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958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装置(10),对重装置(10)上设有固定座(20),固定座(20)上设有两个对重返绳轮(30),对重返绳轮(30)的上部设有曳引轮(60),曳引轮(60)上绕设有曳引绳组(61),曳引绳组(61)绕出曳引轮(60)后均分为第一绳组(40)和第二绳组(50),所述的第一绳组(40)和第二绳组(50)分别绕过相对应的对重返绳轮(30)后固定在绳头固定装置(70)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空间要求低,成本低和绳头布置简单的特点。

Large tonnage heavy side structure of lanyar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rge tonnage of heavy side rop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ounterweight device (10), the device (10)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seat (20), a fixed seat (20) is arranged on the two to return to the rope wheel (30), to return to the rope wheel (30)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traction wheel (60), traction wheel (60) wrapped with rope traction group (61), traction rope group (61) around a traction wheel (60) is separated into a first rope group (40) and second (50), the first group of wire rope of the group (40) and the second group (50) were around the rope corresponding to the return pulley (30) after fixing device at the end of the rope (70).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space requirements, low cost and simple arrangement of the rope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重挂绳结构,特别是一种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的重量平衡系统一般由轿厢,曳引绳,对重和补偿链组成,它的作用是保证电梯在运行中始终保持曳引传动平稳。对重便是重量平衡系统中起主要平衡作用的部件。对重与轿厢分别挂在曳引绳的一侧。对重的重量是根据电梯额定载重量而定的,一般为轿厢自重加上50%的额定载重量。在这个重量下,曳引绳两侧的载荷差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从而达到电梯平稳运行的目的。由以上内容可知,电梯额定载重越大,对重的重量越大。现有的对重挂绳结构在应对大吨位对重时,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法有二种:一是增加曳引绳的数量,这种情况下返绳轮的厚度需要加宽,与之对应,对重尺寸以及井道尺寸也需要加宽;二是增加曳引绳的直径,此时需要增大返绳轮的直径,曳引轮的直径也随之增大,成本相应增加。同时,因为曳引绳数量增多或直径增大,绳头的布置需要更复杂的受力计算、校核,增加了绳头布置的难度。因此,现有的大吨位对重挂绳结构存在空间要求高,成本高和绳头布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本技术具有空间要求低,成本低和绳头布置简单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包括对重装置,对重装置上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两个对重返绳轮,对重返绳轮的上部设有曳引轮,曳引轮上绕设有曳引绳组,曳引绳组绕出曳引轮后均分为第一绳组和第二绳组,所述的第一绳组和第二绳组分别绕过相对应的对重返绳轮后固定在绳头固定装置上。前述的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中,所述的对重装置下方设有对重护栏,对重护栏包括主护板,主护板两端对称设有多组的护栏支架,护栏支架包括经压板固定在对重导轨上的主边,所述的主护板两端经角钢固定在主边上;所述的主边靠近轿厢导轨的一端设有向外折弯的副边,副边上设有边护板。前述的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中,所述的主边靠近井道壁的一端设有与主边平行的侧护板。前述的大吨位对重侧挂绳机构中,所述的主护板上用于连接角钢的第一安装孔、角钢上用于连接主边的第二安装孔、护栏支架上用于连接压板的第三安装孔和边护板上用于连接副边的第四安装孔都是腰型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增设了曳引绳索,并将绳索均分为两股,分别由对应的对重返绳轮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曳引绳索和对重返绳轮均不需要额外的设计改动便可以负载大吨位的对重,这也就意味着后续的对重尺寸和井道尺寸都不需要加宽。