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体以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158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体以及电池模组。框体由顶壁、底壁以及两个侧壁构成且围成周向封闭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的收容腔,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相对内表面向外凸出或者使厚度沿高度方向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相对内表面向内凹入。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并排布置;电池模组还包括:上述的框体,所述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收容于框体的收容腔内,框体的各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多个二次电池中的处于并排方向最外侧的相邻一个二次电池相面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框体用于电池模组时,改善了电池模组的膨胀力问题,减少了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

Frame and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体以及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体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图11至图14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的两个实施例。在图11和图12中,通过U型框19和横跨U型框19的金属拉条20形成框体12,以作为约束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11充放电循环膨胀的结构。金属拉条20在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11装入U型框19内后焊接到U型框19上,这使得二次电池11容易受到焊接的影响而容易受损,电池模组1的组装工序增加,降低电池模组1的组装效率;在二次电池11充放电循环产生膨胀时,金属拉条20与U型框19的焊接部位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而使得框体12失效;再有金属拉条20的强度有限,即使金属拉条20的数量设置的非常多,但是框体12的强度依然不足。在图13和图14中,通过侧板21和多条塑胶绑带22形成框体12,以作为约束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11充放电循环膨胀的结构。多条塑胶绑带22将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11连同外侧的侧板21和端板18一起捆扎,电池模组1的组装工序增加,降低电池模组1的组装效率;在二次电池11充放电循环产生膨胀时,由于塑胶绑带22强度有限,难以保证框体12的强度;此外,塑胶绑带22容易受到二次电池11充放电循环中产生的热影响而软化,从而使得塑胶绑带22的强度降低,进而难以对二次电池11充放电循环膨胀进行有效约束,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电池模组1的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体以及电池模组,框体在应用于电池模组时,能够改善电池模组的膨胀力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体以及电池模组,框体在应用于电池模组时,减少了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框体,其由顶壁、底壁以及两个侧壁构成且围成周向封闭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的收容腔,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相对内表面向外凸出或者使厚度沿高度方向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相对内表面向内凹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二次电池,并排布置;电池模组还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框体,所述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收容于框体的收容腔内,框体的各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多个二次电池中的处于并排方向最外侧的相邻一个二次电池相面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框体应用于电池模组时,改善了电池模组的膨胀力问题,有效地控制了电池模组的尺寸精度;此外,减少了电池模组的组装工序,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框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沿长度方向观察到的一实施例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图3是图1的沿长度方向观察到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图4是图1的沿长度方向观察到的又一实施例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图5是图1的沿长度方向观察到的再一实施例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图6是图1的沿长度方向观察到的还一实施例的放大的平面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7的组装立体图。图9是图8的沿长度方向剖开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图8的沿长度方向剖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11是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3是现有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从另一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池模组134第四部分胶11二次电池14隔离板111主体部141本体部112极耳1411凹槽12框体142延伸部121顶壁15导电连接片122底壁16输出片123侧壁161突部1231凸部17弹性缓冲垫S1外表面18端板S2内表面181板体124收容腔182嵌件125注胶孔1821台阶部L长度方向F1第一面H高度方向F2第二面W宽度方向19U型框13粘接胶20金属拉条131第一部分胶21侧板132第二部分胶22塑胶绑带133第三部分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根据本技术的框体以及电池模组。首先介绍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框体。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框体12由顶壁121、底壁122以及两个侧壁123构成且围成周向封闭且沿长度方向L的两端开口的收容腔124,两个侧壁123中的至少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外凸出或者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内凹入。在根据本技术的框体12中,两个侧壁123中的至少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外凸出,有效地提高了框体12的刚度,在框体12应用于下文所述的电池模组1时,有效地减小了由于二次电池11的膨胀力对框体12导致的变形;两个侧壁123中的至少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内凹入,在框体12应用于下文所述的电池模组1时,为二次电池11的膨胀提供了膨胀空间,使得电池模组1沿二次电池11的膨胀力方向的变形不会出现凸包。由此,二者均能改善电池模组的膨胀力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电池模组1的尺寸精度。此外,在框体12应用于下文所述的电池模组1时,框体12单独预先形成,多个并排设置的二次电池11能够直接插入到框体12内,减少了电池模组1的组装工序,提高了电池模组1的组装效率。再有,相比现有技术的采用U型框和金属拉条20的电池模组1和采用侧板21和塑胶绑带22的电池模组1,采用周向封闭的框体12能够提高框体12的强度,满足电池模组1的膨胀力的需要。两个侧壁123的形状有多种形式,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两个侧壁123在形状上相同(如图2所示的两个侧壁123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外凸出;如图3所示的两个侧壁123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内凹入)。如图4至图6所示,两个侧壁123在形状上不同,如图4所示,两个侧壁123中的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外凸出,另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内凹入;如图5所示,两个侧壁123中的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外凸出,另一个的外表面S1和内表面S2均为平面;如图6所示,两个侧壁123中的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内凹入,另一个的外表面S1和内表面S2均为平面。如图2至图6所示,优选地,各侧壁123的内表面S2为平面,从而后面所述的电池模组1的二次电池11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膨胀时,各侧壁123的内表面S2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来抵抗或缓冲膨胀力。在根据本技术的框体12中,框体12由金属制成。金属为铝。框体12通过挤出、压铸工艺成型。相比现有的采用焊接方式形成框体12(即顶壁121、底壁122以及两个侧壁123通过焊接形成),避免了焊接带来的虚焊、塌陷而使得框体的强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以及这些焊接缺陷导致的返工或报废等问题,降低了物力和人力成本。如图1所示,各侧壁123在长度方向L的两端设有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框体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体(12),由顶壁(121)、底壁(122)以及两个侧壁(123)构成且围成周向封闭且沿长度方向(L)的两端开口的收容腔(124),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壁(123)中的至少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外凸出或者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内凹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体(12),由顶壁(121)、底壁(122)以及两个侧壁(123)构成且围成周向封闭且沿长度方向(L)的两端开口的收容腔(124),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壁(123)中的至少一个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减薄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外凸出或者使厚度沿高度方向(H)由中间向两端加厚且使外表面(S1)相对内表面(S2)向内凹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12),其特征在于,两个侧壁(123)在形状上相同,或者两个侧壁(123)在形状上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12),其特征在于,各侧壁(123)的内表面(S2)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体(12),其特征在于,框体(12)设有注胶孔(125)。5.一种电池模组(1),包括:多个二次电池(11),并排布置;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1)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框体(12),所述多个并排布置的二次电池(11)收容于框体(12)的收容腔(124)内,框体(12)的各侧壁(123)的内表面(S2)与所述多个二次电池(11)中的处于并排方向最外侧的相邻一个二次电池(11)相面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1),其特征在于,框体(12)设有注胶孔(125);电池模组(1)还包括粘接胶(13);粘接胶(13)包括:第一部分胶(131),将相邻两个二次电池(11)粘接在一起;第二部分胶(132),将所述多个二次电池(11)中的处于并排方向最外侧的两个二次电池(11)分别与框体(12)的侧壁(123)粘接在一起;第三部分胶(133),将第一部分胶(131)的下侧和第二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上富蔡锦榕黄银成钱木项延火朱涛声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