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715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环状板(6),其形成有插通孔(10),在轴向上具有弹力;第一叉臂(4),其形成有第一连接孔(7),通过插通第一连接孔与插通孔的第一紧固螺栓(11),与环状板(6)连接;套管部件(13),其跨越第一连接孔与插通孔而配置,在内部插通第一紧固螺栓;环部件(16),其配置在第一连接孔内,外周面(16a)与第一连接孔的内周面抵接,并且在内部具有套管部件所贯入的贯入孔(17)。由此,即使在第一连接孔(7)的内径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只通过改变环部件(16)的形状来进行应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传动轴等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涉及多个轴部件经由具有轴向的振动吸收功能的联轴器而连结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该类动力传递装置,已知下面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有:分别设置于相互抵靠的轴部件的端部的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以及配置于该两个连接部件之间的环状接口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具有分别向径向等间隔分支的三叉状分支臂,并且在该各分支臂的前端部贯通形成有连接孔。另一方面,所述接口部件在圆周方向大致等间隔位置上贯通形成有六个插通孔。并且,各所述连接部件与接口部件通过在插通于分别重合的各所述插通孔与连接孔的内部的螺栓的外螺纹部紧固螺母而连接,基于所述螺栓及螺母之间产生的轴向力(紧固力),进行相互之间的动力传递。然而,近年来的车辆大多被高输出化及小型化,在像现有的所述动力传输装置那样、仅通过轴向力传递动力的装置应用于这种车辆的情况下,在各所述连接部件与接口部件之间易于产生滑动,伴随着该滑动,所述螺栓可能出现松动。因此,作为不仅利用轴向力、还利用其它作用力的动力传递装置,也已经开发了下面的专利文献2所述的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利用螺栓及固定用销,将分别设置于相互抵靠的轴部件的端部的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与配置于该两个连接部件之间的接口部件进行紧固。所述固定用销具有:圆盘状的头部、以及沿轴向从该头部的内周部延伸的圆筒状主体部,并且在内部轴向贯通形成拧入所述螺栓的外螺纹部的内螺纹孔。另外,所述固定用销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所重合的插通孔与连接孔,从接口部件侧插通,并且其前端部压入形成于所述连接孔的接口部件侧的孔缘的定位用大径孔部。通过上述结构,各所述连接部件与接口部件不但能够利用所述螺栓及固定用销的头部之间所产生的轴向力,也能够利用作用于所述固定用销的主体部前端部的剪切力进行两者之间的动力传递,因此,难以在连接部件与接口部件之间产生滑动,能够抑制所述螺栓的松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57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301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例如在连接传动轴与变速器的输出轴这样不同的车辆结构部件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规格及形状大多相互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应用所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则必须配合各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孔(定位用大径孔部)的内径,分别改变所述固定用销的主体部的外径及接口部件的插通孔的内径等,将可能造成作业工序复杂化及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能够抑制螺栓松动,并且对于规格及形状不同的连接部件,也能够只通过轻微的改变容易地进行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环状的接口部件,其形成有插通孔,在轴向上具有弹力;连接部件,其形成有连接孔,通过插通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插通孔的螺栓,与所述接口部件连接;套管部件,其横跨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插通孔而配置,在内部插通所述螺栓;环部件,其配置在所述连接孔内,外周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抵接,并且在内部具有贯入所述套管部件的贯入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螺栓松动,并且对于规格及形状不同的连接部件,也能够只通过轻微的改变容易地进行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传动轴的一部分剖视而表示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将相同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件剖视一部分而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相同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环状板上安装套管部件等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一体形成的套管部件及第二凸缘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8是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件剖视一部分而表示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各个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管部件、即传动轴1。该传动轴1通过万向节2将多个轴结合而成,图中右侧的一端部1a经由联轴器3,与未图示的变速器连接,另一方面,图中左侧的另一端部1b与未图示的差动齿轮连接,将从驱动轴即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未图示)输出的动力向所述差动齿轮传递。