同时,每股绳组的绳索数量与小吨位对重挂绳的数量相近,也因此挂绳固定装置经过相对简单的计算校核与设计即可。综上,本技术具有空间要求低,成本低和绳头布置简单的特点。除此之外,本技术在对重运行区域的下端设有对重护栏,对重护栏通过护栏支架和角钢将主护板、边护板和侧护板连接并固定在对重导轨上,该结构既避开了对重导轨支架和主导轨,又具有安装方便易于调整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布绳方式示意图;图3是护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护栏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0-对重装置,20-固定座,30-对重轮返绳轮,40-第一绳组,50-第二绳组,60-曳引轮,61-曳引绳组,70-绳头固定装置,81-第一绳索,82-第十二绳索。100-对重护栏,110-主护板,120-护栏支架,121-主边,122-副边,123-压板,130-边护板,140-侧护板,151-第一安装孔,152-第二安装孔,153-第三安装孔,154-第四安装孔,200-对重导轨,210-对重导轨支架,300-轿厢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对重装置10,对重装置10上设有固定座20,固定座20上设有两个对重返绳轮30,对重返绳轮30的上部设有曳引轮60,曳引轮60上绕设有曳引绳组61,曳引绳组61绕出曳引轮60后均分为第一绳组40和第二绳组50,所述的第一绳组40和第二绳组50分别绕过相对应的对重返绳轮30后固定在绳头固定装置70上。本技术的一种布绳方式,如图2所示,图中曳引机的曳引轮60上的绳索从左到右按顺序为第一绳索81至第十二绳索82,第一绳组包括第七绳索至第十二绳索82,第二绳组包括第一绳索81至第六绳索。第一绳组40的绳索绕出曳引机60后,从远离曳引机侧的第十二绳索82,至靠近曳引机侧的第七绳索,依次布置在图中右侧的对重返绳轮30上;第二绳组50的绳索绕出曳引机60后,从远离曳引机侧的第一绳索81,至靠近曳引机侧的第六绳索,依次布置在图中左侧的对重返绳轮30上。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的对重装置10两侧设置有对重导轨200,两根对重导轨200之间连接有U型的对重导轨支架210,对重装置10背对井道壁的一侧设有轿厢导轨300,对重装置10下方设有对重护栏100,对重护栏100包括主护板110,主护板110两端对称设有多组的护栏支架120,护栏支架120包括经压板123固定在对重导轨200上的主边121,所述的主护板110两端经角钢111固定在主边121上;所述的主边121靠近轿厢导轨300的一端设有向外折弯的副边122,副边122上设有边护板130。对重护栏100设置在井道底部,用于防止检修人员进入对重运行区域。所述的主边121靠近井道壁的一端设有与主边121平行的侧护板140。所述的主护板110上用于连接角钢111的第一安装孔151、角钢111上用于连接主边121的第二安装孔152、护栏支架120上用于连接压板123的第三安装孔153和边护板130上用于连接副边122的第四安装孔154都是腰型孔。通过多组护栏支架对称的固定结构,本技术的护栏可避开对重导轨支架;同时,本技术的主护板通过角钢固定在护栏支架上,主护板由此可避开轿厢导轨,无需额外加工。此外,上述的各个腰型安装孔为护栏装置100的调整提供了方便。当对重导轨200与井道壁距离较大时,护栏装置100可加设侧护板140,由此保证对重运行区域侧面的安全防护性。工作原理:本技术增设了曳引绳索,并将绳索均分为两股,分别由对应的对重返绳轮30负荷。在这种情况下,曳引绳索和对重返绳轮30均不需要额外的设计改动便可以负载大吨位的对重,这也就意味着后续的对重尺寸和井道尺寸都不需要加宽。同时,每股绳组的绳索数量与小吨位对重挂绳的数量相近,也因此挂绳固定装置经过相对简单的计算校核与设计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

【技术保护点】
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装置(10),对重装置(10)上设有固定座(20),固定座(20)上设有两个对重返绳轮(30),对重返绳轮(30)的上部设有曳引轮(60),曳引轮(60)上绕设有曳引绳组(61),曳引绳组(61)绕出曳引轮(60)后均分为第一绳组(40)和第二绳组(50),所述的第一绳组(40)和第二绳组(50)分别绕过相对应的对重返绳轮(30)后固定在绳头固定装置(7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装置(10),对重装置(10)上设有固定座(20),固定座(20)上设有两个对重返绳轮(30),对重返绳轮(30)的上部设有曳引轮(60),曳引轮(60)上绕设有曳引绳组(61),曳引绳组(61)绕出曳引轮(60)后均分为第一绳组(40)和第二绳组(50),所述的第一绳组(40)和第二绳组(50)分别绕过相对应的对重返绳轮(30)后固定在绳头固定装置(7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所述的对重装置(10)两侧设置有对重导轨(200),两根对重导轨(200)之间连接有U型的对重导轨支架(210),对重装置(10)背对井道壁的一侧设有轿厢导轨(300),其特征在于:对重装置(10)下方设有对重护栏(100),对重护栏(100)包括主护板(110),主护板(110)两端对称设有多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斌钱斌江道斌冯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