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罐脱附装置及汽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燃油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罐脱附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由于燃油的易挥发性,汽车在加油过程中、行驶过程中或因环境温度增加,燃油箱中的油液易挥发到大气中,造成污染。现有汽车一般是通过活性碳罐来吸收汽车工作过程中的燃油蒸汽,但也需要通过负压抽取外界空气到碳罐中,将燃油蒸汽冲洗到发动机中燃烧才能实现碳罐的再生。另外,为了控制碳罐的油气泄漏到环境中造成污染,国家制定了强制性蒸发排放标准,对汽油车限定了油气排放限值,此种情况下碳罐内的燃油蒸汽能否冲洗干净则尤为重要。为了使碳罐及时及充分地实现再生,适当的碳罐脱附策略与碳罐脱附空气流量是有必要的。相关研究表明,碳罐脱附量与脱附流量为正相关。现代的发动机通过节气门后的负压实现碳罐脱附,碳罐的脱附口一般安装在节气门之后。增压发动机的增压导致节气门后在较多工况下存在正压,无法提供负压脱附碳罐。因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空气滤清器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进气管上增加一个接口以增加脱附机会,但由于负压较小,导致燃油蒸汽脱附流量小。随着国家蒸发排放法规的加严,汽油车需要通过将碳罐的体积增大到2倍左右,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罐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歧管稳压腔、增压器、碳罐及文丘里阀,所述增压器通过第一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连通,所述增压器与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中设置有节气门,所述文丘里阀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的燃油蒸汽入口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碳罐之间设有使燃油蒸汽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流向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与所述碳罐之间设有使燃油蒸汽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流向所述进气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罐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歧管稳压腔、增压器、碳罐及文丘里阀,所述增压器通过第一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连通,所述增压器与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中设置有节气门,所述文丘里阀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的燃油蒸汽入口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碳罐之间设有使燃油蒸汽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流向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与所述碳罐之间设有使燃油蒸汽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流向所述进气歧管稳压腔的燃油蒸汽入口的第二单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两者组装一体形成双单向组合阀,所述双单向组合阀具有总进气口、第一分出气口及第二分出气口,所述双单向组合阀的总进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及第二单向阀的入口连通,所述双单向组合阀的第一分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连通,所述双单向组合阀的第二分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罐脱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单向组合阀的总进气口通过一脱附总管与所述碳罐的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江,肖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