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开门板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761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颈椎后路开门板加工工艺,包括备料、车削中心、线切割和清洗的步骤。采用车削中心将产品一次加工成型,与原有工艺相比省去了弯折成型的步骤,不会破坏产品材料内部组织,从而将不合格率大大降低,采用一次性加工,省去较多工艺装备需求,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后路开门板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颈椎后路开门板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椎板成形手术作为治疗椎管狭窄疾病的新兴手术已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优良手术,目前市场上国外的医疗器械行业厂商早已推出该类的产品及器械,国内也有品牌陆续推出了椎板成形的产品。但是由于产品外形较为复杂,加工中难度极大,尤其对产品表面质量及产品内部材料组织破坏把控不到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颈椎后路开门板的传统工艺制造流程为:备料:按长宽高尺寸备料44×30×0.8/4件,注意轧制方向;线切割:将毛坯料装夹至设备上,按排版图编程,加工参数为:电流为13A加工方式为割一修二,保证表面粗糙度;如图1所示;加工中心:采用D2立铣刀加工底孔,采用D6球铣刀加工腰型槽球面,加工设置的参数相同,主轴转速为4000m/min,切削用量为0.1mm,走刀量为0.05mm/s,加工方式分别为等高侧刃加工和点孔加工,如图2所示;折弯成型:如图3所示,钳工按图工装体进行折弯,共2次折弯,产生2个折弯点,产品内部组织破坏严重;钳工:修磨产品机加工毛刺及产品锋刃处修钝;清洗:清洗产品表面油脂及污垢。其中,折弯成型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颈椎后路开门板加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后路开门板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备料:毛坯选取直径φ16~φ20的钛棒,其长度在2米到3米之间,其中Ti的质量百分比≥98.71%;车削中心:采用直径与钛棒匹配的夹套将毛坯钛棒夹紧,并固定在车削中心上,然后将毛坯按照开门板弯折的位置分为三段,分别为始段、中段和尾段,逐段按照粗加工外形、精加工外形和加工球孔的顺序进行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后路开门板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备料:毛坯选取直径φ16~φ20的钛棒,其长度在2米到3米之间,其中Ti的质量百分比≥98.71%;车削中心:采用直径与钛棒匹配的夹套将毛坯钛棒夹紧,并固定在车削中心上,然后将毛坯按照开门板弯折的位置分为三段,分别为始段、中段和尾段,逐段按照粗加工外形、精加工外形和加工球孔的顺序进行加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后路开门板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粗加工外形,采用D6立铣刀进行产品外形的粗加工,且主轴转速为V11,切削用量为A11,走刀量为B11,加工方式为等高底刃加工,加工完成后留有0.5mm余量;精加工外形,采用D2立铣刀对产品外形进行精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