如图1~图4所示,所述联轴器3主要由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件即第一叉臂4、焊接固定在所述传动轴1的一端部1a的第二连接部件即第二叉臂5、配设于两个所述叉臂4、5之间且在轴向上具有弹力的环状的接口部件即环状板6构成。所述第一叉臂4例如通过锻造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且在外周面的圆周方向等间隔位置一体地形成向外径方向延伸为三叉状的分支臂4a。上述各分支臂4a分别沿轴向相对厚地形成,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在前端部,沿轴向贯通形成后面叙述的三个第一紧固螺栓11的轴部11a所插通的第一连接孔7。各所述第一连接孔7在各自的环状板6侧的孔缘形成直径大于该第一连接孔7的大径的定位孔部7a。该定位孔部7a在临时组装所述联轴器3时,通过与后面叙述的环部件16卡合,对所述第一叉臂4与环状板6的圆周方向位置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叉臂5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具有:面向所述传动轴1的另一端部1b侧凹陷的有底圆筒壁5a、以及从该有底圆筒壁5a的开口端向外径方向延伸为三叉状的分支臂5b。所述有底圆筒壁5a的内部配设定中机构8,用来对相对于所述传动轴1的所述变速器的输出轴进行定中。该定中机构8具有:金属制的圆筒壁8a,其压入所述有底圆筒壁5a的内周面,经由穿设于所述环状板6中央位置的大径孔部6a,与所述变速器侧面对;合成橡胶性的弹性环体8b,其通过硫化粘接固定于该圆筒壁8a的内周;圆环状的衬套部件8c,其由金属材材料形成,嵌合于所述弹性环体8b的内周。并且,总是对经由所述弹性环体8b的弹力而插通于所述衬套部件8c内的变速器的输出轴,相对于所述传动轴1进行定中。各所述分支臂5b分别在前端部、沿轴向贯通形成有后面叙述的三个第二紧固螺栓18的轴部18a所插通的第二连接孔9。如图1~图5所示,所述环状板6是通过层压多枚金属制的板部件而形成的层压板,从确保轻量化及吸收轴向上的振动时的挠性这一角度出发,沿圆周方向均匀地进行减厚加工。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所述环状板6的圆周方向大致等间隔位置上,沿轴向分别贯通形成有六个插通孔10。所述第一叉臂4与环状板6使各所述第一连接孔7与各插通孔10分别重合地进行配置,并且利用各第一紧固螺栓11及螺母12紧固第一连接孔7与插通孔10之间,由此而一体地旋转自如地连接。在各所述第一紧固螺栓11的轴部11a的外周面分别插通圆筒状的套管部件13。如图3及图4所示,该套管部件13由金属材料形成,跨越所述第一连接孔7的一部分与插通孔10而配置,并且内径形成得比所述轴部11a的外径稍大,使内周面与所述轴部11a的外周面处于非接触状态。另外,所述套管部件13在所述螺母12侧的一端部一体地形成配置于该螺母12与所述环状板6之间的垫圈部件即环状的凸缘部件14。此外,在所述套管部件13的第一叉臂4的分支臂4a侧的另一端部,分体地设置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环状的接口部件,其形成有插通孔,在轴向上具有弹力;连接部件,其形成有连接孔,通过插通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插通孔的螺栓,与所述接口部件连接;套管部件,其跨越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插通孔而配置,在内部插通所述螺栓;环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连接孔内,外周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抵接,并且在内部具有所述套管部件所贯入的贯入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25 JP 2015-165323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环状的接口部件,其形成有插通孔,在轴向上具有弹力;连接部件,其形成有连接孔,通过插通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插通孔的螺栓,与所述接口部件连接;套管部件,其跨越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插通孔而配置,在内部插通所述螺栓;环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连接孔内,外周面与所述连接孔的内周面抵接,并且在内部具有所述套管部件所贯入的贯入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由配置于所述接口部件的轴向一端侧的第一连接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接口部件的轴向另一端侧的第二连接部件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环状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接口部件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在内部贯入所述套管部件,所述环部件与所述环状部件一体地形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部件安装于所述套管部件的外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部件压接于所述套管部件的外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件利用所述螺栓的紧固力,夹压在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接口部件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部件与所述接口部件抵接的面的外周缘形成有倒角部。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端面与所述接口部件抵接的凸缘部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件与所述套管部件一体地形成,并且设置在避开扭矩经由所述接口部件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传递时的扭矩传递路径的位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凸缘部件的直径。11.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堤大喜增田肇幸驹井浩伦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