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824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尾翼板、第二尾翼板以及用于带动第二尾翼板相对于第一尾翼板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尾翼板朝向第二尾翼板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与第二尾翼板适配,所述第一尾翼板上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尾翼板上相对应第一空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配合形成一个腔室,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腔室内,能够实现将传动机构隐藏于第一尾翼板和第二尾翼板内,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尾翼板和第二尾翼板相对转动,既避免了紊流的形成,提高了灵敏度,又减少了飞行中的扰流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特别是涉及无人机尾舵连杆机构。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的航空器。它通常由机体、动力装置、飞行控制与管理设备、发射回收设备等组成,能够遥控或自动飞行,既能一次性使用,也能回收、多次使用。它是当今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之一,广泛的应用于战场侦查、电子对抗、战后损伤评估、对地攻击等诸多军事行动,是信息化战争必不可少的装备。在民用领域,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遥感、航空测绘、森林防火、海岸线巡逻等领域。而无人机尾翼的设计对无人机整体飞行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无人机尾翼的专业叫法为扰流板,属于无人机空气动力套件中的一部分。现有的尾翼一种是单板设计,容易形成紊流,灵敏度不高,且行驶过程中的扰流噪音很大,影响驾驶。另一种是双板设计,在两板的外表面之间用合页进行连接,由于合页裸露在外容易改变飞机尾翼的气流,使飞机的高速稳定性变差。授权公告号为CN2057073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型无人机的尾翼。该小型无人机的尾翼包括:左尾翼和右尾翼,左尾翼和右尾翼为一体结构,左尾翼和右尾翼均包括固定面和舵面,固定面与尾撑固定连接,舵面可旋转地与固定面连接。本技术的尾翼设置有固定面和舵面,使得尾翼能够配合调整飞行方向;采用V型尾翼结构,使得无人机的启动性能更好,还可以降低在回收过程中挂伞的风险。该技术的尾翼设置有固定面和舵面,使得尾翼能够配合调整飞行方向;采用V型尾翼结构,还可以降低在回收过程中挂伞的风险。但是该技术不足之处在于,连接固定面和舵面传动机构裸露在机体外表面,容易形成紊流,并在无人机飞行中产生较大的噪音。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其优点是可以将尾舵连杆机构隐藏在尾翼内,既避免了紊流的形成,提高了灵敏度,又减少了飞行中的扰流噪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尾翼板、第二尾翼板以及用于带动第二尾翼板相对于第一尾翼板转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尾翼板朝向第二尾翼板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与第二尾翼板适配,所述第一尾翼板上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尾翼板上相对应第一空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配合形成一个腔室,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腔室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将传动机构隐藏于第一尾翼板和第二尾翼板内,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尾翼板和第二尾翼板相对转动,既避免了紊流的形成,提高了灵敏度,又减少了飞行中的扰流噪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舵机、弯杆以及梯形摆块,所述舵机固定在第一空腔内,所述梯形摆块固定在第二空腔内,所述舵机通过弯杆带动梯形摆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舵机相对不动,弯杆带动梯形摆块相对于舵机摆动,进而实现了第二尾翼板相对于第一尾翼板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舵机的嵌入孔,所述预埋件一端朝两侧凸起形成安装板,所述预埋件的背离安装板的一端的开口的两侧向内凸起形成限位板,所述舵机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舵机能够插入预埋件中且不脱离预埋件,使舵机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通过一螺栓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舵机相对于预埋件固定,使舵机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上表面高于预埋件的上表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输出轴运动时不受预埋件宽度的限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弯杆的一端,所述弯杆的另一端穿过梯形摆块的斜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梯形摆块穿过第二开口固定在第二尾翼板的前边缘,防止梯形摆块在摆动时,对前面的第一尾翼板产生干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形摆块的斜侧面设置有长形孔,所述弯杆的远离输出轴的一端插接在长形孔里,且弯杆两端直杆夹角为135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梯形摆块穿过第二开口固定在第二尾翼板的前边缘,防止梯形摆块