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预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75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预混器,其包括预混器壳体、供应管和燃气喷射部;预混器壳体在内侧具有内腔室;供应管安装在预混器壳体的右端,在供应管的内侧形成混合流路,所述混合流路与所述内腔室连通;所述预混器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供应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燃气喷射部包括:喷嘴,其内侧设有燃气供给流路;喷嘴托架,用于将喷嘴安装及支撑在预混器壳体上;其中,所述喷嘴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供应管内。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气预混器对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后,在燃烧器上燃烧时,火焰短,附着于燃烧器表面,燃烧强度大,燃烧更充分。

Gas pre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预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之间的混合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燃气预混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灶具在使用时,均是将燃气直接提供至外火盖或者内火盖,并在由内火盖或者外火盖喷出时,接触空气,并在空气中燃烧。但是这种燃烧方式的燃烧效率较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设备,并在该设备应用于燃烧器时,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预混器,其能将空气和燃气进行预混,并将混合后的气体提供给燃烧器,由此使得燃烧器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预混器,其包括预混器壳体、供应管和燃气喷射部;预混器壳体在内侧具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上端为空气进入口;供应管安装在预混器壳体的右端,在供应管的内侧形成混合流路,所述混合流路与所述内腔室连通,并相互垂直;所述预混器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供应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燃气喷射部包括:喷嘴,其内侧设有燃气供给流路;喷嘴托架,用于将喷嘴安装及支撑在预混器壳体上;其中,所述喷嘴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供应管内。可选的,所述供应管的混合流路包括吸入段、保持段和扩散段;所述吸入段位于所述预混器壳体内部,并且沿混合气体流动方向半径逐渐减小;所述保持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吸入段和扩散段,所述保持段的直径沿混合气体流动方向保持不变;并且所述扩散段的直径沿混合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可选的,所述吸入段的母线为向所述供应管的内部凸出的圆弧。可选的,所述扩散段的母线为倾斜的直线。可选的,所述喷嘴的右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供应管的吸入段内。可选的,喷嘴托架在喷嘴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扩张而形成。可选的,所述预混器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沉孔,在所述沉孔的底面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喷嘴托架上相对于所述环形槽的位置形成有环形凸起,当将所述燃气喷射部固定于所述预混器壳体上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密封垫紧密接触。可选的,在所述沉孔的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在所述喷嘴托架的外壁面上开设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将所述喷嘴托架固定于所述预混器壳体。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的燃气预混器对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后,在燃烧器上燃烧时,火焰短,附着于燃烧器表面,燃烧强度大,燃烧更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燃气预混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具体为:101-预混器壳体;102-供应管;103-燃气喷射部;104-内腔室;105-吸入段;106-保持段;107-扩散段;108-喷嘴;109-喷嘴托架;110-第一密封部;111-密封垫;112-燃气供应管道;113-第二密封部;114-第三密封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预混器,其包括预混器壳体101、供应管102和燃气喷射部103。预混器壳体在内侧具有内腔室104,而向内腔室的一侧流入空气,例如,所述内腔室的上端为空气进入口。供应管可安装在预混器壳体的右端,供应管对通过预混器壳体内部的内腔室所吸入的空气和通过燃气喷射部所喷射的燃气进行混合而提供至燃烧器。在供应管的内侧可以形成混合流路,在所述混合流路中,所述燃气和空气相混合,并且所述混合流路与所述内腔室连通,并相互垂直,从而可以使得进入的空气在所述内腔室和混合流路的连接处形成紊流,并进一步使得燃气和空气能够被均匀混合。更优选地,所述供应管的混合流路包括吸入段105、保持段106和扩散段107;所述吸入段位于所述预混器壳体内部,并且沿混合气体流动方向半径逐渐减小;更优选地,所述吸入段的母线为向所述供应管的内部凸出的圆弧;所述保持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吸入段和扩散段,所述保持段的直径沿混合气体流动方向保持不变;并且所述扩散段的直径沿混合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例如所述扩散段的母线为倾斜的直线;从而通过上述供应管的设置,能够使得混合气体在所述供应管内被再次混合,从而有效地提高燃气和空气混合的均匀性。所述预混器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供应管的轴线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气喷射部包括:喷嘴108,其内侧设有燃气供给流路;喷嘴托架109,用于将喷嘴安装及支撑在预混器壳体上。其中,所述喷嘴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供应管的吸入段内。供应管可以具有用于保持气密性的第一密封部110,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在供应管与预混器壳体的结合部位而能够防止混合气体泄露。为控制进入燃气预混器的燃气的量,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气预混器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和燃气比例阀;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预混器壳体内,用于检测进入所述预混器壳体内的空气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以将其检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信号,能够得到进入所述燃气预混器内的空气量,从而控制所述燃气比例阀的开度,以控制通过所述燃气喷射部进入所述燃气预混器的燃气的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气比例阀串联于燃气供应管道,所述燃气喷射部的喷嘴左端插入所述燃气供应管道,而且为了保持喷嘴与燃气供应管道之间的气密性,在喷嘴的左端可以设置第一密封部。具体地,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ET36;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CYYZ11;所述燃气比例阀的型号为VR8205A。而且,喷嘴托架用于将喷嘴支撑及安装到预混器壳体的一侧,可在喷嘴的外周面向半径方向扩张而形成。具体地,所述预混器壳体的一侧开设有沉孔,在所述沉孔的底面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垫111;所述喷嘴托架上相对于所述环形槽的位置形成有环形凸起,当将所述燃气喷射部固定于所述预混器壳体上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密封垫紧密接触。本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喷嘴托架安装于所述预混器壳体,可以在所述沉孔的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在所述喷嘴托架的外壁面上开设有外螺纹,从而通过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将所述喷嘴托架固定于所述预混器壳体。所述燃气预混器还包括燃气供应管道112,所述喷嘴托架的左端插入所述燃气供应管道,且所述喷嘴托架与所述燃气供应管道之间还形成有第二密封部113。同时,所述喷嘴与所述预混器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密封部114,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均为密封圈。通过本技术的燃气预混器对燃气和空气进行预混后,在燃烧器上燃烧时,火焰短(燃烧面积热强度和体积热强度大,可以缩小燃烧室的体积,节约制造的原材料),附着于燃烧器表面(火焰面可靠近热交换器,加大传热系数,提高热效率),燃烧强度大,燃烧更充分。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燃气预混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预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器壳体、供应管和燃气喷射部;预混器壳体在内侧具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上端为空气进入口;供应管安装在预混器壳体的右端,在供应管的内侧形成混合流路,所述混合流路与所述内腔室连通,并相互垂直;所述预混器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供应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燃气喷射部包括:喷嘴,其内侧设有燃气供给流路;喷嘴托架,用于将喷嘴安装及支撑在预混器壳体上;其中,所述喷嘴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供应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预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器壳体、供应管和燃气喷射部;预混器壳体在内侧具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上端为空气进入口;供应管安装在预混器壳体的右端,在供应管的内侧形成混合流路,所述混合流路与所述内腔室连通,并相互垂直;所述预混器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供应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燃气喷射部包括:喷嘴,其内侧设有燃气供给流路;喷嘴托架,用于将喷嘴安装及支撑在预混器壳体上;其中,所述喷嘴穿过所述通孔,并位于所述供应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预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应管的混合流路包括吸入段、保持段和扩散段;所述吸入段位于所述预混器壳体内部,并且沿混合气体流动方向半径逐渐减小;所述保持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吸入段和扩散段,所述保持段的直径沿混合气体流动方向保持不变;并且所述扩散段的直径沿混合气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预混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瑞静业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