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532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所述楼盖支承在周边的梁和柱上,包括平底钢板网箱、纵肋、横肋和叠合层,所述平底钢板网箱呈阵列状分布在所述楼盖中,所述叠合层设置在所述纵肋横肋的上方,并与所述纵肋和横肋连接为一体,所述平底钢板网箱的下底面与纵肋和横肋的底面相平,上表面与所述叠合层的下表面浇筑在一起;所述叠合层内铺设有钢筋网片,所述纵肋和横肋中均浇筑有预应力筋。该密肋楼盖底面平整美观,减轻结构自重,并且平底钢板网箱与混凝土板面和纵横肋能共同工作,增强了密肋楼盖的刚度和承载力,具有结构自重轻、地震作用力小、施工快捷、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特别是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
技术介绍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已进入大发展时期,双向密肋楼盖,是建筑中一种常用的力学性能合理的楼盖结构,楼板是受弯构件,在楼板临近破坏时混凝土由于受拉强度低而开裂,拉力由钢筋承担,下面退出工作的混凝土可挖去一部分,减轻重量,节省混凝土,现有国内外的密肋楼盖结构,大都是这样作的。底面均匀的凹坑,施工是在模板上布满专用的密肋模壳现浇混凝土成形,混凝土达到强度之后模壳脱去重复使用。目前大多设计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有技术规程也是这样考虑和制定的。底面不平比较适合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施工工艺大都是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现有密肋楼盖的施工工艺复杂,租用专用模壳模板费用大,湿作业多,钢筋用量大,需要解决适合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设计标准化、施工装配化,平底美观的装配式双向密肋楼盖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展装配式建筑,解决现有建筑构件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所述楼盖支承在周边的梁9和柱10上,包括平底钢板网箱1、纵肋2、横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所述楼盖支承在周边的梁(9)和柱(10)上,包括平底钢板网箱(1)、纵肋(2)、横肋(3)和叠合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钢板网箱(1)呈阵列状分布在所述楼盖中,相邻平底钢板网箱(1)之间设置为纵肋(2)或横肋(3),所述叠合层(4)设置在所述纵肋(2)和横肋(3)的上方,并与所述纵肋(2)和横肋(3)连接为一体,所述平底钢板网箱(1)的下底面与纵肋(2)和横肋(3)的底面相平,上表面与所述叠合层(4)的下表面浇筑在一起;所述叠合层(4)内铺设有钢筋网片(8),所述纵肋(2)和横肋(3)中均浇筑有预应力筋(7);所述纵肋(2)和横肋(3)中还设置有钢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所述楼盖支承在周边的梁(9)和柱(10)上,包括平底钢板网箱(1)、纵肋(2)、横肋(3)和叠合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钢板网箱(1)呈阵列状分布在所述楼盖中,相邻平底钢板网箱(1)之间设置为纵肋(2)或横肋(3),所述叠合层(4)设置在所述纵肋(2)和横肋(3)的上方,并与所述纵肋(2)和横肋(3)连接为一体,所述平底钢板网箱(1)的下底面与纵肋(2)和横肋(3)的底面相平,上表面与所述叠合层(4)的下表面浇筑在一起;所述叠合层(4)内铺设有钢筋网片(8),所述纵肋(2)和横肋(3)中均浇筑有预应力筋(7);所述纵肋(2)和横肋(3)中还设置有钢筋骨架(5)或钢筋桁架(6);所述预应力筋(7)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或无粘结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7)呈直线锚固、折线锚固或多段曲线锚固,连续锚固或间断锚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层(4)与纵肋(2)、横肋(3)以及周边支承的梁(9)和柱(10)的混凝土浇筑为一个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钢板网箱(1)包括由四角圆弧支撑板(101)和四个立面的立肋(104)为承担荷载的主体,所述四角圆弧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张效思褚作勇唐开春乙燕王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清恒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