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511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包括有水平支架;左限位板,设置在水平支架左端;左工作板,相对左限位板左右移动式固定;左后工作板,相对左限位板前后移动式固定;右限位板,设置在水平支架右端;右工作板,相对右限位板左右移动式固定;右后工作板,相对右限位板前后移动式固定;第一瞄准具,设置在水平支架前端;第二瞄准具,设置在水平支架后端;两端分别与两侧笼头可拆卸式连接的定位吊装组件,包括有第三瞄准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快速且高精度地完成自动扶梯笼头的定位,而且首次将装配工装调试完毕后,之后无需大范围拆装调试,另外,无需在装配工装上完成焊接。

Assembling an escalator with a hal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scalator assembly bridle installed, including the level of support; left limit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horizontal bracket left; left working plate, plates move around the fixed limit relative to the left; left after the working plate, a pl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mobile fixed limit limit plate relative to the left; right set in the horizontal, the right end of the support plate; the right work, plates move around the fixed limit relative to the right; right after work in a pl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mobile fixed limit relative to the right; the first sight, set at the level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bracket; second sight, set at the level of the back end of the bracket; both ends of both sides and bridle positioning detachable connection lifting components, including third sight. Assembly of the utility model escalator bridle loaded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mplete the positioning of the escalator bridle, bu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ssembly tooling debugging is finished, without large-scale disassembly debugging, in addition, no need to complete the welding in the assembly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
本技术涉及自动扶梯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自动扶梯制造厂,在安装不锈钢笼头时,使用的仍是传统方法。即先在桁架上打中心线,然后将两侧笼头分别吊放到桁架艺焊件上。用卷尺多次测量笼头与中线的距离、笼头与大角钢的距离以及笼头与桁架的距离来分别反复调节笼头。分别调节好两侧笼头这三个尺寸后,由于两笼头相对位置仍存在偏差,仍需调节两笼头的相对位置。整个装配过程需要反复测量和调试,工作强度和难度都很大。鉴于上述作业方式的种种不便,自动扶梯制造车间逐渐出现一些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及辅助工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104722996B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上端的合拢定位装置,用于自动扶梯上端的驱动总成及两侧边板的合拢定位,它包括:具有横向台面和纵向台面的工作台,左固定支撑架、右固定支撑架、前固定支撑架和后固定支撑架,连接在前固定支撑架上的第一上卡尺和第一下卡尺,连接在后固定支撑架上的第二上卡尺和第二下卡尺,分别连接在两侧边板上的边板支撑件,分别连接在左固定支撑架和右固定支撑架上的驱动链轮支撑件;左固定支撑架和右固定支撑架上分别开设有容纳边板支撑件的定位支撑凹槽,驱动链轮支撑件的上部与驱动总成中驱动链轮上的齿槽相配合。该专利技术的合拢定位装置方便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成本较低。然而,此种装配工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动扶梯笼头装配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但是其仍然存在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两侧自动扶梯笼头的定位精度不够高;焊接需要在装配工装上完成;每次装配自动扶梯笼头都需要对装配工装进行大范围的拆装调试,操作仍然比较麻烦,装配效率不够高;装配工装零配件数量多,结构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该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快速且高精度地完成自动扶梯笼头的定位,而且首次将装配工装调试完毕后,之后无需大范围拆装调试,另外,无需在装配工装上完成焊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其包括:水平支架;左限位板,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左端且与所述水平支架固接;所述左限位板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左底板,左后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底板垂直,左侧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同时与所述左底板和左后板垂直;左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侧板平行,所述左工作板相对所述左侧板移动式固定;左后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后板平行,所述左后工作板相对所述左后板移动式固定;右限位板,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右端且与所述水平支架固接;所述右限位板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右底板,右后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底板垂直,右侧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同时与所述右底板和右后板垂直;右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侧板平行,所述右工作板相对所述右侧板移动式固定;右后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后板平行,所述右后工作板相对所述右后板移动式固定;第一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前端;第二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定位吊装组件,其包括有:水平杆,其两端分别与一侧自动扶梯笼头可拆卸式连接;第三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上。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与所述水平支架固接,作为定位参照物。所述左工作板和所述左后工作板以所述左限位板为参照物移动式固定,所述右工作板和所述右后工作板以所述右限位板为参照物移动式固定,根据自动扶梯笼头的实际情况调整所述左工作板、所述左后工作板以及所述右工作板和所述右后工作板。所述定位吊装组件的所述水平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自动扶梯笼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水平杆能够定位两侧自动扶梯笼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瞄准具和所述第二瞄准具在装配前调试,二者连成直线,并且该直线与左后板及右后板垂直,所述第三瞄准具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上,装配两侧自动扶梯笼头时,保证所述第一瞄准具、第二瞄准具和第三瞄准具连成直线,即可确保两侧自动扶梯笼头定位精准。该装配工装能够一次形快速完成自动扶梯笼头的定位,装配调试工作完毕,对于同一规格的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之后无需再次调试。由于水平杆与自动扶梯笼头可拆卸式连接,能够从该装配工装上将所述定位吊装组件与两侧自动扶梯笼头一起搬运离开该装配工装,而且搬运过程中能够保证两侧自动扶梯笼头定位始终保持准确不变,由此,两侧自动扶梯笼头可以搬运至自动扶梯桁架上进行焊接,无需在装配工装上完成焊接,给后续自动扶梯的组装工作提供较大的便捷。