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结构、扫路机及动力系统装卸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3868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载结构、扫路机及动力系统装卸方法,承载结构包括:底盘框架(1)、底盘支架(2)和翻转架(3),所述底盘支架(2)固定在所述底盘框架(1)上,并与所述底盘框架(1)共同形成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的容置空间,所述翻转架(3)位于所述底盘支架(2)上方,且所述翻转架(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底盘支架(2)的上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支架(2)在所述底盘支架(2)的上方翻转预设角度。当需要装拆动力系统时,操作人员可将翻转架从底盘支架上方翻开,然后就能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这样翻转结构可以为动力系统安装提供便利的空间,简化动力系统的安装,因此能够降低了动力系统的选择限制,扩大了动力系统选用范围。

Loading structure, scavenger and power system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earing structure, road sweeping machine power system and handling method, the bear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chassis frame (1), (2) chassis bracket and a turnover frame (3), the chassis bracket (2) fixed on the chassis frame (1), and the chassis frame (1) forme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power system containing space, the turning frame (3) is positioned on the chassis bracket (2) above, and the turning frame (3) hinged on the chassis and the upper bracket (2), with respect to the chassis bracket (2) in the the chassis bracket (2) above the preset angle flip. When the power system is needed, the operator can turn the flipper over the chassis and then install the power system. Such a turnover structure can provide convenient space for power system installation and simplify the installation of power system, so it can reduce the selection limitation of power system and expand the selection scope of pow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载结构、扫路机及动力系统装卸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结构、扫路机及动力系统装卸方法。
技术介绍
扫路机是一种小型扫路设备,适用于狭窄街道、胡同、人行道、广场、公园等场合,并常同时配置多种功能,例如利用前置附件实现草坪修剪、清扫、除雪等功能,利用后置附件实现垃圾箱、撒布机、承载平台等功能。基于扫路机的应用场合特性,扫路机通常具有体积小、布置紧凑、灵活、节能、有封闭驾驶室等特点。因此,扫路机会因受空间限制而主要在后车布置各种各样的功能部件。而根据功能部件的不同和布置方式,其后车承载结构往往需要满足多方面的要求,例如后车动力装置安装、维修维护、垃圾箱承载、后车机具附件更换等。现有的后车承载支架多为固定式,支架内部空间很有限,一般只能选用小型发动机。相比进口发动机,同等国产发动机价格低廉但尺寸要大,小空间很大程度限制了动力系统的选用;此外,安装时必须从上或从侧面空间放入车架内侧,空间小安装困难;且后续维修保养很不方便。另外,垃圾箱承载支架以固定方式焊接或安装在底盘上,对于垃圾箱容积和载重量较大的扫路机来说,垃圾箱体的举升油缸尺寸也相对较大,因此无法与举升支架与垃圾箱体一起布置在上车。因此,拆卸箱体时,需要先将举升支架下铰点拆开,再将内侧的举升油缸上铰点拆开,才能拆卸垃圾箱体。而此时举升油缸需搁置在底盘承载架上,拆卸很麻烦,限制了后车多功能机具的快速更换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承载结构、扫路机及动力系统装卸方法,能够降低动力系统的选择限制,简化动力系统的安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结构,包括:底盘框架、底盘支架和翻转架,所述底盘支架固定在所述底盘框架上,并与所述底盘框架共同形成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的容置空间,所述翻转架位于所述底盘支架上方,且所述翻转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底盘支架的上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支架在所述底盘支架的上方翻转预设角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盘支架的上部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并能够对上装总成形成支撑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能够与所述上装总成形成可拆卸的连接,以实现所述上装总成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的整体拆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的一端与所述上装总成形成易拆式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装总成形成固定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易拆式连接包括基于插销的插销连接或基于搭扣的搭扣连接,和/或所述固定连接包括基于螺栓的螺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包括两个侧梁和连接所述两个侧梁的多个连接梁,所述两个侧梁能够对上装总成形成支撑作用,所述两个侧梁的同一侧端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底盘支架的上部设置的铰接座上,所述两个侧梁和/或所述多个连接梁与所述底盘支架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梁具有能够与所述上装总成滑动配合的滑动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梁上还设有定位部,能够在与所述上装总成进行连接时对所述上装总成进行定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侧梁,且相对于所述两个侧梁的承载表面向上凸起的定位凸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包括设有销轴孔的耳板结构,所述耳板结构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上装总成的内凹区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扫路机,包括:上装总成和前述的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设置在所述扫路机的后部,且所述翻转架的一端位于靠近所述扫路机的后部一侧,所述上装总成通过所述翻转架进行支撑,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整体拆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装总成包括垃圾箱体、举升支架和举升油缸,所述垃圾箱体安装在所述举升支架的上部,所述举升油缸连接在所述垃圾箱体和所述举升支架之