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34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母接头的左端面位于插接孔的四周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框状的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外防水圈位于内防水圈的外侧并且两者均为橡胶一体成型;公接头本体成型有与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配合的防水圈安装槽;防水圈安装槽的外侧壁尺寸与外防水圈的外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的内侧壁尺寸与内防水圈的内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的左侧壁四边分别设置有平移夹紧单元;平移夹紧单元包括外侧的外平移压板和内侧的内平移压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的同步远离动作压紧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增强了防水圈安装槽与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的密闭性,防水效果好。

A waterproof wire harness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现有的线束连接器一般具有两个连接器端子,一个连接器端子与另一个连接器端子进行配合。为了保证电流的流通稳定顺畅,不管要保证其连接的稳定性,而且使用在特殊环境下的连接器,还需要做到防水,以免由于渗水而造成电路中断,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公接头包括左端的长方体状的公接头本体和右端的长方体状的公接头插设部;公接头插设部的右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线束端子孔;母接头包括长方体状的母接头本体;母接头本体的左端面上成型有与公接头插设部配合的矩形的插接孔;插接孔的右侧壁上安装有若干与线束端子孔配合的线束端子;母接头本体的左端面位于插接孔的四周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框状的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外防水圈位于内防水圈的外侧并且两者均为橡胶一体成型;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之间设置有间隙;公接头本体成型有与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配合的防水圈安装槽;防水圈安装槽的外侧壁尺寸与外防水圈的外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的内侧壁尺寸与内防水圈的内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的左侧壁四边分别设置有平移夹紧单元;平移夹紧单元包括外侧的外平移压板和内侧的内平移压板;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贴合时的宽度与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之间的间隙宽度相等;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同步分离和靠近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防水圈安装槽的左侧壁四边分别成型有矩形的滑行槽;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的左端位于滑行槽内并且滑行设置在滑行槽内;公接头本体的表面的四边分别枢接有调节驱动杆;调节驱动杆的内侧端穿过滑行槽并且调节驱动杆位于滑行槽内的部分成型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部;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分别螺接在调节驱动杆在不同的螺纹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调节驱动杆的外侧端成型有正六边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外平移压板的右端远离内平移压板的端面上成型有锯齿状的外凸块;内平移压板的右端远离外平移压板的端面上成型有锯齿状的内凸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呈Z字形;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的右部相对靠近;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的左部相对远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四个滑行槽的内侧壁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矩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外平移压板和内平移压板的同步远离动作压紧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增强了防水圈安装槽与内防水圈和外防水圈的密闭性,防水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公接头10的右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母接头20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公接头;11、公接头本体;110、防水圈安装槽;111、滑行槽;12、公接头插设部;120、线束端子孔;13、调节驱动杆;14、外平移压板;141、外凸块;15、内平移压板;151、内凸块;20、母接头;21、母接头本体;210、插接孔;22、线束端子;23、外防水圈;24、内防水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包括公接头10和母接头20;公接头10包括左端的长方体状的公接头本体11和右端的长方体状的公接头插设部12;公接头插设部12的右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线束端子孔120;母接头20包括长方体状的母接头本体21;母接头本体21的左端面上成型有与公接头插设部12配合的矩形的插接孔210;插接孔210的右侧壁上安装有若干与线束端子孔120配合的线束端子22;母接头本体21的左端面位于插接孔210的四周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框状的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外防水圈23位于内防水圈24的外侧并且两者均为橡胶一体成型;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之间设置有间隙;公接头本体11成型有与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配合的防水圈安装槽110;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外侧壁尺寸与外防水圈23的外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内侧壁尺寸与内防水圈24的内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左侧壁四边分别设置有平移夹紧单元;平移夹紧单元包括外侧的外平移压板14和内侧的内平移压板15;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贴合时的宽度与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之间的间隙宽度相等;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同步分离和靠近设置。如图1~图3所示,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左侧壁四边分别成型有矩形的滑行槽111;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的左端位于滑行槽111内并且滑行设置在滑行槽111内;公接头本体11的表面的四边分别枢接有调节驱动杆13;调节驱动杆13的内侧端穿过滑行槽111并且调节驱动杆13位于滑行槽111内的部分成型有旋向相反的螺纹部;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分别螺接在调节驱动杆13在不同的螺纹部。如图1、图3所示,调节驱动杆13的外侧端成型有正六边形。如图1、图2所示,外平移压板14的右端远离内平移压板15的端面上成型有锯齿状的外凸块141;内平移压板15的右端远离外平移压板14的端面上成型有锯齿状的内凸块151。如图1、图2所示,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呈Z字形;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的右部相对靠近;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的左部相对远离。如图3所示,四个滑行槽111的内侧壁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完整的矩形。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的工作原理:初始状态: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的右部相互贴合;当公接头10和母接头20插接时,四组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穿过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的间隙,当公接头10和母接头20完全插接时,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的右端与母接头本体21的左端面抵触,然后分别拧动四个调节驱动杆13,这样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相对同步相对远离,这样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分别压迫外防水圈23和内防水圈24,最终防水圈安装槽110与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紧贴,这样起到防水作用,并且防水效果好。以上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接头(10)和母接头(20);公接头(10)包括左端的长方体状的公接头本体(11)和右端的长方体状的公接头插设部(12);公接头插设部(12)的右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线束端子孔(120);母接头(20)包括长方体状的母接头本体(21);母接头本体(21)的左端面上成型有与公接头插设部(12)配合的矩形的插接孔(210);插接孔(210)的右侧壁上安装有若干与线束端子孔(120)配合的线束端子(22);母接头本体(21)的左端面位于插接孔(210)的四周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框状的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外防水圈(23)位于内防水圈(24)的外侧并且两者均为橡胶一体成型;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之间设置有间隙;公接头本体(11)成型有与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配合的防水圈安装槽(110);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外侧壁尺寸与外防水圈(23)的外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内侧壁尺寸与内防水圈(24)的内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左侧壁四边分别设置有平移夹紧单元;平移夹紧单元包括外侧的外平移压板(14)和内侧的内平移压板(15);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贴合时的宽度与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之间的间隙宽度相等;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同步分离和靠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移压紧式的防水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接头(10)和母接头(20);公接头(10)包括左端的长方体状的公接头本体(11)和右端的长方体状的公接头插设部(12);公接头插设部(12)的右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线束端子孔(120);母接头(20)包括长方体状的母接头本体(21);母接头本体(21)的左端面上成型有与公接头插设部(12)配合的矩形的插接孔(210);插接孔(210)的右侧壁上安装有若干与线束端子孔(120)配合的线束端子(22);母接头本体(21)的左端面位于插接孔(210)的四周的部分设置有矩形框状的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外防水圈(23)位于内防水圈(24)的外侧并且两者均为橡胶一体成型;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之间设置有间隙;公接头本体(11)成型有与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配合的防水圈安装槽(110);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外侧壁尺寸与外防水圈(23)的外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内侧壁尺寸与内防水圈(24)的内侧表面尺寸相同;防水圈安装槽(110)的左侧壁四边分别设置有平移夹紧单元;平移夹紧单元包括外侧的外平移压板(14)和内侧的内平移压板(15);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贴合时的宽度与内防水圈(24)和外防水圈(23)之间的间隙宽度相等;外平移压板(14)和内平移压板(15)同步分离和靠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