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126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包括螺旋式导热管一、进水管、螺旋式导热管二、加热罐、搅拌器、混合罐、曝气管以及伺服电机,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设置在上罐体内部,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二安装在下罐体内部,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通过进水管与螺旋式导热管二相连接,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二内端安装有加热罐,该设计结构简单,同时减少设备成本,所述伺服电机下端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安装在混合罐内部,所述混合罐内部设置有曝气管,该设计可具有搅拌功能,也加大氨水与水接触面积,确保氨水的混合均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混合效率,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
本技术是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属于燃煤锅炉脱硝

技术介绍
煤化工燃煤锅炉是指燃料燃烧的煤,煤炭热量经转化后,产生蒸汽或者变成热水,目前燃煤锅炉在进行工作时,会产生大量NOx,因此为防止锅炉内煤燃烧后产生过多的NOx污染环境,应对煤进行脱硝处理。分为燃烧前脱硝、燃烧过程脱硝、燃烧后脱硝。现有氨水制备一体机在氨气与水进行溶合的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热量,然后利用散热设备实现对热量进行冷却,同时氨水制备一体机上均是先添加液氨,然后对液氨进行加热进而产生氨气,在这个过程中,会利用加热器进行加热,会消耗大量能源,同时设备成本高,现有氨水制备一体机均是直接把氨气排入水中进行自行溶合,容易形成大量氨气的挥发,导致大量氨气的损失,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混合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混合效率,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包括上罐体、能源利用结构、下罐体以及搅拌结构,所述上罐体下端设有下罐体,所述能源利用结构包括螺旋式导热管一、进水管、螺旋式导热管二、液氨入口管以及加热罐,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设置在上罐体内部,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二安装在下罐体内部,所述进水管右端分别设有上罐体以及下罐体,所述进水管穿过上罐体与螺旋式导热管一相连接,所述进水管穿过下罐体与螺旋式导热管二相连接,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通过进水管与螺旋式导热管二相连接,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二内端安装有加热罐,所述液氨入口管设置在下罐体左端,所述液氨入口管穿过下罐体与加热罐相连接,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氨水出口管、搅拌器、混合罐、曝气管以及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下端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安装在混合罐内部,所述混合罐内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混合罐下端设有氨水出口管,所述氨水出口管上安装有加热罐,所述氨水出口管穿过上罐体与加热罐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上罐体上端,所述混合罐外端设有螺旋式导热管一。进一步地,所述上罐体上端安装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穿过上罐体与混合罐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右侧设有进水管。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循环泵,且循环泵固定在上罐体左端,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右端与螺旋式导热管二右端通过水管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上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入管,且冷却水进入管安装在上罐体上端,且冷却水进入管穿过上罐体与螺旋式导热管一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氨水出口管上安装有开关阀,所述氨水出口管延伸出下罐体右端。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罐与混合罐通过气管相连接,且气管穿过混合罐与曝气管相连接,所述曝气管与气管连接位置安装有防回流管道,所述加热罐内部安装有加热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本技术通过添加螺旋式导热管、进水管、液氨入口管以及加热罐,该设计结构简单,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减少设备成本,解决现有氨水制备一体机在氨气与水进行溶合的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热量,然后利用散热设备实现对热量进行冷却,同时氨水制备一体机上均是先添加液氨,然后对液氨进行加热进而产生氨气,在这个过程中,会利用加热器进行加热,会消耗大量能源,同时设备成本高等问题。因添加搅拌器、混合罐、曝气管以及伺服电机,该设计可具有搅拌功能,也加大氨水与水接触面积,确保氨水的混合均匀,提升混合效率,解决现有氨水制备一体机均是直接把氨气排入水中进行自行溶合,容易形成大量氨气的挥发,导致大量氨气的损失,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混合效率差等问题。