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3948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本平台的分隔板将工作台分隔成嗅辨区和配气区,环形气样传输带设于工作台并贯通嗅辨区和配气区,若干挡板间隔垂直设于嗅辨区形成六个工位,若干作答按钮设于六个工位,充气台和控制台设于配气区,若干光电开关设于六个工位、充气台和控制台位置并且位于环形气样传输带上方,充气台包括设有充气嘴和净化装置的空气泵,控制台包括稀释装置、PLC控制器和智能终端,若干光电开关和若干作答按钮电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环形气样传输带的驱动电机、空气泵和稀释装置电连接并且与智能终端通讯连接。本平台提高嗅辨分析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无污染和残留,确保嗅辨分析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
本技术涉及环境空气与污染源空气的嗅辨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环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臭味也逐渐成为了环境检测的重要指标。根据GB/T14675-1993《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现有嗅辨实验室大多采用人工传递气袋、人工表达结果、人工记录答案及计算臭气浓度的纯手工方式。在某些进口的类似设备中,取消了嗅辨气袋,采用不锈钢管路传输气体,然后在出口处进行嗅辨,该类设备在高浓度的污染源嗅辨时管路容易产生污染和残留,对下一次的嗅辨分析影响较大,严重影响臭气浓度的测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本平台克服了纯手工嗅辨方式以及管路传输气体嗅辨方式的缺陷,提高了嗅辨分析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无污染和残留,确保嗅辨分析的准确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包括工作台、分隔板、环形气样传输带、若干光电开关、若干作答按钮、若干挡板、充气台和控制台,所述分隔板垂直设于所述工作台台面并将工作台分隔成嗅辨区和配气区,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设于所述工作台台面并贯通所述嗅辨区和配气区,所述若干挡板间隔垂直设于所述嗅辨区形成六个工位,所述若干作答按钮分别设于所述六个工位,所述充气台和控制台分别设于所述配气区,所述若干光电开关分别设于所述六个工位、充气台和控制台位置并且位于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上方,所述充气台包括空气泵、充气嘴和净化装置,所述充气嘴和净化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空气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控制台包括稀释装置、PLC控制器和智能终端,所述若干光电开关和若干作答按钮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的驱动电机、空气泵和稀释装置电连接并且与智能终端通讯连接。进一步,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在所述嗅辨区和配气区分别为嗅样传输带和制样传输带,所述嗅样传输带与制样传输带两侧分别连接回样传输带和送样传输带。进一步,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是食品级无味皮带。由于本技术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平台的分隔板将工作台分隔成嗅辨区和配气区,环形气样传输带设于工作台并贯通嗅辨区和配气区,若干挡板间隔垂直设于嗅辨区形成六个工位,若干作答按钮设于六个工位,充气台和控制台设于配气区,若干光电开关设于六个工位、充气台和控制台位置并且位于环形气样传输带上方,充气台包括设有充气嘴和净化装置的空气泵,控制台包括稀释装置、PLC控制器和智能终端,若干光电开关和若干作答按钮电连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环形气样传输带的驱动电机、空气泵和稀释装置电连接并且与智能终端通讯连接。本平台克服了纯手工嗅辨方式以及管路传输气体嗅辨方式的缺陷,提高了嗅辨分析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无污染和残留,确保嗅辨分析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包括工作台1、分隔板2、环形气样传输带3、若干光电开关4、若干作答按钮5、若干挡板6、充气台7和控制台8,所述分隔板2垂直设于所述工作台1台面并将工作台1分隔成嗅辨区11和配气区12,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3设于所述工作台1台面并贯通所述嗅辨区11和配气区12,所述若干挡板6间隔垂直设于所述嗅辨区11形成六个工位,所述若干作答按钮5分别设于所述六个工位,所述充气台7和控制台8分别设于所述配气区12,所述若干光电开关4分别设于所述六个工位、充气台7和控制台8位置并且位于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3上方,所述充气台7包括空气泵71、充气嘴72和净化装置73,所述充气嘴72和净化装置73分别设于所述空气泵71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控制台8包括稀释装置81、PLC控制器82和智能终端83,所述若干光电开关4和若干作答按钮5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82,所述PLC控制器82与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3的驱动电机、空气泵71和稀释装置81电连接并且与智能终端83通讯连接。