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237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电机连接有泵,泵包括泵体和泵盖,电机外接安装在泵盖上,电机上设有冷却通道,电机的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冷却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有水冷电机的冷却结构,又含有风冷电机的风扇结构,双重冷却措施,加大电机的热交换,最大限度的带走电机的运行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保证电机完美散热性能,提高电机轴承和电机的使用寿命。

A cooling structure of an electric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oling structure of a motor.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pump, and the pump comprises a pump body and a pump cover. The motor is externally installed on the pump cover, and a cooling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motor, and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cooling fa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oling the cooling structure of the motor, the fan structure contains air-cooled motor, double cooling measures, increase the heat exchange of the motor, the motor running away heat to the maximum, improve the cooling effect, improve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motor, ensure perfect motor cooling performance,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otor and motor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
本技术主要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常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风冷方式即在电机轴端部设有风扇结构,电机启动后,风扇随轴转动,产生的气流吹散电机定子壳体表面的热量,达到冷却效果;水冷方式即在电机定子壳体外部增加一个密封壳体,密封壳体和定子壳体之间冲入流动的冷却液,达到冷却效果。单独风冷或水冷的冷却效果有限,需要综合优点再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综合风冷电机和水冷电机的特点,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机的冷却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所述电机连接有泵,泵包括泵体和泵盖,电机外接安装在泵盖上,电机上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由电机壳体和设置于电机壳体外的外壳体围成,外壳体上开设有进入口和流出口;所述电机的转轴的两端均穿出电机壳体,转轴的一端穿过泵盖伸入泵体内,然后与设置于泵体内的叶轮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后连接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上罩有与外壳体固定的风扇罩,转轴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且安装于电机壳体和泵盖之间,第二轴承靠近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且安装于电机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罩于电机壳体外,外壳体上外连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与进入口连接,第二冷却管的一端与流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泵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泵体进口连通。还可以不在泵体上引流和收集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却管的另一端采用外接的方式来引入冷却液,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采用外接的方式来排出冷却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既有水冷电机的冷却结构,又含有风冷电机的风扇结构,双重冷却措施,加大电机的热交换,最大限度的带走电机的运行散热,提高散热效果,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保证电机完美散热性能,提高电机轴承和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如下:A泵体出口、B进入口、C冷却通道、D流出口、E泵体进口;1泵体、2泵盖、3电机定子壳体、4外壳体、5转轴、6叶轮、7冷却风扇、8风扇罩、9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11第一冷却管、12第二冷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所述电机连接有泵,泵包括泵体1和泵盖2,电机外接安装在泵盖2上,电机上设有冷却通道C,所述冷却通道C由电机壳体3和设置于电机壳体3外的外壳体4围成,外壳体4上开设有进入口B和流出口D;所述电机的转轴5的两端均穿出电机壳体3,转轴5的一端穿过泵盖2伸入泵体1内,然后与设置于泵体1内的叶轮6连接,转轴5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4后连接有冷却风扇7,冷却风扇7上罩有与外壳体4固定的风扇罩8,风扇罩8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转轴5上安装有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0,第一轴承9靠近所述转轴5的一端设置且安装于电机壳体3和泵盖2之间,第二轴承10靠近所述转轴5的另一端设置且安装于电机壳体3和外壳体4之间;所述外壳体4罩于电机壳体3外且通过螺钉与电机壳体3固定,外壳体4上外连有第一冷却管11和第二冷却管12,第一冷却管11的一端与进入口B连接,第二冷却管12的一端与流出口D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11的另一端与泵体出口A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12的另一端与泵体进口E连通。工作原理:如图1中所示,按照箭头所示,从泵体出口A处引介质,介质经过第一冷却管11至进入口B,介质在冷却通道C内沿箭头方向从流出口D流出,经过第二冷却管12回到泵体进口E处,完成水冷步骤。在介质冷却的同时,冷却风扇7随电机转轴5转动,产生的气流吹向电机壳体3的表面,带走电机运行时散发的热量。其中,第一冷却管11和第二冷却管12还可采用不在泵体1本身上引流和收集冷却液而采用外接的方式,第一冷却管11的另一端外接来引入冷却液,第二冷却管12的另一端外接来排出冷却液,从而将收集的冷却液回收至专用管道。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技术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总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所述电机连接有泵,泵包括泵体和泵盖,电机外接安装在泵盖上,电机上设有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由电机壳体和设置于电机壳体外的外壳体围成,外壳体上开设有进入口和流出口;所述电机的转轴的两端均穿出电机壳体,转轴的一端穿过泵盖伸入泵体内,然后与设置于泵体内的叶轮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后连接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上罩有与外壳体固定的风扇罩,转轴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且安装于电机壳体和泵盖之间,第二轴承靠近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且安装于电机壳体和外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罩于电机壳体外,外壳体上外连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与进入口连接,第二冷却管的一端与流出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的冷却结构,所述电机连接有泵,泵包括泵体和泵盖,电机外接安装在泵盖上,电机上设有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由电机壳体和设置于电机壳体外的外壳体围成,外壳体上开设有进入口和流出口;所述电机的转轴的两端均穿出电机壳体,转轴的一端穿过泵盖伸入泵体内,然后与设置于泵体内的叶轮连接,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体后连接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上罩有与外壳体固定的风扇罩,转轴上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且安装于电机壳体和泵盖之间,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凯陈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