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3523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包括:就地控源截污,对进入水体的污染点源进行截流纳管收集;就地收集治理,是在污染水体周围选址建污水处理装置将污水统一收集进池处理;就地补充水源,是将收集到的污水经处理装置系统处理达标后的水补充到在治理的水体中;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是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治理与修复。该系统完善现有技术在实际的污染水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单一、脱节问题,从污染水体形成的源头开始治理:就地控源截污纳管收集、就地建污水处理装置收集处理、就地将处理达标后的水做为治理水体的补充水源、就地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原位治理与修复。完全做到了污水收集治理、变废为宝的治理目标,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水体自净功能提供一条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技术路径。

Treatment of polluted water body for restoration of water ecosystem by four in one integrated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including four in on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in place, with a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repair water ecological system: local pollutant source control, the 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to the water interception sewer collection; local governance is collected,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sewage treatment pool into the unified collection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in situ; add water, will be collected sewage treatment compliance after water is added to the system in the governance of water; in situ remediation of water, is carried out in situ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water. The system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n pollution control work in the actual single, divorced, formed from the source of water pollution to Governance: local source control interception sewer collection, on-site construc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 collection and handling, in situ treatment standards of water as a supplementary water source, water governance in situ on the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water. We have achieved the goal of sewage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and turning waste into treasure, providing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 path for the treat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storation of water self purific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还涉及该系统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在对污染水体治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方案,从治理的方法与手段上看各不相同,但就最终的结果来说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治理后的效果不能稳定保持,一两年后水体又出现恶变,形成反复治理、效果却始终不近如人意。人类社会亟待需要研发出水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于一体的持续、高效、稳定的污染水体治理与修复系统及构建方法。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包括:就地控源截污,是对进入水体的污染点源进行截流纳管收集;就地收集治理,是在污染水体周围选址建污水处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保护点】
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就地控源截污,是对进入水体的污染点源进行截流纳管收集;就地收集治理,是在污染水体周围选址建污水处理装置将污水统一收集进池处理;就地补充水源,是将收集到的污水经处理装置系统处理达标后的水补充到在治理的水体中;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是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治理与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1.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就地控源截污,是对进入水体的污染点源进行截流纳管收集;就地收集治理,是在污染水体周围选址建污水处理装置将污水统一收集进池处理;就地补充水源,是将收集到的污水经处理装置系统处理达标后的水补充到在治理的水体中;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是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治理与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纳管收集的管道采用提升泵动力提升或放坡自流的技术工艺将收集的污水管道接入到污水处理装置系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系统具体为:V池:在地面以下建一配套水池,池长四分之三处设一导流墙,墙上预留导流孔,用直径与导流孔大小配套的排水管安装在导流墙上的导流孔中,进水口再安装一个小弯头,使污水在池内停留并进行接种发酵;在导流墙的前面,导流管进水口处建一组直立生物填料架;U池:建造一配套的水池,在池长三分之二处设立一道隔墙将池体分隔为大池和小池,墙体与池底连接处分别预留两个孔,其中一个安装连接压缩空气送气管道,另外一个孔连接引流管;在大池即U池三分之二池内安装压缩空气送气管道,在送气管道上一微孔气体扩散头,再在池底安装一道变径变向引流管,从大池内引入到小池即U池三分之一池里,再把小池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污泥池,用于收集污泥,另一部分将大池里的引流管引入池内,引流管管底错位开两排引流孔,在该引流管出池壁外处加装一个调控阀;在小池内有效水深三分之二处,安装泥水分离管组件,在该组件上