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M线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415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M线检测仪,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与2M线的芯线配合的第一检测电路,还设置有与2M线的屏蔽层配合的第二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二检测电路间连接有报警电路,机体上具有插座;第一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一电源,且第一电源与芯线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电源与芯线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源,第二电源与屏蔽层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二电源与屏蔽层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四发光二极管;报警电路上设置有警示发光二极管和警报装置。该2M线检测仪的操作简便易行且检测精确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M线检测仪
本技术涉及2M线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2M线检测仪。
技术介绍
2M线是一种常见的线缆,而实际使用过程中,2M线缆头焊接后通常需要对其焊接质量进行检测。现有的2M线缆头检测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万用表,且检测过程中不仅需要操作人员紧盯被检测的2M线缆头检测点,还需要观察万用表的显示情况,单人操作难度极大,通常需要两个操作人员配合完成;同时,由于2M线缆头的接触面较小,检测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视力要求较高,且操作过程中要求手部动作平稳,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检测操作难度,此外,单个设备中所使用的2M线缆头数量较多,因此单次作业的2M线缆头检测工作量极大,劳动强度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易行且检测精确高效的2M线检测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M线检测仪,该2M线检测仪的操作简便易行且检测精确高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2M线检测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与2M线的芯线配合的第一检测电路,还设置有与2M线的屏蔽层配合的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间连接有报警电路,所述机体上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连通并与2M线缆头插装适配的插座;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一电源,2M线的芯线的两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的上游和下游,且所述第一电源与芯线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源与芯线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源,2M线的屏蔽层的两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的上游和下游,且所述第二电源与屏蔽层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电源与屏蔽层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报警电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源之间,所述报警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上游,且所述报警电路上设置有警示发光二极管和警报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上游、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下游、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上游以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下游分别设置有稳压电阻。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一缓冲开关,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二缓冲开关。优选地,所述警报装置为蜂鸣器。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2M线检测仪,其使用过程中,将被检测的2M线缆头插入所述插座内,使2M线的芯线接入第一检测电路内形成芯线环路并使2M线的屏蔽层接入第二检测电路内形成屏蔽层环路,若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均正常亮起,则说明芯线连接正常,若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均未亮起,则说明芯线存在断点,无法正常连接;若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四发光二极管均正常亮起,则说明屏蔽层连接正常,若第三发光二极管和第四发光二极管均未亮起,则说明屏蔽层存在断点,无法正常连接;在确定芯线和屏蔽层均正常连接的状态下,若警示发光二极管未亮起且警报装置未发出报警信号,则说明芯线与屏蔽层间不存在短路现象,则该2M线检测正常,若警示发光二极管亮起且警报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则说明芯线与屏蔽层间存在短路现象,本次检测结束且当前被测2M线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整个检测结束后,仅需将被测2M线缆头由插座内拔出即可。所述2M线检测仪的整个操作过程仅需实施2M线缆头与插座间的插拔操作即可完成检测作业,操作过程简便易行,操作效率较高,且检测过程严谨,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本技术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上游、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下游、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上游以及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的下游分别设置有稳压电阻。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稳压电阻能够有效调整各电路内的电压,以匹配不同设备的接入测试需要,避免电压过高或其他异常现象对电路内相关组件的影响,保证电路相关组件稳定运行,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检测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2M线检测仪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2M线检测仪,该2M线检测仪的操作简便易行且检测精确高效。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2M线检测仪的电路图。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2M线检测仪,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与2M线的芯线21配合的第一检测电路11,还设置有与2M线的屏蔽层22配合的第二检测电路12,第一检测电路11与第二检测电路12间连接有报警电路13,机体上具有分别与第一检测电路11和第二检测电路12连通并与2M线缆头插装适配的插座;第一检测电路11上设置有第一电源111,2M线的芯线21的两连接点分别位于第一电源111的上游和下游,且第一电源111与芯线21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一发光二极管112,第一电源111与芯线21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113;第二检测电路12上设置有第二电源121,2M线的屏蔽层22的两连接点分别位于第二电源121的上游和下游,且第二电源121与屏蔽层22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三发光二极管122,第二电源121与屏蔽层22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四发光二极管123;报警电路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发光二极管112与第一电源111之间,报警电路1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发光二极管122的上游,且报警电路13上设置有警示发光二极管131和警报装置132。使用过程中,将被检测的2M线缆头插入插座内,使2M线的芯线21接入第一检测电路11内形成芯线环路并使2M线的屏蔽层22接入第二检测电路12内形成屏蔽层环路,若第一发光二极管112和第二发光二极管113均正常亮起,则说明芯线21连接正常,若第一发光二极管112和第二发光二极管113均未亮起,则说明芯线21存在断点,无法正常连接;若第三发光二极管122和第四发光二极管123均正常亮起,则说明屏蔽层22连接正常,若第三发光二极管122和第四发光二极管123均未亮起,则说明屏蔽层22存在断点,无法正常连接;在确定芯线21和屏蔽层22均正常连接的状态下,若警示发光二极管131未亮起且警报装置132未发出报警信号,则说明芯线21与屏蔽层22间不存在短路现象,则该2M线检测正常,若警示发光二极管131亮起且警报装置132发出报警信号,则说明芯线21与屏蔽层22间存在短路现象,本次检测结束且当前被测2M线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整个检测结束后,仅需将被测2M线缆头由插座内拔出即可。所述2M线检测仪的整个操作过程仅需实施2M线缆头与插座间的插拔操作即可完成检测作业,操作过程简便易行,操作效率较高,且检测过程严谨,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进一步地,第一发光二极管112的上游、第二发光二极管113的下游、第三发光二极管122的上游以及第四发光二极管123的下游分别设置有稳压电阻14。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稳压电阻14能够有效调整各电路内的电压,以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2M线检测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2M线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与2M线的芯线配合的第一检测电路,还设置有与2M线的屏蔽层配合的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间连接有报警电路,所述机体上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连通并与2M线缆头插装适配的插座;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一电源,2M线的芯线的两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的上游和下游,且所述第一电源与芯线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源与芯线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源,2M线的屏蔽层的两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的上游和下游,且所述第二电源与屏蔽层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电源与屏蔽层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四发光二极管;所述报警电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电源之间,所述报警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上游,且所述报警电路上设置有警示发光二极管和警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M线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与2M线的芯线配合的第一检测电路,还设置有与2M线的屏蔽层配合的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间连接有报警电路,所述机体上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连通并与2M线缆头插装适配的插座;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一电源,2M线的芯线的两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的上游和下游,且所述第一电源与芯线的上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源与芯线的下游连接点间设置有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源,2M线的屏蔽层的两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的上游和下游,且所述第二电源与屏蔽层的上游连接点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中李金格潘立巍杨广涛孟继军范孝民潘立峰李旺李银涛袁卫国刘超付薇薇门宝霞付新瑞田波范士清吴光辉管天宇赵梦莹杨国旗宋伟杨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