口、升降导柱、支撑板、出口板、冷却烘干器、下固定板、模脚、公模板、母模板、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为长方体结构,两侧表面相互平行,面积相等,上固定板底部设有母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液口贯穿上固定板顶部中央,与上固定板左右两侧间距分别为9cm,所述升降导柱为圆柱体结构共有4个,底部分别设在支撑板顶部4个边角上,所述升降导柱横截面高度为14cm,顶部贯穿母模板与上固定板,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导柱与母模板相互垂直,垂直角度呈90°,所述公模板与母模板处在同一垂直线,且形状相同长度相等,所述支撑板顶部切面设有公模板,所述升降导柱通过公模板连接支撑板,所述母模板与公模板底部间距,等同于升降导柱的高为14cm,所述出口板焊接在模脚右侧内部,所述出口板与公模板顶部之间距离为7.5cm,所述模脚与支撑板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冷却烘干器设在模脚右侧,所述下固定板焊接在模脚底部,表面长度与模脚同为20cm,所述下固定板与上固定板顶部间距为40cm,所述母模板9通过升降导柱连接公模板,所述母模板与上固定板顶部间距为7cm,所述升降导柱通过母模板与上固定板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冷却烘干器由进水口、罐体、轴承、电机、铝金架、散热风机、冷却管组成,所述进水口焊接在罐体表层中央,且相互垂直呈直角,所述罐体横截面长度为7cm,所述轴承设在罐体表面右侧下方,与进水口顶部之间的距离,等同于罐体的高为2.5cm,所述电机设在罐体表面左侧,所述铝金架共有2个处同一水平线,分别设在罐体底部左右两侧,所述散热风机焊接在罐体左侧,所述冷却管底部焊接在罐体顶部左侧,并且与进水口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倒液口焊接在上固定板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导柱与母模板采用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模脚采用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铝金架焊接在模脚右侧。进一步地,所述公模板与升降导柱采用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导柱由多组钢块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冷却烘干器,先将铝金架焊接在模脚上之后,然后将冷凝水从进水口倒入至罐体内部,通过电机发电使轴承带动散热风机运行,由散热风机将罐体中的冷凝水转换为冷气从冷却管的管口喷出,由此来快速冷冻烘干模具,为下一个模具制造提供足够时间,使工作的时间进度保持平稳状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烘干器示意图。图中:倒液口-1、升降导柱-2、支撑板-3、出口板-4、冷却烘干器-5、进水口-501、罐体-502、轴承-503、电机-504、铝金架-505、散热风机-506、冷却管-507、下固定板-6、模脚-7、公模板-8、母模板-9、上固定板-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其结构包括倒液口1、升降导柱2、支撑板3、出口板4、冷却烘干器5、下固定板6、模脚7、公模板8、母模板9、上固定板10,所述上固定板10为长方体结构,两侧表面相互平行,面积相等,上固定板10底部设有母模板9,所述倒液口1贯穿上固定板10顶部中央,与上固定板10左右两侧间距分别为9cm,所述升降导柱2为圆柱体结构共有4个,底部分别设在支撑板3顶部4个边角上,所述升降导柱2横截面高度为14cm,顶部贯穿母模板9与上固定板10,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导柱2与母模板9相互垂直,垂直角度呈90°,所述公模板8与母模板9处在同一垂直线,且形状相同长度相等,所述支撑板3顶部切面设有公模板8,所述升降导柱2通过公模板8连接支撑板3,所述母模板9与公模板8底部间距,等同于升降导柱2的高为14cm,所述出口板4焊接在模脚7右侧内部,所述出口板4与公模板8顶部之间距离为7.5cm,所述模脚7与支撑板3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冷却烘干器5设在模脚7右侧,所述下固定板6焊接在模脚7底部,表面长度与模脚7同为20cm,所述下固定板6与上固定板10顶部间距为40cm,所述母模板9通过升降导柱2连接公模板8,所述母模板9与上固定板10顶部间距为7cm,所述升降导柱2通过母模板9与上固定板10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冷却烘干器5由进水口501、罐体502、轴承503、电机504、铝金架505、散热风机506、冷却管507组成,所述进水口501焊接在罐体502表层中央,且相互垂直呈直角,所述罐体502横截面长度为7cm,所述轴承503设在罐体502表面右侧下方,与进水口501顶部之间的距离,等同于罐体502的高为2.5cm,所述电机504设在罐体502表面左侧,所述铝金架505共有2个处同一水平线,分别设在罐体502底部左右两侧,所述散热风机506焊接在罐体502左侧,所述冷却管507底部焊接在罐体502顶部左侧,并且与进水口501相互平行。