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及直线电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7505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直线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及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包括主冷却流道、硅钢片和副冷却流道;所述主冷却流道设置在所述硅钢片上,所述硅钢片底部缠绕直线电机的线圈绕组,所述副冷却流道环绕所述线圈绕组;其中,所述主冷却流道包括进液管、一根或多根的冷却管、一根或多根的衔接管、出液管;所述冷却管与所述衔接管交替连接形成弓形管;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分别连接所述弓形管的两个管口。所述直线电机包括所述直线电机冷却系统以及组合安装的动子和定子,所述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安装于动子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主、副冷却流道及硅钢片的配合设计大大提升了直线电机的散热效率。

A linear motor cooling system and linear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he cooling technology of a linear motor, and discloses a linear motor cooling system and a linear motor. Linear motor cooling system comprises a main cooling channel, silicon steel sheet and the auxiliary cooling passage; the main cooling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silicon steel sheet, coil winding of the silicon steel sheet at the bottom of the linear motor winding, the secondary cooling channel around the coil winding; wherein, the main cooling passage comprises a liquid inlet connection tube, one or a plurality of cooling pipe, one or more of the pipe, a liquid outlet pipe; the cooling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pipe are alternately connected to form an arcuate tube; the liquid inlet pipe, a liquid outlet pip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two port bow tube. The linear motor includes the cooling system of the linear motor and the actuator and stator of the combined installation. The linear motor cooling system is installed in the actuator. The scheme provided by the practical example of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cooling efficiency of the linear motor greatly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design of the main, secondary cooling channel and silicon steel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及直线电机
本技术涉及直线电机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及直线电机。
技术介绍
因为直线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推力密度大,效率高,可靠性好,运行可靠平稳等优点,直线电机在工业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直线电机往往需要输入大电流并以很大的加速度进行高速运行,容易导致电机的线圈绕组温度骤升;线圈绕组的热量传导至工作平台后会产生热应力而使直线电机的重复精度降低;此外,热量产生的热辐射还会传递至定子,使磁铁的温度也随之上升,降低磁铁性能,进而影响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更有甚者,在线圈绕组温度达到线材的耐温极限时,其绝缘层会被破坏,使电机烧毁。现有的直线电机散热冷却技术未能很好解决上述的直线电机散热问题,尤其对于高负荷工作的直线电机的散热冷却效率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及直线电机,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直线电机散热冷却技术不能对直线电机尤其是高负荷工作的直线电机进行有效散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包括主冷却流道、硅钢片和副冷却流道;所述主冷却流道设置在所述硅钢片上,所述硅钢片底部缠绕直线电机的线圈绕组,所述副冷却流道环绕所述线圈绕组;其中,所述主冷却流道包括进液管、一根或多根的冷却管、一根或多根的衔接管、出液管;所述冷却管与所述衔接管交替连接形成弓形管;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分别连接所述弓形管的两个管口。进一步的,所述硅钢片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冷却管相适配的冷却管槽。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却管槽横截面为“U”字形,所述冷却管横截面为与所述冷却管槽横截面相配合的“D”字形。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冷却管槽的深度与所述冷却管横截面的高度大小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硅钢片的底部设有凸条,所述凸条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冷却管槽的设置方向平行。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凸条长度与所述硅钢片宽度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副冷却流道为扁平的“U”字形流道,包括进液口、流道壁和出液口;冷却液从副冷却流道的进液口流入,从出液口流出,所述流道壁紧贴所述线圈绕组。