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72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传热部与供电端子接触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灯座,其具有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面开口的凹部;基板,其上设置有发光元件;传热部,其呈板状,所述传热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灯座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供电端子,其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凸部,其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面以及所述凹部的侧壁面中的任意一个上,并且所述凸部与所述传热部的所述供电端子侧对置。所述凸部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位于比所述供电端子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更靠所述传热部侧,所述凸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传热部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侧的表面更靠所述基板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介绍
有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灯座和发光部,该发光部设置在灯座的一侧端部且具有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并且,有时在灯座与发光部之间还设置有由铝等制成的板状的传热部。通常,在灯座与传热部之间设置有由导热硅脂构成的层。并且,在传热部的侧部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具有位于比传热部的上表面更靠灯座侧的固定面。而且,在灯座设置有凸部,并且通过对凸部的前端部进行超声波熔融,使凸部的前端部与固定部的固定面接触。即,传热部的周缘被设置在灯座的凸部保持。并且,在传热部与发光部之间设置有由粘接剂或导热硅脂等构成的层。若在灯座与发光部之间设置传热部,则发光部中产生的热量容易传递至灯座。然而,在传热部的附近设置有与发光部连接的供电端子。因此,若传热部的位置发生错位,则有可能会导致具有导电性的传热部与供电端子接触而产生短路。此时,若将传热部与供电端子之间的距离设为较长,则,即使传热部的位置发生错位,也能够抑制传热部与供电端子接触。然而,若将传热部与供电端子之间的距离设为较长,则会导致传热部的平面尺寸变小,会出现发光部的散热性下降的新的问题。对此,期待研发一种能够抑制传热部与供电端子接触的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70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传热部与供电端子接触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灯座,其具有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面开口的凹部;基板,其上设置有发光元件;传热部,其呈板状,所述传热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灯座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供电端子,其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凸部,其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面以及所述凹部的侧壁面中的任意一个上,并且所述凸部与所述传热部的所述供电端子侧对置,其中,所述凸部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位于比所述供电端子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更靠所述传热部侧,所述凸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传热部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侧的表面更靠所述基板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灯座,其具有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面开口的凹部;基板,其上设置有发光元件;传热部,其呈板状,所述传热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灯座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供电端子,其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绝缘部,其设置在所述供电端子与所述灯座之间;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绝缘部的所述基板侧,并且所述凸部与所述传热部的所述供电端子侧对置,其中,所述凸部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位于比所述供电端子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更靠所述传热部侧,所述凸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传热部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侧的表面更靠所述基板侧。其中,上述车辆用照明装置还具备粘接部,所述粘接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传热部之间以及所述基板与所述凸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之间。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灯座,其具有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面开口的凹部;基板,其上设置有发光元件;传热部,其呈板状,所述传热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灯座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供电端子,其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绝缘部,其设置在所述供电端子与所述灯座之间,所述绝缘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并且与所述传热部的所述供电端子侧对置,其中,所述绝缘部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位于比所述供电端子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更靠所述传热部侧,所述绝缘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传热部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侧的表面更靠所述基板侧。其中,所述车辆用照明装置还具有粘接部,所述粘接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传热部之间以及所述基板与所述绝缘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之间。其中,在所述传热部的所述供电端子侧的侧部设置有突出部,在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电阻及控制元件,所述电阻及所述控制元件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在俯视时不与所述突出部重叠的位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具备:上述车辆用照明装置;框体,供所述车辆用照明装置安装。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传热部与供电端子接触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分解图。图3是图1中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B部的示意放大图。图5是用于例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部40f的示意立体图。图6是用于例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部40g的示意剖视图。图7是用于例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部40g的示意立体图。图8(a)至图8(c)是用于例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部40h的示意立体图。图9是用于例示凸部11c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例示凸部11c的示意图。图11是用于例示凸部11e的示意立体图。图12是用于例示车辆用灯具100的局部示意剖视图。图中:1-车辆用照明装置、10-灯座、10c-粘接部、10d-粘接部、10e-痕迹部、10f-粘接部、11-安装部、11a-凹部、11a1-底面、11b-凹部、11c-凸部、11e-凸部、12-接合销、20-发光部、21-基板、22-发光元件、30-供电部、31-供电端子、40-传热部、40a-侧部、40b-突出部、40c-孔部、40d-侧部、40e-侧部、40f~40h-保持部、100-车辆用灯具、101-框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例示。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车辆用照明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例如可以设置于汽车或轨道车辆等。作为设置于汽车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例如可以使用于前组合灯(例如,日间行车灯(DRL:DaytimeRunningLamp)、示宽灯、转向灯等适当组合在一起的组合灯)、后组合灯(例如,刹车灯、尾灯、转向灯、倒车灯、雾灯等适当组合在一起的组合灯)等。但是,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用途并不只限定于此。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示意分解图。图3是图1中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B部的示意放大图。如图1至图4所示,车辆用照明装置1设置有灯座10、发光部20、供电部30及传热部40。灯座10具有安装部11、接合销12、凸缘13以及散热片14。安装部11设置于凸缘13的与设置有散热片14的一侧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安装部11的外形形状可以为柱状。安装部11的外形形状例如可以为圆柱状。安装部11具有在与凸缘13侧相反一侧的端面开口的凹部11a。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在安装部11设置有至少一个切口11d。切口11d贯穿安装部11的外侧表面和安装部11的内侧表面(凹部11a的侧壁面11a2)之间。并且,切口11d的一侧端部在安装部11的与凸缘13侧相反一侧的端面开口。在切口11d的内部设置有基板21的角部。切口11d在安装部11的周向上的尺寸(宽度尺寸)比基板21的角部的尺寸稍大。因此,通过将基板21的角部插入于切口11d的内部,能够对基板21进行定位。并且,通过设置切口11d,能够加大基板21的平面形状。因此,能够增加安装于基板21上的元件的数量。或者,能够缩小安装部11的外形尺寸,因而能够实现安装部11的小型化,进而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照明装置及车辆用灯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灯座,其具有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面开口的凹部;基板,其上设置有发光元件;传热部,其呈板状,所述传热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灯座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供电端子,其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凸部,其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面以及所述凹部的侧壁面中的任意一个上,并且所述凸部与所述传热部的所述供电端子侧对置,其中,所述凸部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位于比所述供电端子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更靠所述传热部侧,所述凸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传热部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侧的表面更靠所述基板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1 JP 2017-0550981.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灯座,其具有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面开口的凹部;基板,其上设置有发光元件;传热部,其呈板状,所述传热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灯座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供电端子,其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凸部,其设置在所述凹部的底面以及所述凹部的侧壁面中的任意一个上,并且所述凸部与所述传热部的所述供电端子侧对置,其中,所述凸部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位于比所述供电端子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更靠所述传热部侧,所述凸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传热部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侧的表面更靠所述基板侧。2.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灯座,其具有在所述灯座的一侧端面开口的凹部;基板,其上设置有发光元件;传热部,其呈板状,所述传热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灯座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之间;供电端子,其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绝缘部,其设置在所述供电端子与所述灯座之间;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绝缘部的所述基板侧,并且所述凸部与所述传热部的所述供电端子侧对置,其中,所述凸部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位于比所述供电端子的所述传热部侧的侧面更靠所述传热部侧,所述凸部的所述基板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传热部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侧的表面更靠所述基板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照明装置还具备粘接部,所述粘接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与所述传热部之间以及所述基板与所述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野清和土屋竜二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