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569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包括缸筒和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活塞杆,活塞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与活塞之间形成一个内腔,分隔板与缸筒的一端之间形成一个自动充气腔,缸筒的一端设置有通气孔,分隔板的内部设置有“L”形通气管,“L”形通气管的一端与靠近内腔的分隔板一端端面连接,“L”形通气管的另一端与通气槽的底端端面连接,“L”形通气管的管口设置于通气槽的底端端面的中心处,通气槽的底端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通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通过设置的自动充气腔,可以及时向内腔进行充气,这样就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提高了气弹簧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弹簧,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
技术介绍
气弹簧,是一种以气体和液体作为工作介质的弹性元件,主要由缸筒、缸筒内的活塞以及活塞杆和导向套等组成,缸筒内贮有气体和部分油液,由于活塞占据了缸筒内的容积,工作时活塞杆压入缸筒内,活塞在缸筒内作轴向运动挤压腔内的油液,而油液又压缩气体使活塞达到工作位置,当加载在活塞杆上的外力消失后,则气体复原而膨胀,膨胀的气体推动油液使活塞复位,将活塞杆移出,使气弹簧实现压缩运动和复原阻尼运动。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气弹簧中的膨胀气体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泄露,虽然可以对其进行补气,但都是只有一段时间在气弹簧的性能下降时,内部泄露气体较多时,才会对气弹簧中的内腔进行补气,人们无法在膨胀气体漏气的同时及时向气弹簧补气,这样就会影响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包括缸筒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固定在活塞杆的一端,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缸筒内且活塞位于缸筒内部,所述活塞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活塞之间形成一个内腔,所述分隔板与缸筒的一端之间形成一个自动充气腔,所述缸筒的一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连接有密封件,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所述通气槽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所述第二密封盖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孔,所述通气槽的顶端设置有滑槽,所述通气槽的内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端与滑槽密封连接,所述滑板可在滑槽上水平移动,所述分隔板的内部设置有“L”形通气管,所述“L”形通气管的一端与靠近内腔的分隔板一端端面连接,所述“L”形通气管的另一端与通气槽的底端端面连接,所述“L”形通气管的管口设置于通气槽的底端端面的中心处,所述通气槽的底端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通气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板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滑板的一端通过密封垫与通气槽的底端端面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气口的管口面积小于“L形”通气管的管口面积,所述滑板的底端端面可以完全覆盖通气口的管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板的高度等于滑槽与通气槽的底端端面之间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与缸筒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通过设置的自动充气腔,可以及时向内腔进行充气,这样就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提高了气弹簧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进行推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中:1、缸筒;2、活塞;3、活塞杆;4、分隔板;5、内腔;6、自动充气腔;7、通气孔;8、密封件;9、通气槽;10、第一密封盖;11、第二密封盖;12、第一气孔;13、第二气孔;14、滑槽;15、滑板;16、“L”形通气管;17、通气口;18、密封垫;19、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包括缸筒1和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活塞2和活塞杆3,活塞2固定在活塞杆3的一端,活塞杆3的一端伸入缸筒1内且活塞2位于缸筒1内部,活塞2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板4,分隔板4与活塞2之间形成一个内腔5,分隔板4与缸筒1的一端之间形成一个自动充气腔6,缸筒1的一端设置有通气孔7,通气孔7上连接有密封件8,分隔板4上设置有通气槽9,通气槽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10,通气槽9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盖11,第一密封盖10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2,第二密封盖1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孔13,通气槽9的顶端设置有滑槽14,通气槽9的内部设置有滑板15,滑板15的一端与滑槽14密封连接,滑板15可在滑槽14上水平移动,分隔板4的内部设置有“L”形通气管16,“L”形通气管16的一端与靠近内腔5的分隔板4一端端面连接,“L”形通气管16的另一端与通气槽9的底端端面连接,“L”形通气管16的管口设置于通气槽9的底端端面的中心处,通气槽9的底端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通气口17。滑板15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18,滑板15的一端通过密封垫18与通气槽9的底端端面连接,密封垫18可以滑板15可以堵住通气管16,避免内部发生漏气。通气口17的管口面积小于“L形”通气管16的管口面积,滑板15的底端端面可以完全覆盖通气口17的管口,避免内部发生漏气。滑板15的高度等于滑槽14与通气槽9的底端端面之间的高度,保证滑板15与滑槽14之间密封,避免滑板15与滑槽14漏气而降低充气的性能。活塞2与缸筒1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9,可以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气弹簧使用寿命。具体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通气孔7向自动充气腔6内部充入高压膨胀气体,当内腔5漏气时,自动充气腔6内部压强大于内腔5的压强,自动充气腔6内的气体对滑板15的压力大于内腔5气体对滑板15的压力,由于两边的压力差,滑板15就会向左侧发生移动,此时自动充气腔6内部的气体就会通过通气口17进入内腔5,当两边压强逐渐平衡时,滑板15就会回到原来的通气槽9中心处的位置,滑板15底部的密封垫18就会堵住通气口17,两边的气体不会发生流动,补气完成。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通过设置的自动充气腔,可以及时向内腔进行充气,这样就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提高了气弹簧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进行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包括缸筒(1)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2)和活塞杆(3),所述活塞(2)固定在活塞杆(3)的一端,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伸入缸筒(1)内且活塞(2)位于缸筒(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与活塞(2)之间形成一个内腔(5),所述分隔板(4)与缸筒(1)的一端之间形成一个自动充气腔(6),所述缸筒(1)的一端设置有通气孔(7),所述通气孔(7)上连接有密封件(8),所述分隔板(4)上设置有通气槽(9),所述通气槽(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10),所述通气槽(9)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盖(11),所述第一密封盖(10)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2),所述第二密封盖(1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孔(13),所述通气槽(9)的顶端设置有滑槽(14),所述通气槽(9)的内部设置有滑板(15),所述滑板(15)的一端与滑槽(14)密封连接,所述滑板(15)可在滑槽(14)上水平移动,所述分隔板(4)的内部设置有“L”形通气管(16),所述“L”形通气管(16)的一端与靠近内腔(5)的分隔板(4)一端端面连接,所述“L”形通气管(16)的另一端与通气槽(9)的底端端面连接,所述“L”形通气管(16)的管口设置于通气槽(9)的底端端面的中心处,所述通气槽(9)的底端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通气口(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补气式气弹簧,包括缸筒(1)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2)和活塞杆(3),所述活塞(2)固定在活塞杆(3)的一端,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伸入缸筒(1)内且活塞(2)位于缸筒(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的一侧设置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与活塞(2)之间形成一个内腔(5),所述分隔板(4)与缸筒(1)的一端之间形成一个自动充气腔(6),所述缸筒(1)的一端设置有通气孔(7),所述通气孔(7)上连接有密封件(8),所述分隔板(4)上设置有通气槽(9),所述通气槽(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盖(10),所述通气槽(9)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盖(11),所述第一密封盖(10)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孔(12),所述第二密封盖(1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孔(13),所述通气槽(9)的顶端设置有滑槽(14),所述通气槽(9)的内部设置有滑板(15),所述滑板(15)的一端与滑槽(14)密封连接,所述滑板(15)可在滑槽(14)上水平移动,所述分隔板(4)的内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惠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九创气弹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