在摆动时,对前面的第一尾翼板产生干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尾翼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与第二尾翼板适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第二尾翼板相对于第一尾翼板转动时不触碰第一尾翼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缺口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卡扣,所述第二位尾翼板相对于缺口一端对应设置有两个卡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第二尾翼板相对于第一尾翼板稳固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空腔位于两个卡扣之间,所述第二空腔设置在两个卡轴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传动机构在带动第二尾翼板转动时,传动效率较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传动机构隐藏在唯一内,实现无人机飞行的过程中收到的阻力较小,产生的噪音较小,保证无人机飞行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整体无人机轴侧图;图2为图1的A部爆炸图;图3为为了体现尾舵连杆机构的爆炸图;图4为尾舵连杆机构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传动机构;11、预埋件;111、安装板;1111、安装孔;112、嵌入孔;1121、限位板;11211、第一固定孔;12、舵机;121、限位块;1211、第二固定孔;122、输出轴;13、弯杆;14、梯形摆块;141、长形孔;5、第一尾翼板;51、缺口;511、卡扣;512、第一空腔;6、第二尾翼板;61、第二空腔;62、卡轴。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如图1所示,无人机尾翼包括第一尾翼板5、两个第二尾翼板6以及用于分别带动第二尾翼板6相对于第一尾翼板5转动的两个传动机构1,该传动机构1隐藏在第一尾翼板5和第二尾翼板6内。参照图2所示,以其中一个传动机构1为例,在第一尾翼板5朝向第二尾翼板6的一端的两侧镜像设置缺口51,且缺口51的形状与第二尾翼板6适配,当安装时保证第二尾翼板6的后端面与第一尾翼板5的后端面保持平齐。缺口5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卡扣511和位于两个卡扣511之间的第一空腔512,第二位尾翼板朝向缺口底部的一端对应设置有两个卡轴62,通过卡轴62与卡扣511卡接从而将第二尾翼板6连接在第一尾翼板5上,并且第二尾翼板6可通过卡轴62相对于第一尾翼板5转动。在卡轴62之间设置第二空腔61。参照图2至图4所示,传动机构1包括预埋件11、舵机12、弯杆13以及梯形摆块14。预埋件11的主体为长方体,在预埋件11设置有贯穿长方体的嵌入孔112,预埋件11开口的一端朝两侧凸起形成安装板111,每一安装板111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11(本实施例以两个为例),该预埋件通过安装孔1111预先设置在第一空腔512处。在预埋件的背离安装板111的一端的开口的两侧向内凸起形成限位板1121,限位板112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211,相对应的舵机12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21,限位块121上也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211,这样可以将舵机12沿开口位置置入嵌入孔112中,在通过螺栓将两个固定孔相对固定,使舵机12与预埋件11相对固定。舵机12包括输出轴122,保证输出轴122的上表面高于预埋件11的上表面,输出轴122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尾翼板(5)、第二尾翼板(6)以及用于带动第二尾翼板(6)相对于第一尾翼板(5)转动的传动机构(1),所述第一尾翼板(5)朝向第二尾翼板(6)的一端设置有缺口(51),所述缺口(51)的形状与第二尾翼板(6)适配,所述第一尾翼板(5)上设置有第一空腔(512),所述第二尾翼板(6)上相对应第一空腔(51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空腔(61),所述第一空腔(512)与第二空腔(61)配合形成一个腔室,所述传动机构(1)设置在腔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尾翼板(5)、第二尾翼板(6)以及用于带动第二尾翼板(6)相对于第一尾翼板(5)转动的传动机构(1),所述第一尾翼板(5)朝向第二尾翼板(6)的一端设置有缺口(51),所述缺口(51)的形状与第二尾翼板(6)适配,所述第一尾翼板(5)上设置有第一空腔(512),所述第二尾翼板(6)上相对应第一空腔(51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空腔(61),所述第一空腔(512)与第二空腔(61)配合形成一个腔室,所述传动机构(1)设置在腔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传动机构(1)包括舵机(12)、弯杆(13)以及梯形摆块(14),所述舵机(12)固定在第一空腔(512)内,所述梯形摆块(14)固定在第二空腔(61)内,所述舵机(12)通过弯杆(13)带动梯形摆块(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传动机构(1)还包括预埋件(11),所述预埋件(11)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舵机(12)的嵌入孔(112),所述预埋件(11)一端朝两侧凸起形成安装板(111),所述预埋件(11)的背离安装板(111)的一端的开口的两侧向内凸起形成限位板(1121),所述舵机(12)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隐藏尾舵连杆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锋云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利天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