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杆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961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支撑装置,包括钻杆支撑架(1)和钻杆限位装置(2),所述钻杆支撑架(1)包括支撑部(11)、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所述支撑部(11)数量为两块,所述支撑部(11)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2)之间通过第二连杆(13)固定连接;所述钻杆限位装置(2)包括上支架(21)、下支架(22)、螺旋杆(24)和连板(26);该钻杆支撑架能使钻杆平稳的在卡车上运输,即便是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运输钻杆也不会出现钻杆颠簸或掉落情况;为工作人员带来方便,节省劳动力;采用纯机械的方式,比较节能环保,当不方便使用电的情况下也能使用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杆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石油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杆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开采,钻井施工过程中,施工量最大、劳动强度最高的就是钻具的装卸。钻具是通过吊车装载在卡车上,卡车上有钻具安放支架,当卡车将钻具运输到施工场地后,受条件限制,一般并未有吊车辅助卸车,通常采用人力肩扛手拽,稍微先进一些配上绞车辅以人力完成。钻具长度有4.7M和7.2M两种,直径172.5mm,重量分别是1.5吨和2.5吨,整个装卸过程必须平稳,不能直接将钻具推下车,这个过程极大地消耗一线工作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还有可能造成钻具损坏、人员受伤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运输钻具的钻杆支撑装置。为了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支撑装置,包括钻杆支撑架和钻杆限位装置,所述钻杆支撑架包括支撑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支撑部数量为两块,所述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钻杆限位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螺旋杆和连板,所述螺旋杆设置在上支架上,所述下支架设置在螺旋杆上,所述连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上支架铰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固定在连杆本体上,所述连板两端分别与铰接座和上支架铰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本体、限位部、定位板和铰接孔,所述限位部固定设置在上支架本体上,所述定位板固定设置上支架本体上且在限位部内侧,所述螺旋杆设置在定位板上且可相对定位板旋转,所述铰接孔设置在上支架本体上且与连板对应,所述铰接孔与连板对应,所述下支架包括下支架本体、滑移部、钻杆定位部和滑移件,所述滑移部和钻杆定位部固定设置在下支架本体上且位于下支架本体上下两侧,所述滑移件固定设置在滑移部之间且套设在螺旋杆上,所述限位部与滑移部对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部包括挡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数量为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挡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钻杆支撑架至少为两个,所述钻杆支撑架多层设置,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设置定位槽和定位柱,所述定位槽和定位柱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杆还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固定设置在连杆本体上,所述上支架还包括定位钩,所述定位钩固定设置在定位板上,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设置在定位座上且与定位钩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把手和挂钩,所述锁紧把手设置在定位座上,所述挂钩与定位钩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钻杆定位部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缓冲件。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钻杆支撑装置,所述第一缓冲件可以为橡胶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支架和第二连杆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螺旋杆两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螺旋杆的限位孔用于设置第一摇把。总的来说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钻杆支撑架能使钻杆平稳的在卡车上运输,下支架通过第一缓冲件将钻杆压紧,钻杆支架两端通过挡板进行限位,即便是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运输钻杆也不会出现钻杆颠簸或掉落情况;2.当拆卸钻杆时候,通过旋转螺旋杆,下支架就能推动钻杆滚动落下,为工作人员带来方便,节省劳动力;3.