间,且位于靠近所述扫路机的后部一侧,能够驱动所述垃圾箱体相对于所述举升支架向后方翻转预设角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举升支架采用下沉式结构,所述举升油缸的下端低于所述举升支架与所述翻转架的支撑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与翻转架的一端铰接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包括设有销轴孔的耳板结构,所述耳板结构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举升支架上连接所述举升油缸的下端的内凹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举升支架包括水平框架和支杆,所述支杆垂直连接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后端,所述支杆的下端位于所述水平框架的下方,并与所述举升油缸的一端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包括具有定位部的两个侧梁,所述举升支架上还设有与所述定位部配合的定位结构,以实现所述举升支架相对于所述翻转架的定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前述的扫路机的动力系统装卸方法,包括:将所述上装总成从所述翻转架上整体拆下;将所述翻转架相对于所述底盘支架在所述底盘支架的上方向后侧翻转预设角度;从所述底盘支架的上方向所述容置空间装入或拆出所述动力系统。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底盘支架的上方设置了可上方翻转预设角度的翻转架,且底盘支架与底盘框架共同形成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的容置空间,当需要安装或拆卸动力系统时,操作人员可将翻转架从底盘支架上方翻开,然后就能够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这样翻转结构可以为动力系统安装提供便利的空间,简化动力系统的安装,因此能够降低了动力系统的选择限制,扩大了动力系统选用范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承载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翻转架处于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扫路机的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扫路机实施例中的上装总成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图4实施例中上装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承载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的翻转架的翻转状态,本实施例中的承载结构包括:底盘框架1、底盘支架2和翻转架3。底盘支架2固定在底盘框架1上,并与底盘框架1共同形成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的容置空间S。翻转架3位于底盘支架2上方,且翻转架3的一端铰接在底盘支架2的上部,能够相对于底盘支架2在底盘支架2的上方翻转预设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底盘支架的上方设置了可上方翻转预设角度的翻转架,而底盘支架与底盘框架共同形成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的容置空间。相比于现有的固定式底盘承载支架只能将动力系统从上面或侧面的车架间隙放入车架内侧的限制,本实施例在需要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时,可以将翻转架从底盘支架上方向上翻开,并从底盘支架的开放顶部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这样就可以实现较大尺寸的动力系统的便利安装,降低动力系统的选择限制,扩大了动力系统选用范围。对于目前国产发动机尺寸较大但价格低廉的现状,本实施例可以实现此类发动机的安装,并且也未为动力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后续维护空间。翻转架3除了可在铰接端实现相对于底盘支架2的翻转之外,其另一端还可以与底盘支架2的上部形成可拆卸的连接,以便在需要时可以整体卸下。翻转架3设置在底盘支架2的上方,还能够对上装总成形成支撑作用。为了使翻转架3对上装总成的支撑更加稳定,且便于拆装,可以将翻转架3与上装总成形成可拆卸的连接,以实现上装总成相对于承载结构的整体拆装。当使用者需要在底盘上安装上装总成,或者更换新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承载结构、扫路机及动力系统装卸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框架(1)、底盘支架(2)和翻转架(3),所述底盘支架(2)固定在所述底盘框架(1)上,并与所述底盘框架(1)共同形成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的容置空间,所述翻转架(3)位于所述底盘支架(2)上方,且所述翻转架(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底盘支架(2)的上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支架(2)在所述底盘支架(2)的上方翻转预设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框架(1)、底盘支架(2)和翻转架(3),所述底盘支架(2)固定在所述底盘框架(1)上,并与所述底盘框架(1)共同形成用于安装动力系统的容置空间,所述翻转架(3)位于所述底盘支架(2)上方,且所述翻转架(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底盘支架(2)的上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支架(2)在所述底盘支架(2)的上方翻转预设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3)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盘支架(2)的上部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并能够对上装总成形成支撑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3)能够与所述上装总成形成可拆卸的连接,以实现所述上装总成相对于所述承载结构的整体拆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3)的一端与所述上装总成形成易拆式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装总成形成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拆式连接包括基于插销的插销连接或基于搭扣(4)的搭扣连接,和/或所述固定连接包括基于螺栓(5)的螺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3)包括两个侧梁(31)和连接所述两个侧梁(31)的多个连接梁(32,33,34),所述两个侧梁(31)能够对上装总成形成支撑作用,所述两个侧梁(31)的同一侧端部通过销轴(6)铰接在所述底盘支架(2)的上部设置的铰接座(21)上,所述两个侧梁(31)和/或所述多个连接梁(32,33,34)与所述底盘支架(2)形成可拆卸的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梁(31)具有能够与所述上装总成滑动配合的滑动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梁(31)上还设有定位部,能够在与所述上装总成进行连接时对所述上装总成进行定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侧梁(31),且相对于所述两个侧梁(31)的承载表面向上凸起的定位凸块(35)。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21)包括设有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英胡松松康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