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带连杆开合机构的固定张开式承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0175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9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带连杆开合机构的固定张开式承马,用于缆索起重机上,其简练有效、成本较低、制造和维修工作强度小。左叉腿和右叉腿能向外转动到打开位置和向内转动到关闭位置;左托辊铰接在左叉腿的底端;右托辊铰接在右叉腿的底端;左托辊和右托辊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的两侧;定压轮铰接在支架的左侧;动压轮位于支架的右侧;连杆横向伸缩式活动安装在支架上;动压轮铰接在连杆上;左上摆杆的上端与支架铰接,下端与连杆铰接;左下摆杆的上端与连杆铰接,下端与左叉腿铰接;右上摆杆的上端与支架铰接,下端与连杆铰接;右下摆杆的上端与连杆铰接,下端与右叉腿铰接;弹簧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带连杆开合机构的固定张开式承马,用于缆索起重机上。

技术介绍

缆索起重机(简称缆机)是一种以柔性钢索作为大跨距支承构件,兼有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功能的特种起重机械。缆机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被用作主要的混凝土施工机械,此外,缆机在渡槽架设、桥梁、码头、林业等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
缆索起重机按两支点的运动情况可分为:平移式、辐射式、固定式、摆塔式、索轨式、拉索式六种基本型。在此基础上,又可派生出多种复合机型。
缆机的工作原理和其他桥、门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一台缆机通常也包括起升、牵引(小车行走)、大车行走(摆动)三大机构,满足吊具在三维空间的运动需要。缆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用柔性支承构件(钢索)代替了桥、门机的刚性主梁,此外,缆机须设置若干支索器(通常称为承马)来支承起升绳和牵引绳,避免其在跨度范围内相互干涉,影响正常使用,承马是缆索起重机特有的部件。承马的作用主要为避免因跨距太大使工作绳(起升绳和牵引绳)产生过大的垂度,从而导致工作绳互相缠结和空钩不能下降等现象,影响缆机的正常运行。
承马的结构型式有很多种,按工作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类。移动式承马包括链条式、节套式、牵引式、自行式;固定式包括固定不张开式和固定张开式两种。每种承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链条式承马由于缺点较多已很少采用,节子式承马不适于高速及跨度很大的缆机,牵引式不适用于较大跨度(700m以上),固定不张开式承马不适用于单主索缆机,固定张开式不受跨度限制,但小车速度受一定限制(7.5m/s以下),自行式承马基本不受跨度大小的限制,而且小车速度可以很高(可达11m/s),但自行承马在每个工作循环中在跨度范围内的分布不均匀,小车靠边时工作索的垂度增大,此外自行式承马技术有待进一步工程验证及提高。
现有技术的固定张开式承马,其驱动叉腿打开和关闭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制造和维修工作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简练有效、成本较低、制造和维修工作强度小的新型带连杆开合机构的固定张开式承马。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带连杆开合机构的固定张开式承马,包括左托辊、左叉腿、右托辊、右叉腿、支架、隔板、定压轮和动压轮;隔板固定在支架上;左叉腿和右叉腿铰接在支架上,左叉腿和右叉腿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的两侧;左叉腿和右叉腿能向外转动到打开位置和向内转动到关闭位置;左托辊铰接在左叉腿的底端;右托辊铰接在右叉腿的底端;左托辊和右托辊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的两侧;定压轮铰接在支架的左侧;动压轮位于支架的右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开合机构;连杆开合机构包括连杆、左上摆杆、左下摆杆、右上摆杆、右下摆杆和弹簧;连杆横向伸缩式活动安装在支架上;动压轮铰接在连杆上;左上摆杆的上端与支架铰接,下端与连杆铰接;左下摆杆的上端与连杆铰接,下端与左叉腿铰接;右上摆杆的上端与支架铰接,下端与连杆铰接;右下摆杆的上端与连杆铰接,下端与右叉腿铰接;弹簧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
本技术还包括索夹,索夹固定在支架的顶部;索夹上开有夹槽,夹槽的横截面为优弧形。
本技术当左叉腿和右叉腿处于关闭位置时,左托辊和右托辊与隔板之间的距离不为零。
本技术所述的左托辊和右托辊的直径为200mm。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连杆开合机构简练有效、成本较低、制造和维修工作强度小,而且不易出故障;
(2)承马自重小,减少了承载索所受载荷;
(3)通过索夹的优化设计,使承马与承载索的连接可靠,保证安全;