该钻杆支撑装置采用纯机械的方式,比较节能环保,当不方便使用电的情况下也能使用该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钻杆支撑装置立体图;图2是图1的第一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第二局部放大图;图4是钻杆支撑装置主视图;图5是图4的A-A方向剖视图;图6是钻杆支撑架和钻杆限位装置组装立体图;图7是钻杆支撑架第一立体图;图8是钻杆支撑架第二立体图;图9是钻杆支撑架第三立体图;图10是上支架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下支架立体图;图13是下支架俯视图;图14是下支架主视图;图15是钻杆限位装置剖视图;图16是钻杆卸载装置立体图;图17是输送装置剖视图;图18是刹车减速机构立体图;图19是刹车减速机构剖视图;图20是刹车减速机构局部剖视图;1—钻杆支撑架,11—支撑部,111—挡板,112—支撑杆,12—第一连杆,121—连杆本体,122—铰接座,123—定位座,13—第二连杆,14—锁紧装置;2—钻杆限位装置,21—上支架,211—上支架本体,212—限位部,213—定位板,214—铰接孔,215—定位钩,22—下支架,221—下支架本体,222—滑移部,223—钻杆定位部,224—滑移件,23—弹簧,24—螺旋杆,25—第一摇把,26—连板,27—第一缓冲件;3—钻杆卸载装置,31—滑动支架,311—第一连杆,312—齿轮,313—离合卡板,314—轮子,315—第二连杆,316—第二摇把,317—限位件,318—第三摇把,32—输送装置,321—第三连杆,322—安装座,323—第一链轮324—第二链轮,325—链条,326—钻杆挡板,327—驱动杆,328—链条限位杆,33—刹车减速机构,331—定位环,332—外筒,333—紧固件,3331—定位部,3332—定位部,3333—连接部,334—螺钉,335—第二缓冲件,34—定位件,341—齿条,342—凹槽;4—钻杆5—运输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图4和图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钻杆支撑装置,包括钻杆支撑架1和钻杆限位装置2,所述钻杆支撑架1包括支撑部11、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所述支撑部11数量为两块,所述支撑部11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2之间通过第二连杆13固定连接;所述钻杆限位装置2包括上支架21、下支架22、螺旋杆24和连板26,所述螺旋杆24设置在上支架21上,所述下支架22设置在螺旋杆24上,所述连板26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2和上支架21铰接。参照图9,可选地,第一连杆12包括连杆本体121和铰接座122,所述铰接座122固定在连杆本体121上,所述连板26两端分别与铰接座122和上支架21铰接。参照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和图15,可选地,上支架21包括上支架本体211、限位部212、定位板213和铰接孔214,所述限位部212固定设置在上支架本体211上,所述定位板213固定设置上支架本体211上且在限位部212内侧,所述螺旋杆24设置在定位板213上且可相对定位板213旋转,所述铰接孔214设置在上支架本体211上且与连板26对应,所述铰接孔214与连板216对应,所述下支架22包括下支架本体221、滑移部222、钻杆定位部223和滑移件224,所述滑移部222和钻杆定位部223固定设置在下支架本体221上且位于下支架本体221上下两侧,所述滑移件224固定设置在滑移部222之间且套设在螺旋杆24上,所述限位部212与滑移部222对应设置。参照图11和图14,可选地,所述限位部212由两个“L”型限位件组成,所述滑移部222由两个“7”型滑移件组成。参照图7、图8和图9所示,可选地,所述支撑部11包括挡板111和支撑杆112,所述支撑杆112数量为两根,所述支撑杆112之间通过挡板111固定连接。参照图3、图9和图10,可选地,所述钻杆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钻杆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钻杆支撑装置,包括钻杆支撑架(1)和钻杆限位装置(2),所述钻杆支撑架(1)包括支撑部(11)、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所述支撑部(11)数量为两块,所述支撑部(11)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2)之间通过第二连杆(13)固定连接;所述钻杆限位装置(2)包括上支架(21)、下支架(22)、螺旋杆(24)和连板(26),所述螺旋杆(24)设置在上支架(21)上,所述下支架(22)设置在螺旋杆(24)上,所述连板(26)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2)和上支架(21)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钻杆支撑装置,包括钻杆支撑架(1)和钻杆限位装置(2),所述钻杆支撑架(1)包括支撑部(11)、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所述支撑部(11)数量为两块,所述支撑部(11)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2)之间通过第二连杆(13)固定连接;所述钻杆限位装置(2)包括上支架(21)、下支架(22)、螺旋杆(24)和连板(26),所述螺旋杆(24)设置在上支架(21)上,所述下支架(22)设置在螺旋杆(24)上,所述连板(26)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2)和上支架(21)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2)包括连杆本体(121)和铰接座(122),所述铰接座(122)固定在连杆本体(121)上,所述连板(26)两端分别与铰接座(122)和上支架(21)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21)包括上支架本体(211)、限位部(212)、定位板(213)和铰接孔(214),所述限位部(212)固定设置在上支架本体(211)上,所述定位板(213)固定设置上支架本体(211)上且在限位部(212)内侧,所述螺旋杆(24)设置在定位板(213)上且可相对定位板(213)旋转,所述铰接孔(214)设置在上支架本体(211)上且与连板(26)对应,所述铰接孔(214)与连板(216)对应,所述下支架(22)包括下支架本体(221)、滑移部(222)、钻杆定位部(223)和滑移件(224),所述滑移部(222)和钻杆定位部(223)固定设置在下支架本体(221)上且位于下支架本体221上下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锦娣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航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