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514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银杏组织的准备、表面消毒与无菌检测、银杏组织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适用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内生真菌培养及菌株筛选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实现由微生物发酵法取代从银杏植物组织中提取杀菌活性物质的转化,提供了有效的菌种分离筛选方法及一批有效的出发菌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特别是涉及从银杏组织中分离筛选出,经发酵能产生抑制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代谢产物的内生真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名贵树种,是冰川运动遗留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属银杏科,是银杏属现存的唯一生存种。现为广泛栽培树种,具有极高的研究开发价值。银杏各组织含有抑菌物质,据报道,银杏根、茎、叶、果肉(外种皮)及果仁的提取物对供试的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但植物资源量是限制植物源杀菌剂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宿主植物与其内生微生物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的“内共生理论”,从银杏中分离筛选到产黄酮的内生真菌已有报道(王梅霞等,南京师大学报,2003,26(1)),这主要涉及医药方面的研究。但从银杏中分离筛选内生真菌,并通过发酵获得对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这在国内外还未见有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从银杏组织中,分离筛选出其代谢产物对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的方法,以达到由微生物发酵法取代从植物中提取杀菌活性物质的传统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银杏组织的准备采集银杏根、茎、叶、果肉、果仁;(2)银杏组织的表面消毒与无菌检测;将步骤(1)银杏组织经表面消毒后,直接种植于PDA培养基平皿上,置26℃~28℃恒温箱培养,从中选出表面无任何菌种生长的组织;(3)银杏组织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将步骤(2)的无菌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小片移植于PDA培养基上,置26℃~28℃恒温箱培养,至样品周围长出菌丝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态不同的菌落,经纯化后转接到PDA斜面培养基备用;(4)内生真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其各组分与每升所含的质量为蛋白胨0-5.5g、玉米粉1-8g、麸皮0-10g、可溶性淀粉0-10g、葡萄糖1-8g、黄豆饼粉1-9g、CaCO30.5-2.5g、NH4NO30.1-1.2g、MgSO40.1-0.9g、KH2PO40.1-0.9g;(5)内生真菌发酵培养将步骤(4)液体发酵培养基分装在三角瓶中,用接种钩挑取少许经步骤(3)分离纯化的内生真菌菌丝于培养瓶中,置26℃~28℃摇床,200r/min,振荡培养4~5天,发酵液经5000r/min离心10min,取发酵上清液;(6)有效菌株筛选取步骤(5)各上清液与冷却至50℃的PDA培养基按毫升体积1∶9混匀于无菌培养皿内,凝固后在每个培养基平面放1个直径为4mm的供试菌饼,置28℃培养箱培养后,计算各菌株代谢产物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7)菌种的保藏将步骤(6)筛选出的高效抑制率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保藏,备用。所述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可优化为,其各组分与每升所含的质量为蛋白胨2.5g、玉米粉3g、麸皮5g、葡萄糖4g、可溶性淀粉4g、黄豆饼粉4g、CaCO31g、NH4NO30.6g、MgSO40.1g、KH2PO40.6g;本专利技术步骤(2)和(3)所述培养基为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其组分与含量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和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1L。本专利技术步骤(6)所述供试菌饼的植物病原菌为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lindemuthianum)、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或黄瓜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均系《病原植物真菌学》中描述的与农业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病原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是本专利技术根据“内共生理论”从银杏中筛选出其代谢产物与宿主植物提取物相同或相似的,对植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这为实现由植物中提取杀菌活性物质