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左工作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左螺栓,所述左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左工作板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左侧板并与左螺母配合;所述左后工作板与所述左后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左后螺栓,所述左后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左后工作板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左后板并与左后螺母配合;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右工作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右螺栓,所述右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右工作板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右侧板并与右螺母配合;所述右后工作板与所述右后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右后螺栓,所述右后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右后工作板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右后板并与右后螺母配合。若干个所述左螺栓与左螺母配合很容易地实现所述左工作板相对所述左侧板的平行移动式固定,操作方便,便于调试;若干个所述右螺栓与右螺母配合很容易地实现所述右工作板相对所述右侧板的平行移动式固定,操作方便,便于调试;若干个所述左后螺栓与左后螺母配合很容易地实现所述左后工作板相对所述左后板的平行移动式固定,操作方便,便于调试;若干个所述右后螺栓与右后螺母配合很容易地实现所述右后工作板相对所述右后板的平行移动式固定,操作方便,便于调试;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左工作板之间设置有左微调螺杆,所述左微调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左工作板接触,另一端贯穿所述左侧板;所述左后板与所述左后工作板之间设置有左后微调螺杆,所述左后微调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左后工作板接触,另一端贯穿所述左后板;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右工作板之间设置有右微调螺杆,所述右微调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右工作板接触,另一端贯穿所述右侧板;所述右后板与所述右后工作板之间设置有右后微调螺杆,所述右后微调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右后工作板接触,另一端贯穿所述右后板。在所述左螺栓调试完毕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左工作板的相对位置基本确定,然后调节所述左微调螺杆,通过所述左微调螺杆对所述左工作板的推力来微调所述左工作板与所述左侧板的相对位置,直至自动扶梯笼头的定位精度达到高度精准的水平。以此类推,所述右微调螺杆、左右微调螺杆和右后微调螺杆分别对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右工作板、左后板与左右工作板以及右后板与右后工作板的相对位置进行微调,实现两侧自动扶梯笼头的定位高度精准。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定位吊装组件还包括有底座;在装配完毕时,所述底座支撑在自动扶梯笼头的下方。所述底座对自动扶梯笼头起到支撑作用,减小重量很大自动扶梯笼头对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的剪切力,防止所述左限位板和所述右限位板变形。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瞄准具、第二瞄准具和第三瞄准具均为两端设有正对的V形缺口的长条块。V形缺口的设计便于作业员目视对准。所述第一瞄准具、第二瞄准具和第三瞄准具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支架;左限位板,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左端且与所述水平支架固接;所述左限位板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左底板,左后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底板垂直,左侧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同时与所述左底板和左后板垂直;左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侧板平行,所述左工作板相对所述左侧板移动式固定;左后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后板平行,所述左后工作板相对所述左后板移动式固定;右限位板,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右端且与所述水平支架固接;所述右限位板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右底板,右后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底板垂直,右侧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同时与所述右底板和右后板垂直;右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侧板平行,所述右工作板相对所述右侧板移动式固定;右后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后板平行,所述右后工作板相对所述右后板移动式固定;第一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前端;第二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定位吊装组件,其包括有:水平杆,其两端分别与一侧自动扶梯笼头可拆卸式连接;第三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支架;左限位板,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左端且与所述水平支架固接;所述左限位板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左底板,左后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底板垂直,左侧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同时与所述左底板和左后板垂直;左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侧板平行,所述左工作板相对所述左侧板移动式固定;左后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左后板平行,所述左后工作板相对所述左后板移动式固定;右限位板,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右端且与所述水平支架固接;所述右限位板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右底板,右后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底板垂直,右侧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同时与所述右底板和右后板垂直;右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侧板平行,所述右工作板相对所述右侧板移动式固定;右后工作板,其设置在所述右底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右后板平行,所述右后工作板相对所述右后板移动式固定;第一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前端;第二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架的后端;定位吊装组件,其包括有:水平杆,其两端分别与一侧自动扶梯笼头可拆卸式连接;第三瞄准具,其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笼头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左工作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左螺栓,所述左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左工作板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左侧板并与左螺母配合;所述左后工作板与所述左后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左后螺栓,所述左后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左后工作板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左后板并与左后螺母配合;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右工作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右螺栓,所述右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右工作板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右侧板并与右螺母配合;所述右后工作板与所述右后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右后螺栓,所述右后螺栓的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龙康朱能岸林宝亮孙泽雄刘世豪杨炽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