因添加进水管,该设计实现对混合罐进行添加水,因添加冷却水进入管,该设计实现对螺旋式导热管一内添加冷却水,因添加开关阀,该设计可控制氨水排出,因添加防回流管道,该设计可有效防止液体通过曝气管回流到加热罐内,本技术使用方便,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混合效率,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罐体、2-螺旋式导热管一、3-进水管、4-螺旋式导热管二、5-下罐体、6-液氨入口管、7-加热罐、8-氨水出口管、9-搅拌器、10-混合罐、11-曝气管、12-伺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包括上罐体1、能源利用结构、下罐体5以及搅拌结构,上罐体1下端设有下罐体5,能源利用结构包括螺旋式导热管一2、进水管3、螺旋式导热管二4、液氨入口管6以及加热罐7,螺旋式导热管一2设置在上罐体1内部,螺旋式导热管二4安装在下罐体5内部,进水管3右端分别设有上罐体1以及下罐体5,进水管3穿过上罐体1与螺旋式导热管一2相连接,进水管3穿过下罐体5与螺旋式导热管二4相连接,螺旋式导热管一2通过进水管3与螺旋式导热管二4相连接,螺旋式导热管二4内端安装有加热罐7,液氨入口管6设置在下罐体5左端,液氨入口管6穿过下罐体5与加热罐7相连接,该设计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减少设备成本。搅拌结构包括氨水出口管8、搅拌器9、混合罐10、曝气管11以及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下端设有搅拌器9,搅拌器9安装在混合罐10内部,混合罐10内部设置有曝气管11,混合罐10下端设有氨水出口管8,氨水出口管8上安装有加热罐7,氨水出口管8穿过上罐体1与加热罐7相连接,伺服电机12固定在上罐体1上端,混合罐10外端设有螺旋式导热管一2,该设计可具有搅拌功能,也加大氨水与水接触面积。上罐体1上端安装有进水管3,且进水管3穿过上罐体1与混合罐10相连接,伺服电机12右侧设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安装有循环泵,且循环泵固定在上罐体1左端,螺旋式导热管一2右端与螺旋式导热管二4右端通过水管相连接,螺旋式导热管一2上端设置有冷却水进入管,且冷却水进入管安装在上罐体1上端,且冷却水进入管穿过上罐体1与螺旋式导热管一2相连接,氨水出口管8上安装有开关阀,氨水出口管8延伸出下罐体5右端,加热罐7与混合罐10通过气管相连接,且气管穿过混合罐10与曝气管11相连接,曝气管11与气管连接位置安装有防回流管道,加热罐7内部安装有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前,工作人员先通过液氨入口管6向加热罐7内部添加液氨,然后工作人员启动加热器,加热器工作可对液氨进行加热,然后产生氨气,然后氨气通过气管进入曝气管11内,然后再从曝气管11进入混合罐10内部,实现氨气与水进行溶合,同时工作人员运行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12工作带动搅拌器9旋转,搅拌器9旋转可对氨气与水混合液进行搅拌,该设计可加大氨水与水接触面积,确保氨水的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

【技术保护点】
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包括上罐体(1)、能源利用结构、下罐体(5)以及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罐体(1)下端设有下罐体(5),所述能源利用结构包括螺旋式导热管一(2)、进水管(3)、螺旋式导热管二(4)、液氨入口管(6)以及加热罐(7),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2)设置在上罐体(1)内部,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二(4)安装在下罐体(5)内部,所述进水管(3)右端分别设有上罐体(1)以及下罐体(5),所述进水管(3)穿过上罐体(1)与螺旋式导热管一(2)相连接,所述进水管(3)穿过下罐体(5)与螺旋式导热管二(4)相连接,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2)通过进水管(3)与螺旋式导热管二(4)相连接,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二(4)内端安装有加热罐(7),所述液氨入口管(6)设置在下罐体(5)左端,所述液氨入口管(6)穿过下罐体(5)与加热罐(7)相连接;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氨水出口管(8)、搅拌器(9)、混合罐(10)、曝气管(11)以及伺服电机(12),所述伺服电机(12)下端设有搅拌器(9),所述搅拌器(9)安装在混合罐(10)内部,所述混合罐(10)内部设置有曝气管(11),所述混合罐(10)下端设有氨水出口管(8),所述氨水出口管(8)上安装有加热罐(7),所述氨水出口管(8)穿过上罐体(1)与加热罐(7)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2)固定在上罐体(1)上端,所述混合罐(10)外端设有螺旋式导热管一(2)。...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煤化工燃煤锅炉脱硝技术上的氨水制备一体机,包括上罐体(1)、能源利用结构、下罐体(5)以及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罐体(1)下端设有下罐体(5),所述能源利用结构包括螺旋式导热管一(2)、进水管(3)、螺旋式导热管二(4)、液氨入口管(6)以及加热罐(7),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2)设置在上罐体(1)内部,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二(4)安装在下罐体(5)内部,所述进水管(3)右端分别设有上罐体(1)以及下罐体(5),所述进水管(3)穿过上罐体(1)与螺旋式导热管一(2)相连接,所述进水管(3)穿过下罐体(5)与螺旋式导热管二(4)相连接,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一(2)通过进水管(3)与螺旋式导热管二(4)相连接,所述螺旋式导热管二(4)内端安装有加热罐(7),所述液氨入口管(6)设置在下罐体(5)左端,所述液氨入口管(6)穿过下罐体(5)与加热罐(7)相连接;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氨水出口管(8)、搅拌器(9)、混合罐(10)、曝气管(11)以及伺服电机(12),所述伺服电机(12)下端设有搅拌器(9),所述搅拌器(9)安装在混合罐(10)内部,所述混合罐(10)内部设置有曝气管(11),所述混合罐(10)下端设有氨水出口管(8),所述氨水出口管(8)上安装有加热罐(7),所述氨水出口管(8)穿过上罐体(1)与加热罐(7)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胜刘玉鹏尚华荀浩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奥利达设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