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594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1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与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邻接,出光面设置有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第一导光结构采用复数个横向排布的柱状体,且第一导光结构与第二导光结构的排布方向垂直,邻近于第一导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均设有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所述导光通过利用第一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的搭配组合,使光线独立在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中传播,降低分区内光线的收光比例;本发明专利技术侧入式背光模组采用该导光板制作而成,降低分区之间的串扰,可提升背光模组的整体显示效果。

Light guide pl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ght guide plate, comprising a first incident surface, second light and smooth, the smooth surface, and the first into the second into a smooth surface adjacent to the light guid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a second light guiding structure, the first column of light guide structure using a plurality of horizontal arrangement of the body, and the first the light guide structure with second guide arrangement direction light vertical structure, adjacent to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light into the first and second components are equipped with light source module, the light guide structure by us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light guide combination collocation structure, make the light independent in the first light guide structure and second guide light propagation structure in the light of light received lower partition ratio; the invention 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made of reducing crosstalk between partitions,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因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与低消耗功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电话、桌上型显示器、车用显示器等消费性通讯或电子产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其主要是由位于前端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位于后端的背光模块所组成,而背光模块依照入光方式不同可区分为侧光式入光(EdgeLighting)模块与直下式入光(BottomLighting)模块两种。以侧向式入光的背光模块而言,通常包含一导光板及多个位于导光板旁侧处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点状光线,透过导光板转换成为均匀的面状发光,作为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平面光源。随着移动设备如智能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中小尺寸产品,特别是智能终端等便携式资讯产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追求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以及窄边框的显示屏的同时,用户更重视移动设备的使用舒适感、操作便捷性和人性化程度;分区显示已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现有技术背光模块的分区导光由多个导光板拼装而成,不同区域光线因穿越导光板间的缝隙而产生辉度及色度落差。如此一来,观赏者将可因上述辉度及色度的落差而轻易查觉导光板间的缝隙。另外,拼装的导光组件的组装过程麻烦且对位精度要求很高,即使组装良好也有可能因为外力影响而导致偏移,产生漏光的视觉效果,因此,如何在分区点亮发光的同时提高均匀性和发光区域间产生的亮线,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分区导光产生的辉度及色度落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分区显示效果的导光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出光面与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邻接,所述出光面设置有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第一导光结构采用复数个横向排布的柱状体,且第一导光结构与第二导光结构的排布方向垂直,邻近于第一导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均设有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光线独立在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中传播,在所述出光面形成主出光区和次出光区。较佳的,所述柱状体具有弧形的横截面。较佳的,所述柱状体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较佳的,所述柱状体定义半径R为15~35μm,相邻两柱状体间距为L为5~20μm,且R/T为1.5~2.5。较佳的,所述柱状体靠近该第一入光面的区域其网点分布密度大于远离该第一入光面网点分布密度。较佳的,所述第二导光结构表面采用V形阵列、U型阵列或镜面结构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光板的出光面两种微结构设计,加强导光板每一个分区的光线的收敛性,降低不同发光区域光线的串扰,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同时,当用于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时,达到最佳的背光模组区域控制。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导光板的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入光面局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第一入光面;20第二入光面;30出光面;31柱状体;32第二导光结构;40第一光源组件;50第二光源组件;R半径;L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10、第一入光面20与出光面光面30,所述出光面30与第一入光面10、第二入光面20邻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导光板呈平板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其他形状,如楔形。该出光面30设置有第一导光结构31和第二导光结构32,第二导光结构32采用横向排布的几何结构阵列,邻接第一导入光面10、第一入光面20均设有第一光源组件40和第二光源组件50,且所述出光面30与导光板内部网点结构分别位于导光板的短边的两端。在本实施方案中,该柱状体31自该出光面30凸出;第一光源组件40从X轴发出光线进入第一入光面10,第二光源组件50从Y轴发出光线进入第二入光面20,且每一光源组件为其相邻的导光区域提供入射光,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二导光结构32呈横向柱状体排布,我们定义柱状体半径为R为15~35μm,导光板厚度为H,相邻两柱状体间距为L为5~20μm,且R/L值介于1.5~2.5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结构32横截面为半圆形,但并不限于此,第二导光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位于弧面,采用以上结构形式,避免光线从第二入光面20朝向相邻分区的光线,且从第二入光面射入的光线全部朝向第二导光结构32的方向收敛。表1:参照上表1,以第二导光结构32弧形柱体半径为30μm,相邻两形柱体间距为15μm,厚度0.33mm为例,实际检测中导光板的聚光比例可到达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造该导光板时,首先利用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导光板原材上切割出该复数柱状体31,第二导光微结构32采用精密CUT加工成V形阵列、U型阵列或镜面结构中的一种。由于第一导光结构31与第二导光结构32分别位于在同一导光板两端,第一光源组件40和第二光源组件由背光模组独立控制选择性点亮第一光源组件40、第二光源组件50,第一光源组件40光线横向进入导光板光,此时第二光源组件50纵向从导光板进入,由于两组光源距离较远,我们调整导光板内部网点的数量和位置分布,靠近第一光源组件的网点分布集中使主出光区和次出光区的亮度过渡会表现的更加平滑。可以理解,以上图1中仅是示意出第一导光结构31和第二导光结构32的位置关系,熟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人员会根据需要调整柱状体31和第二导光结构32的尺寸和数量。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导光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与出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与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邻接,所述出光面设置有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第一导光结构采用复数个横向排布的柱状体,且第一导光结构与第二导光结构的排布方向垂直,邻近于第一导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均设有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光线独立在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中传播,在所述出光面形成主出光区和次出光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与出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与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邻接,所述出光面设置有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第一导光结构采用复数个横向排布的柱状体,且第一导光结构与第二导光结构的排布方向垂直,邻近于第一导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均设有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光线独立在第一导光结构和第二导光结构中传播,在所述出光面形成主出光区和次出光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体具有弧形的横截面。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远江杨秀清陈武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德仓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