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线电机,包括上述的直线电机冷却系统以及动子和定子,所述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安装于所述动子内,所述动子安装在所述定子上并在所述定子上运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针对直线电机工作时的发热核心—线圈绕组,采用主、副双冷却流道设计分别对直线电机线圈绕组整体和局部进行散热冷却,大大提升了直线电机的散热效率,能够满足直线电机高负荷工作要求。2、主冷却流道由冷却管、衔接管胶体连接拼接交替连接成弓形管,尽可能地增加了主冷却流道与硅钢片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硅钢片的冷却效率。3、主冷却流道和副冷流道内均流通冷却液。电机线圈绕组缠绕在硅钢片底部并将热量传递至硅钢片,再通过主冷却流道对硅钢片进行冷却,这种热传导加液体冷却的散热模式提升了直线电机线圈绕组的整体散热效率;副冷却流道环绕在直线电机线圈绕组周围,与直线电机线圈绕组外围直接接触完成线圈绕组的局部冷却;主冷却流道、硅钢片以及副冷却流道三者配合实现了直线电机线圈绕组的高效、均匀散热,防止了直线电机线圈绕组散热不均而烧毁的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冷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冷却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冷却流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硅钢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管与硅钢片的配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副冷却流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绕组与副冷却流道的配合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冷却流道、2—硅钢片、3—副冷却流道、4—线圈绕组、5—动子、6—定子、11—进液管、12—冷却管、13—衔接管、14—出液管、21—冷却管槽、22—凸条、31—进液口、32—流道壁、33—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全面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给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属于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冷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冷却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包括主冷却流道1、硅钢片2和副冷却流道3;主冷却流道1设置在硅钢片2上,硅钢片2底部缠绕直线电机的线圈绕组4,副冷却流道3环绕线圈绕组4;所述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对直线电机工作时的核心发热区域“线圈绕组”进行散热和冷却;其中,硅钢片2用于传导线圈绕组4上的热量;主冷却流道1和副冷却流道3内均流通冷却液(例如水、乙醇等);主冷却流道1用于对硅钢片2的冷却,副冷却流道3用于对线圈绕组4的局部冷却。进一步参阅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冷却流道1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冷却流道1包括进液管11、一根或多根冷却管12和一一根或多根衔接管13,以及出液管14,所述衔接管13可用于两根冷却管12之间连通、或者冷却管12与进液管11之间的连通、或者冷却管12与出液管14之间的连通,对冷却液起过渡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管12与衔接管13交替连接形成弓形管,进液管11、出液管14分别连接弓形管的两个管口;具体的,所述弓形管为冷却管12与衔接管13交替连接成一体而形成的连通管,所述进液管11、出液管14再分别连接所述连通管的两个管口形成所述主冷却流道1,所述进液管11和出液管14分别用于冷却液的流入和流出,所述冷却管12设置在硅钢片2上并与硅钢片2直接接触,用于硅钢片2的冷却。进一步参阅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硅钢片2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硅钢片2的顶部设有与冷却管12相适配的冷却管槽21;硅钢片2的底部设有凸条22,凸条22与冷却管槽21平行设置,凸条22用于缠绕线圈绕组4;优选的,参阅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管12与硅钢片2的配合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冷却管12横截面呈“D”字形,冷却管槽21的横截面则为与所述冷却管12相适配的“U”字形截面,使得冷却管12的下表面与所述冷却管槽21的槽面完全贴合形成弧形接触面,尽可能地增加了冷却管12与冷却管槽21之间的散热接触面面积,提高了硅钢片2的散热效率。可选的,在冷却管12和冷却管槽21相接触的面上均匀涂抹导热硅脂可进一步提升二者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可选的,冷却管槽21的深度与冷却管12横截面的高度大小一致,相比于冷却管槽21深度大于冷却管12横截面高度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及直线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冷却流道(1)、硅钢片(2)和副冷却流道(3);所述主冷却流道(1)设置在所述硅钢片(2)上,所述硅钢片(2)底部缠绕直线电机的线圈绕组(4),所述副冷却流道(3)环绕所述线圈绕组(4);其中,所述主冷却流道(1)包括进液管(11)、一根或多根冷却管(12)、一根或多根衔接管(13)、出液管(14);所述冷却管(12)与所述衔接管(13)交替连接形成弓形管;所述进液管(11)、出液管(14)分别连接所述弓形管的两个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冷却流道(1)、硅钢片(2)和副冷却流道(3);所述主冷却流道(1)设置在所述硅钢片(2)上,所述硅钢片(2)底部缠绕直线电机的线圈绕组(4),所述副冷却流道(3)环绕所述线圈绕组(4);其中,所述主冷却流道(1)包括进液管(11)、一根或多根冷却管(12)、一根或多根衔接管(13)、出液管(14);所述冷却管(12)与所述衔接管(13)交替连接形成弓形管;所述进液管(11)、出液管(14)分别连接所述弓形管的两个管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片(2)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冷却管(12)相适配的冷却管槽(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电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槽(21)横截面为“U”字形,所述冷却管(12)横截面为与所述冷却管槽(21)横截面相配合的“D”字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林松何敏曹卉李茂生周晓曙王光能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