优选的,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3在所述嗅辨区11和配气区12分别为嗅样传输带31和制样传输带32,所述嗅样传输带31与制样传输带32两侧分别连接回样传输带33和送样传输带34。优选的,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3是食品级无味皮带。采用食品级无味皮带避免在嗅辨时串味,确保嗅辨的准确性。本平台使用嗅辨专用气袋,一次性使用无二次污染,工作台采用分隔板划分为嗅辨区和配气区,使用环形气样传输带传输气袋代替人工手动传递,环形气样传输带的传递与到位依靠PLC控制器和光电开关控制,取消配气人员往返送样过程,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嗅辨区具有六个嗅样工位,每个工位左右有挡板隔开,确保了嗅辨员各自分析作答的独立空间,消除嗅辨员之间主观因素的干扰,各工位嗅辨员的所有答案均以按钮作答,答案通过按钮经PLC控制器传输至智能终端,由智能终端直接生成分析结果与并记录原始数据,避免分析后续手工计算误差,提升效率,并且直传实验室智能终端系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本平台在污染源分析时,充气台充六组无臭气袋(以A,B,C为一组置于周转箱)经环形气样传输带传递至主控台。主控台每组挑选其中一只气袋按规定稀释倍数冲入样品,并在智能终端系统内录入答案,由PLC控制器与光电开关控制,将六组气袋依次传到六个工位。六位嗅辩员各自嗅辨并按钮作答。当嗅辨员完成作答且前一个工位的光电开关上无气袋时则环形气样传输带向前传输;充气台回收旧气袋,并将新的无臭气袋传输至主控台,主控台根据本轮嗅辨结果对气袋进行稀释,稀释后将气袋置于环形气样传输带,PLC控制器依据上一轮嗅辨结果,控制光电开关和环形气样传输带将稀释气袋传输给上一轮嗅辨正确的工位,直至无人嗅辨正确为止。上轮作答错误的则由主控台稀释新的气袋,并由PLC控制器传输至上一轮错误的工位开始下一个样品的分析;智能终端根据多轮嗅辨答案给出最终嗅辨结果。本平台在环境空气分析时,充气台充六组无臭气袋(以A,B,C为一组置于周转箱)并通过环形气样传输带传递至主控台,主控台每组挑选其中一只气袋按规定稀释倍数冲入样品后,在智能终端系统内录入答案后置于环形气样传输带。由PLC控制器与光电开关控制,环形气样传输带将六组气袋依次传到六个工位。六位嗅辩员各自嗅辨并按钮作答,按钮信号经PLC控制器传输至智能终端并存储,当嗅辨员完成作答且每个工位的光电开关检测到无气袋时环形气样传输带向前传输,已完成嗅辨的气袋传输至充气台回收,同时将新的一轮无臭气袋传递至主控台,依次类推直至完成多轮嗅辨,智能终端综合多轮嗅辨的嗅辨员答案,自动计算并给出最终嗅辨结果。本平台气袋的传输完全由光电开关及PLC控制器控制环形气样传输带实现,极大提升了嗅辨作业效率;嗅辨作答以按钮代替以往的举牌、口述等,消除了嗅辨员之间的主观因素影响造成的结果误差;嗅辨后作答结果通过PLC控制器直接传输进入智能终端系统并完成计算,大幅度提升的后续数据处理效率。同时依然采用气袋传输气体,避免了不锈钢管路存在高浓度残留及二次污染的可能。本平台完全符合GB/T14675-1993的嗅辨要求,确保嗅辨分析的准确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本平台包括工作台、分隔板、环形气样传输带、若干光电开关、若干作答按钮、若干挡板、充气台和控制台,所述分隔板垂直设于所述工作台台面并将工作台分隔成嗅辨区和配气区,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设于所述工作台台面并贯通所述嗅辨区和配气区,所述若干挡板间隔垂直设于所述嗅辨区形成六个工位,所述若干作答按钮分别设于所述六个工位,所述充气台和控制台分别设于所述配气区,所述若干光电开关分别设于所述六个工位、充气台和控制台位置并且位于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上方,所述充气台包括空气泵、充气嘴和净化装置,所述充气嘴和净化装置分别设于所述空气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所述控制台包括稀释装置、PLC控制器和智能终端,所述若干光电开关和若干作答按钮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的驱动电机、空气泵和稀释装置电连接并且与智能终端通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工位半自动化臭味嗅辨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本平台包括工作台、分隔板、环形气样传输带、若干光电开关、若干作答按钮、若干挡板、充气台和控制台,所述分隔板垂直设于所述工作台台面并将工作台分隔成嗅辨区和配气区,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设于所述工作台台面并贯通所述嗅辨区和配气区,所述若干挡板间隔垂直设于所述嗅辨区形成六个工位,所述若干作答按钮分别设于所述六个工位,所述充气台和控制台分别设于所述配气区,所述若干光电开关分别设于所述六个工位、充气台和控制台位置并且位于所述环形气样传输带上方,所述充气台包括空气泵、充气嘴和净化装置,所述充气嘴和净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罗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