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筒及滤筒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07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滤筒及滤筒除尘器,该空气滤筒包括柱状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皱的滤料层,中空筒体的一端通过端盖密封;所述滤料层上覆有一层可供气流通过的滤布,空气流经滤布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流经滤料层进行第二次过滤得到净化后的空气,净化后的空气进入中空筒体的中空腔内并排出。它具有如下优点:空气滤筒的拆洗更方便,延长空气滤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滤筒及滤筒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滤筒。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气滤筒包括柱状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皱的滤料层,中空筒体的一端通过端盖密封,净化空气时,空气通过滤料层后进入中空柱体的中空腔内并排出。由于滤料层使褶皱的,因此滤筒使用一段时间后在滤料层的褶皱里就会堆积粉尘堵塞滤料层的过滤孔,尤其是当空气中粉尘较多又潮湿的情况下,滤料的褶皱里粉尘堵塞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因此不得不定期对滤筒进行清洗,长期使用一段时间后,滤筒不得不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滤筒,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空气滤筒,它包括柱状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皱的滤料层,中空筒体的一端通过端盖密封;所述滤料层上覆有一层可供气流通过的滤布,空气流经滤布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流经滤料层进行第二次过滤得到净化后的空气,净化后的空气进入中空筒体的中空腔内并排出。一实施例之中:设有一压板,通过该压板将部分滤布固定在所述端盖上。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风室和设于风室内的空气滤筒,进入风室中的风经空气滤筒过滤后排出风室;所述空气滤筒采用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空气滤筒。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滤料层上覆一层滤布,增加空气滤筒的过滤道次,净化空气时,空气在滤布上进行第一次过滤,已将大部分空气粉尘阻挡在滤布之外,滤料层上的粉尘较少,因此只需定期将滤布拆洗后即可重新过滤使用,减少空气滤筒滤料层的清洗次数,拆洗更加方便,延长空气滤筒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气滤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和图2,一种空气滤筒100,它包括柱状的中空筒体10,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皱的滤料层20,中空筒体10的一端通过端盖11密封;所述滤料层20上覆有一层可供气流通过的滤布30,空气流经滤布30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流经滤料层20进行第二次过滤得到净化后的空气,净化后的空气进入中空筒体10的中空腔12内并排出。设有一压板40,通过该压板40将部分滤布固定在所述端盖11上。通过在滤料层20上覆一层滤布30,增加空气滤筒的过滤道次,净化空气时,空气在滤布30上进行第一次过滤,已将大部分空气粉尘阻挡在滤布30之外,滤料层20上的粉尘较少,因此只需定期将滤布30拆洗后即可重新过滤使用,减少空气滤筒滤料层20的清洗次数,拆洗更加方便,延长空气滤筒的使用寿命。请查阅图1,一种滤筒除尘器,包括风室200和设于风室内的空气滤筒,进入风室200中的风经空气滤筒过滤后排出风室200;所述空气滤筒采用上述的空气滤筒100,空气滤筒100的拆洗维护时间缩短,提高了滤筒除尘器的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空气滤筒及滤筒除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滤筒,包括柱状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皱的滤料层,中空筒体的一端通过端盖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上覆有一层可供气流通过的滤布,空气流经滤布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流经滤料层进行第二次过滤得到净化后的空气,净化后的空气进入中空筒体的中空腔内并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滤筒,包括柱状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的外周壁上覆设有褶皱的滤料层,中空筒体的一端通过端盖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上覆有一层可供气流通过的滤布,空气流经滤布进行第一次过滤后,在流经滤料层进行第二次过滤得到净化后的空气,净化后的空气进入中空筒体的中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慧伟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