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752613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是在微针模板中加入由结核菌素、可降解材料和无菌水混合配制而成的微针原料溶液,其中结核菌素的浓度为20‑200IU/ml,可降解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离心处理后,去掉微针针孔上部分的原料,再加入浓度5%~10%的可降解材料溶液,再次离心处理,并置于烘箱中烘干,脱模后形成。可将其粘附在胶带上,直接通过胶带粘贴到皮肤上用于取代传统的注射器皮内接种,所述微针贴片的结核菌素总含量为0.05IU。其接种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专业人士,药物用量少,避免了注射皮试易产生的不良皮肤反应。

A microneedle patch for tuberculin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berculin microneedle patch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tuberculin a microneedle patch in micro needle template was added by the tuberculin, degradable materials and sterile water mixedwith micro needle material solu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20 200IU/ml tuberculin, quality percentage of degradable materials ranged from 10 to 20%, centrifugal treatment, remove the micro needle pinhole part the raw materials, adding concentration of 5% ~ 10% of the degradable material solution, centrifuged again, and dried in an oven, after stripping the formation. It can be adhered to the adhesive tape and directly pasted on the skin by tape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syringe for intradermal inoculation. The total content of the tuberculin in the microneedle patch is 0.05IU. The inoculation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without professional people and less drug use, so as to avoid the adverse skin reaction which is easily produced by the injection skin t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微针贴片可以取代传统的注射器皮内接种方法,并且无皮肤不良反应,结果判读简单,并可区分BCG免疫接种者。
技术介绍
结核病是当前危害最大的细菌性传染病,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受到感染,其中5%~10%在一生中会发生临床疾病。2016年世界结核病报道显示,新发病例约1040万,死亡150万左右。目前诊断结核痰病的“金标准”仍然是涂片镜检和结核菌培养的方法,局限性在于痰涂片镜检的检出率较低,培养的方法的时间太长。而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检测方法:PCR和IFN-γ释放实验,检测费用较高,且需要特殊检测设备,且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难以在发展中国家推广。辅助检测有X-射线透视,但常会受到非结核肺病的影响,使其特异性较低。血清学检测方法理论上十分适合推广,但针对结核菌的抗体虽多,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低。目前临床上常规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是结核菌素皮试(TST),用注射器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注入前臂皮内,24~72h观察结果,通过测量皮肤红肿的大小进行判断,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皮试后副作用大,且难以区别活动性结核病人、潜伏感染者和卡介苗免疫者。除此之外,现有TST采用的是皮内注射方式,PPD制剂需要在4℃保存,每只PPD制剂为1ml,每次接种量为100ul/每人,需要专业操作者精确计量,并且经常有因为接种者数量不足而产生的浪费。因此,开发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是结核病防治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的制备及其应用,该结核菌素微针贴片,该微针贴片是将结核核菌素(PPD)与可降解材料混合后制备,用于将PPD投递入皮内,其接种简单,无需专业人员操作,也无生物废料产生,可以克服注射皮试PPD易产生红肿、水泡、瘙痒等不良反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包括微针阵列和阵列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的原料是由结核菌素、可降解材料和无菌水混合配制而成的微针原料溶液,其中结核菌素的浓度为20-200IU/ml,可降解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所述阵列基座的原料是由粉末状可降解材料溶于无菌水配制而成的浓度为5%~10%的可降解材料溶液。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微针阵列的每根微针为圆锥形或类似圆柱形,其底面直径为200~500um,高500~1000um。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可降解材料为粉末状玻尿酸、胶原蛋白粉、壳聚糖、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中的任意一种和几种。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微针贴片还包括粘贴胶带,其粘贴胶带置于阵列基座的底部。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微针贴片的微针阵列是由16根微针组成,其微针阵列中的结核菌素的浓度为100IU/ml,每根微针为圆锥形或类似圆锥形,其高度为1000um,底部直径为350um,其每贴微针贴片的结核菌素总含量为0.05IU。