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生境防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2202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3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生境防控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构建、趋避墙的构建 “生物导弹”控制墙的构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依据假眼小绿叶蝉行为调控的化学机制,合理规划设计茶园生境植被的种类和布局,达到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其天敌形成“推‑拉”模式,有效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使之长期形成合理稳定生态群落结构和长期有效的茶园物种自然调控力,真正实现茶园化学农药的零施用,避免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极大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A tea green leafhopper habitat control methods

The habita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tea leafhopper,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of empoascavitis \volunteer tree hous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all aversion \biological missile\ control wall construction. The chemical mechanism of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on the basis of empoascavitis behavior control,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layout design of garden vegetation types, to tea leafhopper and its natural enemies to form a \push pull\ mode,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pest control of tea leafhopper, to form a reasonable long-term stable ecologic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long-term effective control of natural tea species, truly zero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pesticides in tea garden,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tea exceed the standard, greatly enhance the safety level of tea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生境防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害虫绿色防控
,具体涉及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生境防控方法。
技术介绍
在自然界,植物主要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向其周围的生物表明身份,其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嗅觉感受器形成昆虫选择寄主的嗅觉信号反应从而形成昆虫对与寄主与非寄主的刺激感应,形成昆虫寄主植物选择行为。基于这个原理,形成了害虫综合防治的“栖境管理策略”,即通过作物布局改变,从而诱发农田生境生物种群结构尤其是靶标害虫和天敌种类和数量的调整,从而达到害虫田间虫口密度的动态平衡控制和相对稳定保持,实现靶标害虫调控效能、持效性、经济产出比最大化。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叶生产的重灾区,现存的化学药剂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措施众多,但是防治效能低、持效性短,成本高,未见兼生态性和经济性一体的措施。虽有一些假眼小绿叶蝉选择寄主以及趋性(郭慧芳等,2010;张正群,2013;张觉晚等,1994)、以及茶园植被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的影响研究报道(穆丹,2011;李慧玲等,2016),但这些报道局限在某一时间段或者某一植被的对假眼小绿叶蝉和天敌的研究上。由于假眼小绿叶蝉每年的发生时间为3月到10月,有两个高峰期,世代重叠严重,因此做好全年假眼小绿叶蝉的生态调控是有效控制田间种群密度的根本,因此开展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全年栖息生境的选择研究和实用性探讨对于实现假眼小绿叶蝉综合生态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茶园四周种植野黄桂构建诱集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并常年在野黄桂下方树冠及周边茶树上悬挂黄板;在茶园中套种多花木兰,形成假眼小绿叶蝉不良趋避气味源,减少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生境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构建,通过在茶园四周种植野黄桂构建诱集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并常年在野黄桂树上及周边茶树上悬挂黄板;(2)趋避墙的构建:在茶园中套种多花木兰,形成假眼小绿叶蝉不良趋避气味源,减少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3)“生物导弹”控制墙的构建:于每年11月底在茶行间种植油菜或者每年春季播种一串红或者每年七月茶行间种植芝麻或者茶花凤仙以吸引天敌瓢虫和缨小蜂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天然“生物导弹”防卫墙;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依据假眼小绿叶蝉行为调控的化学机制,合理规划设计茶园生境植被的种类和布局,达到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其天敌形成“推-拉”模式,有效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使之长期形成合理稳定生态群落结构和长期有效的茶园物种自然调控力,真正实现茶园化学农药的零施用,避免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极大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所述的志愿者树构建:通过在茶园四周种植野黄桂,野黄桂间距为10-12m,野黄桂分支点离茶面不宜超过30cm,构建诱集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并常年在野黄桂下方树冠及周边2m半径范围茶面上悬挂黄板,黄板的数量按照每平方米2张进行悬挂;所述趋避墙的构建:在茶园中按照每亩茶园10-12颗套种2年生多花木兰,每年11月份底进行重修剪1次,保留树高1.2-1.5m为宜,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趋避气味源,有效减少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所述的生物导弹控制法:于每年11月底在茶行间条播种植油菜,4月条播种植一串红,七月茶行间条播种植芝麻或者茶花凤仙以吸引天敌瓢虫和缨小蜂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天然“生物导弹”防卫墙。基于假眼小绿叶蝉行为调控的化学机理,害虫综合防控的“栖境管理策略”,和茶园害虫与天敌“推-拉”防治策略。