面再安装清水收集滤管,在该组件下面安装气体搅动污泥装置;小池底安装污泥收集管与调控排泥泵连接;N池:分别按百分之三的坡降建急流渠和按百分之一的坡降建缓流渠,在急流渠和缓流渠之间连接处建污泥沉淀直立生物菌膜池,污泥沉淀直立生物菌膜池的池长大于急流渠和缓流渠的总宽,在污泥沉淀直立生物菌膜池中建一道隔墙,形成一个进水池和一个出水池,在墙高三分之二处留一个过水孔,在出水池内安装生物填料架,在急流渠和缓流渠的渠底形成一个自然生物菌膜网,并与污泥沉淀直立生物菌膜池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式的污水处理生物菌膜网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补充水源是将收集到的污水经处理装置系统处理达标后的水通过铺设管道输送到在治理的污染水体上游做为水体的补充水源,所述铺设的补水管道采用提升泵动力提升或放坡自流的技术工艺将处理达标后的水做为补充水源补充到在治理的水体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的技术工艺如下一种或几种技术方案来运行;所述的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的技术工艺其中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该系统使用软体材料作为水体治理的构筑物箱体材料,采用发泡材料作为构筑物漂浮结构载体,将箱体分隔为空气洗水池、泥水分离池和清水池三个部分,配套气液雾化喷射水体复氧修复装置,将整套处理系统直接安置在待处理水体中;所述气液雾化喷射水体复氧修复装置包括安装在构筑物漂浮结构载体上的气液雾化喷枪和安装在清水池内的增压泵,通过连通管将增压泵和气液雾化喷枪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的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的技术工艺其中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包括曝气装置和填料支架,还包括经浮体连接器固连在一起的外环漂浮载体和内环漂浮载体,所述内环漂浮载体位于外环漂浮载体的内侧;所述填料支架悬挂于外环漂浮载体底部,所述填料支架与生物填料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生物填料的另一端装有挂坠,所述生物填料围成外层生物膜滤网体;所述内环漂浮载体外侧悬挂尼龙网、并围成内层曝气好氧区;所述内环漂浮载体内侧悬挂有一组竖直升降导柱,所述各升降导柱底部与同一水平框架固连;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于水平框架上的曝气管道,所述曝气管道进气口经进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通,所述曝气管道排空口与空气排空装置连通;所述的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的技术工艺其中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包括主载体,所述主载体周围设有第一环形浮体串,所述第一环形浮体串的底部悬挂有第一生物填料,所述第一生物填料上载有好氧微生物,所述第一环形浮体串、第一生物填料及其上的好氧微生物共同构成第一圈HY微生物膜体区;所述第一环形浮体串的外侧经固定支架固连有第二环形浮体串,所述第一、第二环形浮体串之间形成第二圈空气洗水区,所述第二圈空气洗水区内设有一组进气端与空气压缩机连通的空气输送管道,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的出气端与空气输送横管连通,所述空气输送横管围成框形,所述框形内侧均匀安装有中间横管形成管网;所述空气扩散装置间隔分布在空气输送横管和中间横管上;所述空气输送管道、空气输送横管和中间横管形成的管网、以及空气扩散装置共同构成第二圈空气洗水区;所述第二环形浮体串底部悬挂有第二生物填料,所述第二生物填料上载有好氧微生物,所述第二环形浮体串、第二生物填料及其上的好氧微生物共同构成第三圈HY微生物膜体区;所述第二环形浮体串的外侧经固定支架固连有第三环形浮体串,第二、第三环形浮体串之间形成第四圈水生游水动物区;所述第四圈水生游水动物区内设有由网制成的网箱,水生游水动物置于网箱内;所述第三环形浮体串底部悬挂有第三生物填料,所述第三生物填料的上部载有好氧微生物、下部载有厌氧微生物,所述第三环形浮体串、第三生物填料及其上的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共同构成第五圈HQY2微生物膜体区;所述第二圈空气洗水区的浮体支架上还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经管路与设于第三环形浮体串上的排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水管道设有一组喷洒头,所述喷洒头的喷洒方向为第三环形浮体串的外侧;所述潜水泵、排水管道、喷洒头共同构成生物菌混合液播撒水体修复区;所述污染水体的底部安置有底栖贝类动物,形成底栖贝类动物区;所述污染水体靠近岸堤处安置有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生态净化区;所述的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的技术工艺其中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包括有载体、机动操控单元、气耘装置单元和生物菌膜滤装置,所述的载体是用钢材或玻璃钢材料制成的可飘浮水上的船型载体,载体分为船头和船身两个功能区,两个功能区由牵引柱连接,船头功能区设置机动操控单元,船身功能区设置气耘装置单元,所述的机动操控单元包括有操控驾驶仓、控制装置及水下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安装在操控驾驶仓內,水下探测装置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操控台上的监控视频和操控装置连接;所述的气耘装置单元包括有动力装置、空气压缩风机、空气螺旋推流器、空气输送管道和摇控自行升降式空气推流调节框架,其中空气压缩风机出风管道固定在摇控自行升降式空气推流调节框架上与空气螺旋推流器连接;所述的生物菌膜滤装置是在气耘装置单元载体下面的紧固件上固定生物填料支架,填料支架上悬挂生物填料,构成生物菌膜滤网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的技术工艺还包括对河道的内污染源污泥的清淤。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理污染水体修复水体生态系统用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就地治理与修复水体的技术工艺还包括在河道下游设立提升泵站、铺设管道将补充的水源提升到河道上游并且使河道水体循环流动起来。8.一种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四位一体就地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污染点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污染水体的体量、水文地质条件,分别对各排入水体的污染源进行铺管截流收集,统一接并到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主管;第二步、在污染水体多个污染源的下游沿岸选择合适的场地建一个或多个污水处理装置对收集过来的污水进行处理;第三步、污水处理系统装置的处理技术工艺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组织施工构建:V池的构建:在地面以下建一配套水池,池长四分之三处设一导流墙,墙上预留导流孔,用直径与导流孔大小配套的排水管安装在导流墙上的导流孔中,进水口再安装一个小弯头,用于控制出水方向,使污水在池内停留并进行接种发酵;在导流墙的前面,导流管进水口处建一组直立生物填料架;U池的构建:建造一配套的水池,在池长三分之二处设立一道隔墙将池体分隔为大池和小池,墙体与池底连接处分别预留两个孔,其中一个安装连接压缩空气送气管道,另外一个孔连接引流管;在大池即U池三分之二池内安装压缩空气送气管道,在送气管道上一微孔气体扩散头,再在池底安装一道变径变向引流管,从大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新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