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无菌水将粉末状结核菌素溶解,构成结核菌素浓度为100IU/ml的无菌水溶液;(2)在步骤(1)中的结核菌素浓度为20-200IU/ml的无菌水溶液中加入可降解材料,并使可降解材料的终浓度为10~20%,并将其置于0~4℃条件下颠倒混匀2~4天,配制成微针原料溶液;其中所述可降解材料为粉末状玻尿酸、胶原蛋白粉、壳聚糖、聚乙交酯-丙交酯中的任意一种;(3)取步骤(2)中的可降解材料溶于无菌水中,配制成可降解材料浓度为5%-10%的基座原料溶液;(4)取步骤(2)中混合好的微针原料溶液置于微针模板中,并置于离心机中旋转离心至微针原料溶液填满微针模板,然后将微针模板以上的部分的微针原料溶液移除,保留模板针孔部分的原料溶液,并向微针模板加入步骤(3)中配制好的可降解材料浓度为5%~10%的基座原料溶液,继续置入离心机中离心至阵列基座原料溶液平整覆盖微针表面;(5)将步骤(4)中的模板取出放入20-25℃烘箱中烘干后脱模,便形成所述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其微针贴片中每根微针为圆锥形或类似圆柱形,其底面直径为200~500um,高500~1000um;每个微针的底部形成厚度为的微针基座。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粉末状结核菌素是将浓度为20IU/ml商品化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注射液置于-80℃条件下冷冻过夜,然后将其置于-40℃的真空冷冻干燥机内,抽干浓缩至其成为粉状。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所述微针模板为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质制备的微针模板,其微针针孔的高度为500~1000um,孔口直径为为200~500um;加入微针原料溶液后的第一次离心条件为:首先在3000~4000rpm/min的条件下离心8~15min,然后将模板水平旋转180度,再置于3000~4000rpm/min条件下水平离心8~15min,使微针原料溶液填满微针模板;加入基座原料溶液后的第二次离心条件为:先在1000~2000rpm/min的条件下离心8~15min,再将模板水平旋转180度,再在1000~2000rpm/min的条件下离心8~15min,使基座原料溶液平整覆盖微针表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微针贴片粘附在胶带上,直接通过胶带粘贴到皮肤上用于取代传统的注射器皮内接种,所述微针贴片的结核菌素总含量为0.05IU。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结核菌素微针贴片的微针数量为16针,每根微针为圆锥形,其高度为1000um,底部直径为350um,PPD的投入剂量为0.05IU。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微针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PPD微针贴片使用的药量更少,以64根微针贴片为例,微针为圆锥体,底面直径350μm,锥体高1000μm,PPD含量为100IU/ml,所以微针贴片总体积可以计算如下:V总=64×1/3×πr2×1000umr=350/2um=175umV总≈2ul每贴微针PPD剂量(64针)=100IU/ml×V微针=0.2IU常规注射PPD剂量=20IU/ml×100ul=2IU相比传统针注射皮试而言,微针贴片所含PPD剂量仅为1/10,而实际操作中只需要16针微针贴片即可测出过敏反应,因而微针贴片皮试所携带的PPD剂量只为传统PPD皮试的1/40即可。(2)常规TST皮试需要将针头准确穿入皮下,需要专业人员在专业机构操作,而微针贴片皮试可以自助测试,不需要辅助工具,任何地方都可进行;此外注射器造成的疼痛会使受试者产生抵触情绪,产生的红肿硬块可持续一月左右,阳性者皮肤瘙痒甚至溃烂,BCG免疫者也会有皮肤过敏反应,而微针贴片皮试技术解决了传统针头皮试对皮肤的损害,阳性反应产生的红肿在1周左右即可消退,BCG免疫者无反应,减少皮试后针孔部位的感染风险;此外,相比常规注射皮试,微针贴片皮试无生物废料产生。本专利技术技术操作简单,免疫接种时不需专业人员操作,且无生物废料产生,微针只需极少量的PPD便可检测出阳性结果,受试者可自助操作,并且结果判定简单,并排除了BCG接种的干扰投入剂量少,既保证了结果观察,又避免了皮肤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包括微针阵列和阵列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的原料是由结核菌素、可降解材料和无菌水混合配制而成的微针原料溶液,其中结核菌素的浓度为20‑200IU/ml,可降解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所述阵列基座的原料是由粉末状可降解材料溶于无菌水配制而成的浓度为5%~10%的可降解材料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包括微针阵列和阵列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的原料是由结核菌素、可降解材料和无菌水混合配制而成的微针原料溶液,其中结核菌素的浓度为20-200IU/ml,可降解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所述阵列基座的原料是由粉末状可降解材料溶于无菌水配制而成的浓度为5%~10%的可降解材料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阵列的每根微针为圆锥形或类似圆柱形,其底面直径为200~500um,高500~100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材料为粉末状玻尿酸、胶原蛋白粉、壳聚糖、聚乙交酯-丙交酯中的任意一种和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片还包括粘贴胶带,其粘贴胶带置于阵列基座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片的微针阵列是由16根微针组成,其微针阵列中的结核菌素的浓度为100IU/ml,每根微针为圆锥形或类似圆锥形,其高度为1000um,底部直径为350um,其每贴微针贴片的结核菌素总含量为0.05IU。6.一种结核菌素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无菌水将粉末状结核菌素溶解,构成结核菌素浓度为100IU/ml的无菌水溶液;(2)在步骤(1)中的结核菌素浓度为20-200IU/ml的无菌水溶液中加入可降解材料,并使可降解材料的终浓度为10~20%,并将其置于0~4℃条件下颠倒混匀2~4天,配制成微针原料溶液;其中所述可降解材料为粉末状玻尿酸、胶原蛋白粉、壳聚糖、聚乙交酯-丙交酯中的任意一种;(3)取步骤(2)中的可降解材料溶于无菌水中,配制成可降解材料浓度为5%-10%的基座原料溶液;(4)取步骤(2)中混合好的微针原料溶液置于微针模板中,并置于离心机中旋转离心至微针原料溶液填满微针模板,然后将微针模板以上的部分的微针原料溶液移除,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凡周菁吴雨薇朱荣生贺丹薛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