(4)通过对承马左托辊和右托辊的改进,直径由原来的105mm加大到现在的200mm,大大的降低了托辊的转速,从而增长了托辊的使用时间,对缆机运营单位来说大大的减少了承马的维护时间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左托辊1、左叉腿2、右托辊3、右叉腿4、支架5、隔板6、动压轮7、定压轮8、连杆开合机构和索夹9。
隔板6固定在支架5上。
左叉腿2和右叉腿4铰接在支架5上,左叉腿2和右叉腿4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6的两侧;左叉腿2和右叉腿4能向外转动到打开位置和向内转动到关闭位置。
左托辊1铰接在左叉腿2的底端。右托辊3铰接在右叉腿4的底端。左托辊1和右托辊3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6的两侧;当左叉腿2和右叉腿4处于关闭位置时,左托辊1和右托辊3与隔板6之间的距离不为零。左托辊1和右托辊3的直径为200mm。
定压轮8铰接在支架5的左侧。
连杆开合机构包括连杆10、左上摆杆11、左下摆杆12、右上摆杆13、右下摆杆14和弹簧。
连杆10横向伸缩式活动安装在支架5上。动压轮7铰接在连杆10上,并位于支架5的右侧。
左上摆杆11的上端与支架5铰接,下端与连杆10铰接。
左下摆杆12的上端与连杆10铰接,下端与左叉腿2铰接。
右上摆杆13的上端与支架5铰接,下端与连杆10铰接。
右下摆杆14的上端与连杆10铰接,下端与右叉腿4铰接。
弹簧一端与连杆10连接,另一端与支架5连接。
小车不经过承马安装位置时,承马处于闭合状态,左叉腿2和右叉腿4处于关闭位置。左托辊1和右托辊3分别支托两根工作绳。
当小车经过承马安装位置时,动压轮7受小车上开马轨的挤压作用向内运动。小车上开马轨动压轮一侧的轨面和小车中心面的距离由215mm逐步缩小为185mm,该轨面向内挤压动压轮7,带动连杆10向内移动,连杆10带动左上摆杆11、左下摆杆12、右上摆杆13、右下摆杆14转动,根据连杆原理,左叉腿2和右叉腿4向外转动到打开位置并保持该位置直到通过小车上的导向滑轮及导绳槽等装置。
承马通过导向滑轮等装置后,开马轨动压轮侧的轨面和小车中心面的距离由185mm逐步恢复到215mm,平缓地解除对承马动压轮7的挤压,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连杆10向外移动,连杆10带动左上摆杆11、左下摆杆12、右上摆杆13、右下摆杆14反转,根据连杆原理,左叉腿2和右叉腿4向内转动。小车完全通过后外力消失,在弹簧力作用下,承马动压轮7复位,左叉腿2和右叉腿4向内转动到关闭位置,叉腿重新合拢;如果弹簧力不能及时合拢左叉腿2和右叉腿4,小车上的关马轨将强迫左叉腿2和右叉腿4合拢,以保证小车驶离后,左叉腿2和右叉腿4处于闭合状态。小车驶远后,由于垂度变大,工作绳重新落下,支承在承马的左托辊1和右托辊3上。
由于小车运行时的震动和风载等因素,工作绳会产生跳、摆等现象,使左叉腿2和右叉腿4受到向外的作用力,此时要求左叉腿2和右叉腿4始终保持闭合状态,不能自动打开,因此可根据连杆原理设置连杆开合机构具有自锁效果的“死点”位置,“死点”确保承马不能被其他外力打开。左叉腿2和右叉腿4打开过程中,动压轮7越过“死点”前,左叉腿2和右叉腿4有一个向内收的动作,因此左托辊1和右托辊3端面必须和隔板6留有一定的距离,保证该动作的完成。越过“死点”后,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带连杆开合机构的固定张开式承马,包括左托辊、左叉腿、右托辊、右叉腿、支架、隔板、定压轮和动压轮;隔板固定在支架上;左叉腿和右叉腿铰接在支架上,左叉腿和右叉腿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的两侧;左叉腿和右叉腿能向外转动到打开位置和向内转动到关闭位置;左托辊铰接在左叉腿的底端;右托辊铰接在右叉腿的底端;左托辊和右托辊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的两侧;定压轮铰接在支架的左侧;动压轮位于支架的右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开合机构;连杆开合机构包括连杆、左上摆杆、左下摆杆、右上摆杆、右下摆杆和弹簧;连杆横向伸缩式活动安装在支架上;动压轮铰接在连杆上;左上摆杆的上端与支架铰接,下端与连杆铰接;左下摆杆的上端与连杆铰接,下端与左叉腿铰接;右上摆杆的上端与支架铰接,下端与连杆铰接;右下摆杆的上端与连杆铰接,下端与右叉腿铰接;弹簧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带连杆开合机构的固定张开式承马,包括左托辊、左叉腿、右托辊、右叉腿、支架、隔板、定压轮和动压轮;隔板固定在支架上;左叉腿和右叉腿铰接在支架上,左叉腿和右叉腿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的两侧;左叉腿和右叉腿能向外转动到打开位置和向内转动到关闭位置;左托辊铰接在左叉腿的底端;右托辊铰接在右叉腿的底端;左托辊和右托辊相对设置并分列于隔板的两侧;定压轮铰接在支架的左侧;动压轮位于支架的右侧;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开合机构;连杆开合机构包括连杆、左上摆杆、左下摆杆、右上摆杆、右下摆杆和弹簧;连杆横向伸缩式活动安装在支架上;动压轮铰接在连杆上;左上摆杆的上端与支架铰接,下端与连杆铰接;左下摆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伟郑益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东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