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杀菌活性物质的转化,提供了有效的菌种分离筛选方法;二是本专利技术跟踪测定了分离到的各内生真菌菌株代谢产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从而获得有效菌株,为微生物农药的进一步研制和开发提供了一批出发菌株;三是本专利技术重视了对植物组织的前期无菌检测,并研制了银杏内生真菌适用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提高了对内生真菌分离筛选的成功率与效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从浙江长兴银杏长廊采集银杏茎组织,按下列程序进行表面消毒自来水冲洗,75%酒精漂洗5min,无菌水冲洗5次,再用升汞浸泡4min,无菌水冲洗4次;表面消毒后的茎组织直接种植于PDA培养基平皿上,置28℃恒温箱内培养,从中选出表面无任何菌种生长的茎组织;将经无菌检测的茎(取韧皮部)组织,在超净工作台条件下切割成约0.5cm×0.5cm的小片,然后将小片种植于PDA培养基平板上,置28℃恒温箱培养;当样品周围明显长出菌丝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态不同的菌落,经纯化后转接到PDA斜面培养基,备用;将上述分离得的银杏内生真菌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其培养基各组分与每升所含的质量为蛋白胨2.5g、玉米粉3g、麸皮5g、葡萄糖4g、可溶性淀粉4g、黄豆饼粉4g、CaCO31g、NH4NO30.6g、MgSO40.1g、KH2PO40.6g;将500mL液体发酵培养基分装在300mL的三角瓶中,每瓶装液量为50mL;用接种钩挑取少许斜面培养菌丝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28℃摇床,200r/min,振荡培养4天;发酵液5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弃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取上述各菌株发酵上清液1mL于无菌培养皿内,与9mL冷却至50℃的PDA培养基迅速混匀,冷却后在每个培养基平面放1个供试菌黄瓜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菌饼(直径为4mm),菌饼接于培养皿中央(培养皿直径为9cm),置28℃培养箱中培养36h,以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重复3次;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以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 结果表明编号为3、64、73、121、303、431、528、555、597、820、847、920、1012、1028菌株的代谢产物对黄瓜立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5%、36%、45%、26%、42%、47%、39%、41.5%、37.3%、54%、19.5%、59%、46%、68%。实施例2取银杏叶,按下列程序表面消毒自来水冲洗,75%酒精漂洗5min,无菌水冲洗5次,再用升汞浸泡4min,无菌水冲洗3次;表面消毒后的叶组织直接种植于PDA培养基平皿上,置27℃恒温箱内培养,从中选出表面无任何菌种生长的组织;将经无菌检测的叶片在超净工作台条件下切割成约0.5cm×0.5cm的小片,然后将小片种植于PDA平板上,置27℃恒温箱培养。当样品周围明显长出菌丝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态不同的菌落,经纯化后转接到PDA斜面培养基,备用。将上述分离得的银杏内生真菌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液体发酵培养基其各组分与每升所含的质量为蛋白胨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银杏组织的准备:采集银杏根、茎、叶、果肉、果仁;(2)银杏组织的表面消毒与无菌检测;将步骤(1)银杏组织经表面消毒后,直接种植于PDA培养基平皿上,置26℃~28℃ 恒温箱培养,从中选出表面无任何菌种生长的组织;(3)银杏组织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将步骤(2)的无菌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小片移植于PDA培养基上,置26℃~28℃恒温箱培养,至样品周围长出菌丝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态不同的菌 落,经纯化后转接到PDA斜面培养基备用;(4)内生真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其各组分与每升所含的质量为蛋白胨0-5.5g、玉米粉1-8g、麸皮0-10g、可溶性淀粉0-10g、葡萄糖1-8g、黄豆饼粉1-9g、CaCO↓[3]0.5 -2.5g、NH↓[4]NO↓[3]0.1-1.2g、MgSO↓[4]0.1-0.9g、KH↓[2]PO↓[4]0.1-0.9g;(5)内生真菌发酵培养:将步骤(4)液体发酵培养基分装在三角瓶中,用接种钩挑取少许经步骤(3)分离纯化 的内生真菌菌丝于培养瓶中,置26℃~28℃摇床,200r/min,振荡培养4~5天,发酵液经5000r/min离心10min,取发酵上清液;(6)有效菌株筛选:取步骤(5)各上清液与冷却至50℃的PDA培养基按毫升体积1∶9混匀于无 菌培养皿内,凝固后在每个培养基平面放1个直径为4mm的供试菌饼,置28℃培养箱培养后,计算各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7)菌种的保藏:将步骤(6)筛选出的高效抑制率内生真菌菌株进行保藏,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晓平申屠旭萍陈列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