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077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罩,特别是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它包括净化部和面罩,净化部的一端固定有面罩。净化部包括保护网、折叠微滤层、光催化反应室、电光源带、纳米吸附层、单向进气阀、单向出气阀、电池和外支架,外支架内底部布置有电池,电池上部沿空气入口方向依次布置有保护网、折叠微滤层、光催化反应室、电光源带和纳米吸附层,电光源带电连接于电池。纳米吸附层靠近面罩的一侧中部安装有单向进气阀,面罩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单向出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过滤效果比较稳定,且可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罩,特别是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属于空气净化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流感疫情传播旺盛,人们的健康、生命面临着严峻的威胁。目前,针对空气中病毒、细菌浓度较高的场所,一般是采用人工喷洒消毒液、空气净化器等来消除空气中的病毒、细菌。但上述方法只适用于固定场所的空气消毒灭菌,无法对流动人员提供不间断的、经消毒灭菌后的净化空气。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方便携带的空气净化器,使用最多的是口罩,但是现有口罩仅仅只能起到对空气的过滤防护作用,不能消毒灭菌净化空气,使得人体呼入的空气质量差,并且呼吸不畅快。而现有的空气净化器较为笨重,在出行或在特定场所不方便携带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过滤效果比较稳定,且可长时间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包括净化部和面罩,所述净化部的一端固定有面罩,空气进入净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经其净化后,通过面罩将净化后的空气供给人体呼吸。所述净化部包括保护网、折叠微滤层、光催化反应室、电光源带、纳米吸附层、单向进气阀、单向出气阀、电池和外支架,所述外支架内底部布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上部沿空气入口方向依次布置有保护网、折叠微滤层、光催化反应室、电光源带和纳米吸附层。所述电光源带电连接于电池,所述电池为电光源带提供动力。其中外支架主要起到支撑净化部的作用,保证其净化效果更有效地进行。所述保护网设计成网状结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护净化部内部设备,另一方面还便于空气吸入净化部中。折叠微滤层通过折叠设置,扩大了微滤层的过滤面积,增强了吸附污染物的效果。光催化反应室内填充有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反应分解掉空气中的污染物。电光源带释放波段带,为光催化反应室提供催化光源,促进光催化反应。所述纳米吸附层内填充有负离子纳米吸附滤料,具体的,所述滤料为纳米负离子分子筛,由于负离子纳米吸附滤料有多种孔径,能够将前步骤中未吸附的可降解污染物分解掉,在分解的同时杀死病毒,并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所述纳米吸附层靠近面罩的一侧中部安装有单向进气阀,所述面罩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单向出气阀。本装置不再额外设置提供动力的风扇,而是通过人体呼吸产生的正压、负压控制单向阀的开闭。具体的,人吸气时在面罩周围产生负压,此时单向进气阀打开,单向出气阀关闭,便于将保护网处的空气引导过来,净化后的空气吸入人体内;当往外呼气时,在面罩周围产生正压,此时单向进气阀关闭,单向出气阀打开,人体呼出的废气通过单向出气阀排出,同时还避免废气反流进入净化部中。前述的折叠微滤层为聚四氟乙烯纳米孔径滤膜,比较耐用,其孔径为1~2μm,可以吸附和分解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碳、粉尘等污染物。前述的光催化反应室内填充有光催化剂,具体的为二氧化钛,利用气相沉积技术沉积出来并形成纳米级的薄膜,能够分解污染物甚至病毒。前述的外支架材质为太空铝合金,为经过高温氧化等特殊处理过的铝镁合金,强度和防腐性能都较高、轻巧耐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该种面罩取消了风扇等动力机构的布置,通过单向进气阀、单向出气阀以及人体的呼吸来完成吸气和呼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重度污染空气进入面罩后,通过光催化反应消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能避免废气反流进入面罩的净化部,为人体供应清新空气,面罩的过滤效果比较稳定,可长时间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剖视图。