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35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外锅;非金属内胆,能被装入外锅中,或被从外锅中取出;发热盘,设置在外锅的底部;感温件,设置在外锅的侧部,用于在非金属内胆装入外锅时与非金属内胆接触以测温,其中,感温件向下方的投影位于发热盘上;本方案提供的烹饪设备,发热盘的热量能直接辐射到感温件表面,以利用发热盘辐射到感温件上的热量对非金属内胆上导热滞后部分的热量进行补偿,避免感温滞后的问题,使产品的控制部分可针对非金属内胆的干烧情况进行有效的温控制动,防止非金属内胆长时间受热干烧破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Cook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设备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售的如侧面感温电炖锅等烹饪设备中,如图1所示,设计发热盘140对内胆120的底壁加热,外锅110上设置感温件130对内胆120的侧壁感温,此类产品存在的问题是:在陶瓷内胆的运用场合中,由于陶瓷内胆的热导率低,使其具有传热慢的特性,即便在陶瓷内胆的底壁出现干烧情况,其侧壁上由于导热慢也不会出现温度骤增,这样无法针对陶瓷内胆的干烧情况进行有效的制动,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外锅;非金属内胆,能被装入所述外锅中,或被从所述外锅中取出;发热盘,设置在所述外锅的底部;感温件,设置在所述外锅的侧部,用于在所述非金属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与所述非金属内胆接触以测温,其中,所述感温件向下方的投影位于所述发热盘上。本技术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感温件向下的投影位于发热盘上,使发热盘的热量能直接辐射到感温件表面,以利用发热盘辐射到感温件上的热量对非金属内胆上导热滞后部分的热量进行补偿,避免感温滞后的问题,使产品的控制部分可针对非金属内胆的干烧情况进行有效的温控制动,防止非金属内胆长时间受热干烧破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弹性支撑装置,所述感温件通过所述弹性支撑装置与所述外锅连接,所述感温件受所述弹性支撑装置支撑以伸入所述发热盘正上方的空间内。在本方案中,感温件通过弹性支撑装置与外锅连接,一方面,在非金属内胆装入外锅时,利用弹性支撑装置的弹性支撑作用可以确保感温件与非金属内胆紧密贴合,增大非金属内胆与感温件的接触面积,提高感温件的感温精度,此外,感温件通过弹性支撑装置与外锅连接,使得感温件可相对于外锅浮动,以当将非金属内胆装入外锅时,感温件可向外浮动以对非金属内胆的装入动作让位,更便于非金属内胆的装入操作,另一方面,在非金属内胆未装入外锅时,利用弹性支撑装置将感温件推入发热盘正上方的空间内,对于未装入非金属内胆启动设备的误操作情况,感温件可受发热盘大面积地辐射升温以进行温控制动,避免误操作情况下设备干烧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锅上。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固定安装在外锅上,例如通过螺钉紧固在外锅上,具有组装方便、固定可靠性高的优点。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盘的外端与所述外锅之间具有间隙。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盘的外端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可以避免发热盘与外锅直接导热,降低发热盘上的热损失,提高产品能效。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件相对于所述外锅内表面的最小凸出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发热盘的外端与所述外锅之间间隙的宽度。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相对于外锅内表面的最小凸出高度大于或等于发热盘的外端与外锅之间间隙的宽度,即通过控制感温件在外锅内表面上的凸出高度,以使感温件可贯穿发热盘的外端与外锅之间间隙而伸入到发热盘正上方的空间内,保证发热盘工作时可将热量直接辐射到感温件上以对感温件的感温工作进行热补偿,避免感温滞后的问题,使产品的控制部分可针对非金属内胆的干烧情况进行有效的温控制动,防止非金属内胆长时间受热干烧破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非金属内胆的侧面与所述外锅的侧面之间间隙的宽度为3mm~8mm。在本方案中,设置非金属内胆的侧面与外锅的侧面之间间隙的宽度为3mm~8mm,可以理解的是,非金属内胆的侧面与外锅的侧面之间的间隙宽度决定了发热盘向上对感温件辐射热量辐射面积,通过控制非金属内胆的侧面与外锅的侧面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不小于3mm,这样可以避免感温件受热不足、感温迟缓的问题,控制非金属内胆的侧面与外锅的侧面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不大于8mm,避免感温件过热、温控早跳的问题。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感温件与所述发热盘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为40mm~60mm。在本方案中,设置感温件与发热盘的上下间距为40mm~60mm,这样可以保证感温件受辐射的升温速率大致与陶瓷内胆底壁受辐射后的内部升温速率一致,使在感温件从非金属内胆侧壁上接收不到足量热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直接接收发热盘辐射的热量达到相应的控温温度,防止非金属内胆因长时间受热干烧造成破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盘为红外线盘。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盘为红外线盘,红外线盘主要通过热辐射方式加热,这样可以提高陶瓷内胆整体的受热效率,且也更利于感温件通过辐射方式受热。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非金属内胆包括侧直边、底边及与所述侧直边和所述底边过渡连接的弧形边或倾斜边,所述感温件的设置位置被限定为:在所述非金属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所述感温件与所述侧直边相对应并接触。在本方案中,将感温件的位置限定为:当非金属内胆装入外锅时,感温件与侧直边相对应并接触,以使得感温件与非金属内胆的接触部位避开非金属内胆的弧形边或倾斜边,确保感温件与非金属内胆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并保证非金属内胆每次装入内锅时,感温件与非金属内胆的接触面积不改变,从而保证产品的感温性能稳定。优选地,所述烹饪设备为电炖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现有烹饪设备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局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10外锅,120内胆,130感温件,140发热盘;其中,图2和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210外锅,220非金属内胆,221侧直边,222底边,223弧形边,230感温件,240发热盘,250弹性支撑装置,251盖板,252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外锅210、非金属内胆220、发热盘240和感温件230。具体地,非金属内胆220(例如为陶瓷内胆、玻璃内胆)能被装入外锅210中,或被从外锅210中取出;发热盘240设置在外锅210的底部;感温件230设置在外锅210的侧部,用于在非金属内胆220装入外锅210时与非金属内胆220接触以测温,其中,感温件230向下方的投影位于发热盘240上。本技术提供的烹饪设备,设置感温件230向下的投影位于发热盘240上,使发热盘240的热量能直接辐射到感温件230表面,以利用发热盘240辐射到感温件230上的热量对非金属内胆220上导热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烹饪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锅;非金属内胆,能被装入所述外锅中,或被从所述外锅中取出;发热盘,设置在所述外锅的底部;感温件,设置在所述外锅的侧部,用于在所述非金属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与所述非金属内胆接触以测温,其中,所述感温件向下方的投影位于所述发热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锅;非金属内胆,能被装入所述外锅中,或被从所述外锅中取出;发热盘,设置在所述外锅的底部;感温件,设置在所述外锅的侧部,用于在所述非金属内胆装入所述外锅时与所述非金属内胆接触以测温,其中,所述感温件向下方的投影位于所述发热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支撑装置,所述感温件通过所述弹性支撑装置与所述外锅连接,所述感温件受所述弹性支撑装置支撑以伸入所述发热盘正上方的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锅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的外端与所述外锅之间具有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件相对于所述外锅内表面的最小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平华杜明辉邢凤雷吴坚陈维维许智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