本专利技术通过茶园生境植被的种类科学设计和合理规划布局,在茶园四周种植野黄桂构建诱集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并常年在野黄桂下方树冠及周边茶树上悬挂黄板;在茶园中套种多花木兰,形成假眼小绿叶蝉不良趋避气味源,减少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于每年11月底在茶行间种植油菜或者每年春季播种一串红或者每年七月茶行间种植芝麻或者茶花凤仙以吸引天敌瓢虫和缨小蜂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天然“生物导弹”防卫墙;给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设置“志愿者树屋-趋避墙-生物导弹控制墙”三道防线,有效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使之长期形成合理稳定生态群落结构和长期有效的茶园物种自然调控力,真正实现茶园化学农药的零施用,避免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极大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具体内容如下: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假眼小绿叶蝉的生境防控法,覆盖茶园假眼小绿叶蝉整个发生期,不存在防治空挡期和真空期,可以有效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密度。本专利技术中套种的野黄桂、多花木兰、油菜、一串红、芝麻、茶花凤仙不仅有助于假眼小绿叶蝉虫口数量保持平衡及天敌的数量,还可以有效美化茶园,提升景观的功效,有力推动观光茶园以及茶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本专利技术中设计和套种的植被,如多花木兰、油菜可以作为茶园重要的绿肥来源,有效改善茶园土壤品质,减少化学投入,提升茶园环境,提升茶叶品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生境防控方法,技术方案在于:茶园四周种植野黄桂,构建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并常年悬挂黄板;(2)在茶园中套种多花木兰,构建趋避墙;(3)每年11月底在茶行间种植油菜,次年春季播种一串红和七月茶行间种植芝麻,以分别吸引天敌瓢虫和缨小蜂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天然“生物导弹”防卫墙。所述的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构建方法如下:1、野黄桂的选择:野黄桂宜选择2-3年生,树高不超过2.5m,分支点一般为0.8-1.5m左右(幼龄茶园选择0.8m-1m,成年茶园选择一般为1.2-1.5m)且分支点不能超过茶面30cm,海拔低的茶园一般选择11月份栽植,海拔高的地方选择4月份栽植;2、野花桂的种植:野黄桂一般种植在茶园四周(幼龄茶园适宜),也可以套种在茶园内(成年茶园适宜);种植在茶园四周的野黄桂株距一般为10-12m;套种在茶园的野黄桂宜采用成排套种,株距一般为3m,不宜为独株套种。3、野黄桂的种植栽培管理:移栽种植前需足饼肥或复合肥,每株为3-5kg;移栽成活后,每年每株施肥三次,时间为入冬前,早春萌芽前,开花前,以施有机肥为主;每年春秋两季修剪两次。4、黄板的悬挂:在野黄桂下方树面直接悬挂黄板,同时在野黄桂半径2m内的茶树面上5-10公分处悬挂黄板,黄板的悬挂密度为每平方米2张。5、黄板的管理: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份,黄板更换周期为每14天更换一次;5月到9月,正常黄板的更换周期为每7天换一次,但如果茶叶百叶稍虫口数超过25头时,需要每3天更换一次黄板。6、注意事项:因为野黄桂冠幅大,茶树生长快,容易导致茶园通风效果差,进而容易给茶园其他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条件,因此需要定期修剪野黄桂下方树冠和茶树,保证野黄桂下方树冠与茶面至少有30公分的空隙。所述趋避墙的构建:1、选择2年生的多花木兰(移栽苗),冠幅为1.5-1.8m,树高为1.8m左右,分支点在1.2m左右,在茶园中以单株套种的方式进行茶园内种植,套种密度为每亩茶园10-12颗;2、每年11月份底进行重修剪1次,保留树高1.2-1.5m为宜,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趋避气味源,有效减少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3、注意事项:由于多花木兰怕渍水,而茶园土壤一般时粘性土壤,因此,茶园浇水宜使用喷雾方式进行。所述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生境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构建,通过在茶园四周种植野黄桂构建诱集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并常年在野黄桂树上及周边茶树上悬挂黄板;(2)趋避墙的构建:在茶园中套种多花木兰,形成假眼小绿叶蝉不良趋避气味源,减少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3)“生物导弹”控制墙的构建:于每年11月底在茶行间种植油菜,次年春季播种一串红,次年七月茶行间种植芝麻或者茶花凤仙以吸引天敌瓢虫和缨小蜂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天然“生物导弹”防卫墙;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依据假眼小绿叶蝉行为调控的化学机制,合理规划设计茶园生境植被的种类和布局,达到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其天敌形成“推‑拉”模式,有效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使之长期形成合理稳定生态群落结构和长期有效的茶园物种自然调控力,真正实现茶园化学农药的零施用,避免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极大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所述的志愿者树构建:通过在茶园四周种植野黄桂, 野黄桂间距为10‑12m,野黄桂分支点离茶面不宜超过30cm,构建诱集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并常年在野黄桂下方树冠及周边2m半径范围茶面上悬挂黄板,黄板的数量按照每平方米2张进行悬挂;所述趋避墙的构建:在茶园中按照每亩茶园10‑12颗套种2年生多花木兰,每年11月份底进行重修剪1次,保留树高1.2‑1.5m为宜,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趋避气味源,有效减少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所述的生物导弹控制法:于每年11月底在茶行间条播种植油菜,次年4月条播种植一串红,七月茶行间条播种植芝麻或者茶花凤仙以吸引天敌瓢虫和缨小蜂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天然“生物导弹”防卫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生境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构建,通过在茶园四周种植野黄桂构建诱集假眼小绿叶蝉“志愿者树屋”,并常年在野黄桂树上及周边茶树上悬挂黄板;(2)趋避墙的构建:在茶园中套种多花木兰,形成假眼小绿叶蝉不良趋避气味源,减少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3)“生物导弹”控制墙的构建:于每年11月底在茶行间种植油菜,次年春季播种一串红,次年七月茶行间种植芝麻或者茶花凤仙以吸引天敌瓢虫和缨小蜂形成假眼小绿叶蝉的天然“生物导弹”防卫墙;本发明的方法依据假眼小绿叶蝉行为调控的化学机制,合理规划设计茶园生境植被的种类和布局,达到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其天敌形成“推-拉”模式,有效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数量,使之长期形成合理稳定生态群落结构和长期有效的茶园物种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桂萍石旭平张国彪曹红妹张建华欧阳雪灵管帮富曹挥华杜贤明黎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