附图标记的含义:1-保护网,2-折叠微滤层,3-光催化反应室,4-电光源带,5-纳米吸附层,6-单向进气阀,7-单向出气阀,8-电池,9-面罩,10-外支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包括净化部和面罩9,净化部的一端固定有面罩9,空气进入净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经其净化后,通过面罩9将净化后的空气供给人体呼吸。净化部包括保护网1、折叠微滤层2、光催化反应室3、电光源带4、纳米吸附层5、单向进气阀6、单向出气阀7、电池8和外支架10,外支架10内底部布置有电池8,电池8上部沿空气入口方向依次布置有保护网1、折叠微滤层2、光催化反应室3、电光源带4和纳米吸附层5。电光源带4电连接于电池8,电池8为电光源带4提供动力。其中外支架10主要起到支撑净化部的作用,保证其净化效果更有效地进行。外支架10材质为太空铝合金,为经过高温氧化等特殊处理过的铝镁合金,强度和防腐性能都较高、轻巧耐用。保护网1设计成网状结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护净化部内部设备,另一方面还便于空气吸入净化部中。折叠微滤层2通过折叠设置,扩大了微滤层的过滤面积,增强了吸附污染物的效果。光催化反应室3内填充有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反应分解掉空气中的污染物。电光源带4释放波段带,具体的,波段带位于100nm-400nm之间,为光催化反应室3提供催化光源,促进光催化反应。纳米吸附层5内填充有负离子纳米吸附滤料,具体的,滤料为纳米负离子分子筛,由于负离子纳米吸附滤料有多种孔径,能够将前步骤中未吸附的可降解污染物分解掉,在分解的同时杀死病毒,并释放对人体有益的负氧离子。纳米吸附层5靠近面罩9的一侧中部安装有单向进气阀6,面罩9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单向出气阀7。本装置不再额外设置提供动力的风扇,而是通过人体呼吸产生的正压、负压控制单向阀的开闭。具体的,人吸气时在面罩9周围产生负压,此时单向进气阀6打开,单向出气阀7关闭,便于将保护网1处的空气引导过来,净化后的空气吸入人体内;当往外呼气时,在面罩9周围产生正压,此时单向进气阀6关闭,单向出气阀7打开,人体呼出的废气通过单向出气阀7排出,同时还避免废气反流进入净化部中。其中,折叠微滤层2为聚四氟乙烯纳米孔径滤膜,比较耐用,其孔径为1~2μm,可以吸附和分解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碳、粉尘等污染物。光催化反应室3内填充有光催化剂,具体的为二氧化钛,利用气相沉积技术沉积出来并形成纳米级的薄膜,能够分解污染物甚至病毒。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包括净化部和面罩9,净化部的一端固定有面罩9,空气进入净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经其净化后,通过面罩9将净化后的空气供给人体呼吸。净化部包括保护网1、折叠微滤层2、光催化反应室3、电光源带4、纳米吸附层5、单向进气阀6、单向出气阀7、电池8和外支架10,外支架10内底部布置有电池8,电池8上部沿空气入口方向依次布置有保护网1、折叠微滤层2、光催化反应室3、电光源带4和纳米吸附层5。电光源带4电连接于电池8,电池8为电光源带4提供动力。其中外支架10主要起到支撑净化部的作用,保证其净化效果更有效地进行。保护网1设计成网状结构,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护净化部内部设备,另一方面还便于空气吸入净化部中。折叠微滤层2通过折叠设置,扩大了微滤层的过滤面积,增强了吸附污染物的效果。光催化反应室3内填充有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反应分解掉空气中的污染物。电光源带4释放波段带,具体的,波段带位于100nm-400nm之间,为光催化反应室3提供催化光源,促进光催化反应。纳米吸附层5内填充有负离子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部和面罩(9),所述净化部的一端固定有面罩(9);所述净化部包括保护网(1)、折叠微滤层(2)、光催化反应室(3)、电光源带(4)、纳米吸附层(5)、单向进气阀(6)、单向出气阀(7)、电池(8)和外支架(10),所述外支架(10)内底部布置有电池(8),所述电池(8)上部沿空气入口方向依次布置有保护网(1)、折叠微滤层(2)、光催化反应室(3)、电光源带(4)和纳米吸附层(5),所述电光源带(4)电连接于电池(8);所述纳米吸附层(5)靠近面罩(9)的一侧中部安装有单向进气阀(6),所述面罩(9)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单向出气阀(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空气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部和面罩(9),所述净化部的一端固定有面罩(9);所述净化部包括保护网(1)、折叠微滤层(2)、光催化反应室(3)、电光源带(4)、纳米吸附层(5)、单向进气阀(6)、单向出气阀(7)、电池(8)和外支架(10),所述外支架(10)内底部布置有电池(8),所述电池(8)上部沿空气入口方向依次布置有保护网(1)、折叠微滤层(2)、光催化反应室(3)、电光源带(4)和纳米吸附层(5),所述电光源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力江马忠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众乘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