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524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5:46
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包括舱盖及一对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包括动力装置、传动带、安装架及支撑杆;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具有转轴的电机及连接于电机的转轴的传动轮,所述安装架设有调节块及间隔设置于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凹陷延伸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调节块的滑槽;所述传动带穿过所述传动轮,且两端分别绕在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上;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舱盖及安装架之间。

A lifting device for car hatch cover

An elevator car cover device, including hatch and a pair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each suppor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power device, a transmission belt, the mounting bracket and the supporting rod driving wheel; the power device comprises a motor wit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to the motor, the installation wheel adjusting block and the buffer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val the adjusting piece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mounting bracket sag extended to form a corresponding to the adjusting piece chute; the belt passes through the driving wheel, and respectively about the adjusting block on both sides of the wheel lock and buffer to the regulating block; the supporting rod the rotation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cover and mount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生活的日益改善,汽车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人们对于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如今汽车舱盖开与关的操作方式不方便。现有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人为开、关舱盖时难以精准找到发动机盖锁位置;人为开、关舱盖时无法很轻松、很方便开、关舱盖(如女性力量小、个子矮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舱盖升降装置来克服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不再需要寻找盖锁的位置,操作方式简单、便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包括舱盖及一对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包括动力装置、传动带、安装架及支撑杆;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具有转轴的电机及连接于电机的转轴的传动轮,所述安装架设有调节块及间隔设置于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凹陷延伸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调节块的滑槽;所述传动带穿过所述传动轮,且两端分别绕在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上;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舱盖及安装架之间。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块包括主体部、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连接部及连接于每个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一端的固定部;所述调节块通过所述固定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的滑槽内;所述传动带穿过所述传动轮,且两端分别绕在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的主体部的两端;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块的连接部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舱盖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传动带穿过所述传动轮,且两端分别绕在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的主体部的两端的通孔内。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呈长条形;每个连接部呈圆柱形;每个固定部呈长方体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带为钢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不再需要寻找盖锁的位置,操作方式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舱盖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舱盖升降装置的舱盖与支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图3所示的调节块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100,包括舱盖10及一对支撑结构20。请一同参阅图2至图4,每个支撑结构20包括动力装置21、传动带22、安装架23及支撑杆24。所述动力装置21安装于车身(图未示)上,且包括具有转轴的电机211及连接于电机211的转轴的传动轮212。具体的,所述传动带22为钢丝。所述安装架23呈U型,且由金属材料加工制成。所述安装架23设有调节块231及间隔设置于所述调节块231两侧的缓冲轮232,所述安装架23的内壁凹陷延伸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调节块231的滑槽233;所述传动带22穿过所述传动轮212,且两端分别绕在调节块231两侧的缓冲轮232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231上;所述支撑杆24转动连接于所述舱盖10及安装架23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块231包括主体部2311、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2311两侧的连接部2312及连接于每个连接部2312远离所述主体部2311一端的固定部23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2311呈长条形;每个连接部2312呈圆柱形;每个固定部2313呈长方体状。所述调节块231通过所述固定部2313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架23的滑槽233内;所述传动带22穿过所述传动轮212,且两端分别绕在所述调节块231两侧的缓冲轮232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231的主体部2311的两端;所述支撑杆2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块231的连接部2312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舱盖10上。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231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通孔23111,所述传动带22穿过所述传动轮212,且两端分别绕在所述调节块231两侧的缓冲轮232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231的主体部2311的两端的通孔23111内。使用时,按下按钮给所述动力装置21的电机211通电,所述动力装置21的电机211带动所述传动轮212转动时,所述传动带22由所述主体部2311拉动所述调节块231,使所述调节块231通过所述固定部2313沿所述安装架23的滑槽233滑动,并带动所述支撑杆24作弧形轨迹运动。当所述动力装置21的电机211带动所述传动轮212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传动带22拉动所述主体部2311转动并带动所述支撑杆24作弧形轨迹运动使所述舱盖10打开。当所述动力装置21的电机211带动所述传动轮212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所述传动带22拉动所述主体部2311转动并带动所述支撑杆24作弧形轨迹运动使所述舱盖10关闭。这样的操作方式简单,便捷,实用。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盖及一对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包括动力装置、传动带、安装架及支撑杆;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具有转轴的电机及连接于电机的转轴的传动轮,所述安装架设有调节块及间隔设置于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凹陷延伸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调节块的滑槽;所述传动带穿过所述传动轮,且两端分别绕在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上;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舱盖及安装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舱盖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盖及一对支撑结构;每个支撑结构包括动力装置、传动带、安装架及支撑杆;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具有转轴的电机及连接于电机的转轴的传动轮,所述安装架设有调节块及间隔设置于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凹陷延伸形成有对应于所述调节块的滑槽;所述传动带穿过所述传动轮,且两端分别绕在所述调节块两侧的缓冲轮并锁付于所述调节块上;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舱盖及安装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舱盖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包括主体部、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连接部及连接于每个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一端的固定部;所述调节块通过所述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催黄胜曾勇帅张洪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