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118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设置有空气配风系统,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将空气引入焚烧炉;和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所述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将由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再循环烟气引入焚烧炉。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将由焚烧炉焚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一部分经过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转化为再循环烟气引入配风系统,取代采用单一空气引入配风系统的方式,降低了炉内的温度,减缓了炉拱位置水冷壁的积灰结渣以及高温腐蚀问题;炉内可燃气体在低氧的环境下混合燃烧,能够遏制热力型NOx的生成,达到减排的目的。

A waste incin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焚烧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垃圾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城市中处理垃圾的方式主要采用焚烧处理。现有的垃圾焚烧多采用机械式垃圾焚烧炉,图1所示的垃圾焚烧炉就为其中的一种。如图1所示,所述垃圾焚烧炉包括进料口101、给料炉排102、位于炉膛内的用于垃圾焚烧的炉排103、位于焚烧炉排下部的灰斗104、位于炉喉部的二次风供风系统105以及排渣机106。焚烧炉排整体构成用于焚烧垃圾的炉床,所述炉床沿纵向分为干燥段、燃烧段和燃尽段,焚烧炉排整体沿纵向分为多个焚烧单元,通常为5个单元,每一焚烧单元由多个滑动炉排片、翻动炉排片和固定炉排片组成。垃圾从进料口倒入所述垃圾焚烧炉,通过给料炉排的往复推动作用所述垃圾进入所述焚烧炉内的炉床上进行焚烧,在所述干燥段所述垃圾被烘干、脱水,所述垃圾主要在所述燃烧段进行燃烧,经过燃尽段的垃圾已经燃烧殆尽,之后剩余的炉渣进入排渣机,由排渣机排出炉外。其中所述一次风从所述焚烧炉排底部的风室送入,所述二次风从所述垃圾焚烧炉的炉喉部送入。现有的生物质直燃利用设备,都单一采用空气作为生物质及其挥发分的燃烧介质。为了提高生物质的燃尽率、减小炉膛积灰结焦的风险,必须采用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这将导致烟气体积过大,增加排烟热损失。反之,若使用较小的过量空气系数,炉内燃烧强度必将增大,但由于生物质灰熔点较低,通常为850~900℃,这将导致炉内积灰结焦严重,并对炉拱造成严重的高温腐蚀,并且,较小的空气量也不利于炉膛上部空间的烟气与氧化剂混合,使得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设置有空气配风系统,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将空气引入焚烧炉;和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所述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将由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再循环烟气引入焚烧炉。示例性的,所述再循环烟气经由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引入焚烧炉。示例性的,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包括一次风配风系统,所述再循环烟气包括第一再循环烟气,所述第一再循环烟气从所述一次风配风系统引入所述焚烧炉。示例性的,所述一次风配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焚烧炉干燥段的第一灰斗和第二灰斗下的一次风管。示例性的,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包括在所述焚烧炉候口部下方二次风配风系统,所述再循环烟气包括第二再循环烟气,所述第一再循环烟气从所述二次风配风系统引入所述焚烧炉。示例性的,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包括置在所述焚烧炉候口部上方三次风配风系统,所述再循环烟气包括第三再循环烟气,所述第三再循环烟气从所述三次风配风系统引入所述焚烧炉。示例性的,所述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烟气处理系统,所述烟气处理系统设置在所述焚烧炉和所述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之间,对由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进行处理。示例性的,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冷却塔、脱酸塔以及除尘器。示例性的,所述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还包括控制所述再循环烟气流量的烟气流量控制系统。示例性的,所述系统包括烟囱,所述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烟囱之前的再循环风机,所述再循环风机将所述再循环烟气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所述再循环烟气,另一部分经由所述烟囱排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将由焚烧炉焚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一部分经过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转化为再循环烟气引入配风系统,取代采用单一空气引入配风系统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了炉内的温度,减缓了炉拱位置水冷壁的积灰结渣以及高温腐蚀问题;2、炉内可燃气体在低氧的环境下混合燃烧,能够遏制热力型NOx的生成,达到减排的目的。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一种垃圾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以说明本技术所提出的颗粒喷射系统。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于生物质焚烧烟气处理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现有的生物质直燃利用设备,都单一采用空气作为生物质及其挥发分的燃烧介质。为了提高生物质的燃尽率、减小炉膛积灰结焦的风险,必须采用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这将导致烟气体积过大,增加排烟热损失。反之,若使用较小的过量空气系数,炉内燃烧强度必将增大,但由于生物质灰熔点较低,通常为850~900℃,这将导致炉内积灰结焦严重,并对炉拱造成严重的高温腐蚀,并且,较小的空气量也不利于炉膛上部空间的烟气与氧化剂混合,使得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设置有配风系统,所述配风系统包括将空气引入所述焚烧炉的空气配风装置;和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所述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将由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再循环烟气引入所述配风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将由焚烧炉焚烧产生的烟气中的一部分经过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转化为再循环烟气引入配风系统,取代采用单一空气引入配风系统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了炉内的温度,减缓了炉拱位置水冷壁的积灰结渣以及高温腐蚀问题;2、炉内可燃气体在低氧的环境下混合燃烧,能够遏制热力型NOx的生成,达到减排的目的。下面参看图2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垃圾焚烧系统进行描述,其中,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垃圾焚烧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焚烧炉1,所述焚烧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设置有空气配风系统,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将空气引入焚烧炉;和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所述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将由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再循环烟气引入焚烧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设置有空气配风系统,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将空气引入焚烧炉;和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所述烟气再循环配风系统将由所述焚烧炉排出的烟气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再循环烟气引入焚烧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烟气经由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引入焚烧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包括一次风配风系统,所述再循环烟气包括第一再循环烟气,所述第一再循环烟气从所述一次风配风系统引入所述焚烧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配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焚烧炉干燥段的第一灰斗和第二灰斗下的一次风管。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配风系统包括在所述焚烧炉候口部下方二次风配风系统,所述再循环烟气包括第二再循环烟气,所述第一再循环烟气从所述二次风配风系统引入所述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岩韦宫臣胡明邵哲如王进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