本专利所说的(公模板8、母模板9)即是模具上的金属塑料模块,所述散热风机506用以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通过倒液口1注入液体,升降导柱2带动支撑板3,使下固定板6与上固定板10进行工作,由公模板8配合母模板9来固定模脚7的位置,将铝金架505焊接在模脚7上之后,然后将冷凝水从进水口501倒入至罐体502内部,通过电机504发电使轴承503带动散热风机506运行,由散热风机506将罐体中的冷凝水转换为冷气从冷却管507的管口喷出,由此来快速冷冻烘干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其结构包括倒液口(1)、升降导柱(2)、支撑板(3)、出口板(4)、冷却烘干器(5)、下固定板(6)、模脚(7)、公模板(8)、母模板(9)、上固定板(10),所述上固定板(10)为长方体结构,两侧表面相互平行,面积相等,上固定板(10)底部设有母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液口(1)贯穿上固定板(10)顶部中央,与上固定板(10)左右两侧间距分别为9cm,所述升降导柱(2)为圆柱体结构共有4个,底部分别设在支撑板(3)顶部4个边角上,所述升降导柱(2)横截面高度为14cm,顶部贯穿母模板(9)与上固定板(10),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导柱(2)与母模板(9)相互垂直,垂直角度呈90°,所述公模板(8)与母模板(9)处在同一垂直线,且形状相同长度相等,所述支撑板(3)顶部切面设有公模板(8),所述升降导柱(2)通过公模板(8)连接支撑板(3),所述母模板(9)与公模板(8)底部间距,等同于升降导柱(2)的高为14cm,所述出口板(4)焊接在模脚(7)右侧内部,所述出口板(4)与公模板(8)顶部之间距离为7.5cm,所述模脚(7)与支撑板(3)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冷却烘干器(5)设在模脚(7)右侧,所述下固定板(6)焊接在模脚(7)底部,表面长度与模脚(7)同为20cm,所述下固定板(6)与上固定板(10)顶部间距为40cm,所述母模板(9)通过升降导柱(2)连接公模板(8),所述母模板(9)与上固定板(10)顶部间距为7cm,所述升降导柱(2)通过母模板(9)与上固定板(10)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冷却烘干器(5)由进水口(501)、罐体(502)、轴承(503)、电机(504)、铝金架(505)、散热风机(506)、冷却管(507)组成,所述进水口(501)焊接在罐体(502)表层中央,且相互垂直呈直角,所述罐体(502)横截面长度为7cm,所述轴承(503)设在罐体(502)表面右侧下方,与进水口(501)顶部之间的距离,等同于罐体(502)的高为2.5cm,所述电机(504)设在罐体(502)表面左侧,所述铝金架(505)共有2个处同一水平线,分别设在罐体(502)底部左右两侧,所述散热风机(506)焊接在罐体(502)左侧,所述冷却管(507)底部焊接在罐体(502)顶部左侧,并且与进水口(501)相互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高温合金炉管锥底的金属模具,其结构包括倒液口(1)、升降导柱(2)、支撑板(3)、出口板(4)、冷却烘干器(5)、下固定板(6)、模脚(7)、公模板(8)、母模板(9)、上固定板(10),所述上固定板(10)为长方体结构,两侧表面相互平行,面积相等,上固定板(10)底部设有母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液口(1)贯穿上固定板(10)顶部中央,与上固定板(10)左右两侧间距分别为9cm,所述升降导柱(2)为圆柱体结构共有4个,底部分别设在支撑板(3)顶部4个边角上,所述升降导柱(2)横截面高度为14cm,顶部贯穿母模板(9)与上固定板(10),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升降导柱(2)与母模板(9)相互垂直,垂直角度呈90°,所述公模板(8)与母模板(9)处在同一垂直线,且形状相同长度相等,所述支撑板(3)顶部切面设有公模板(8),所述升降导柱(2)通过公模板(8)连接支撑板(3),所述母模板(9)与公模板(8)底部间距,等同于升降导柱(2)的高为14cm,所述出口板(4)焊接在模脚(7)右侧内部,所述出口板(4)与公模板(8)顶部之间距离为7.5cm,所述模脚(7)与支撑板(3)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冷却烘干器(5)设在模脚(7)右侧,所述下固定板(6)焊接在模脚(7)底部,表面长度与模脚(7)同为20cm,所述下固定板(6)与上固定板(10)顶部间距为40cm,所述母模板(9)通过升降导柱(2)连接公模板(8),所述母模板(9)与上固定板(10)顶部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优远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