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947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其可以提高支撑塔的纵向刚度和控制主梁挠度,在降低该支撑塔的塔底弯矩的同时,减小菱形加劲索装置的垂直效应和风振响应,且该菱形加劲索装置的加劲索下部和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底的下锚头之间通过液压阻尼器相互连接,或者通过该支撑塔的通道直接无粘接贯通连接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该支撑塔的塔底所受到的剪力,以保证该带有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稳定性。

A bridge with a rhombic stiffe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idge with a diamond cable devi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pporting tower longitudinal rigidity and deflection control, to reduce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tower and tower, vertical effect and wind vibration response of cable device to reduce the diamond, and the diamond head between the anchor stiffening cable device the cable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tow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are connected by the hydraulic damper, or through the supporting tower of the channel directly without bonding through connection, can minimize the supporting tower at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by the shear force,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bridge with stiffening cab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
本技术涉及桥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纵桥向刚度和全桥主梁竖直刚度能够被提高,从而保证该带有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稳定性。
技术介绍
斜拉桥在所有传统桥梁中有跨度大,结构轻,抗震性能好等优势,现代斜拉桥跨度已发展到1000m以上。目前单、双塔斜拉塔桥建造较多,设计理论也较为成熟,但对于大跨区域,如跨海大桥或跨越大峡谷的桥梁,则需要采用多塔斜拉桥的形式,因此多塔斜拉桥的应用越加广泛。多塔斜拉桥与普通单、双塔斜拉桥除二者的力学行为也有所差异。当荷载作用于多塔斜拉桥某一中间跨时,在受载跨中主梁将下挠,拉索索力将增大,桥塔将产生偏向受载跨方向的变位,这使相邻跨主梁产生上挠,且在相邻跨另一桥塔则产生与受载孔桥塔反向的位移。由于没有边锚索控制中间塔的变位,拉索系统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多塔斜拉桥的整体变形只有靠主梁和桥塔的刚度来限制,故其全桥顺桥向刚度比独塔或双塔斜拉桥同等跨径要小,在中间跨加载时,中塔顶水平位移加大,导致整个结构变形过大,其受力性能更为复杂,因此结构刚度的控制成为多塔斜拉桥设计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在合理的位置设置加劲拉索来达到增加全桥刚度的目的。设置加劲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1所示的设置水平加劲索14、如图2所示的倾斜加劲索15、如图3所示的中间梁段重叠索16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均有很多不足之处:1.对于跨度较大的桥梁设置水平加劲索14,则由于水平加劲索较长。垂度效应比较明显,影响加劲效果,外观也让人难以接受;2.全长设置斜向加劲索15,在垂度效应方面没有水平加劲索明显,加劲效果稍差;其次,这两种加劲索方法都因索长度较长,在多风的峡谷地带或大跨地区风振响应,移动荷载抖振响应都十分明显,而且索力很大,对全桥的整体刚度有一定的影响;3.在中间梁段设置重叠索16,提高结构整体刚度的效果不明显,施工有一定的难度,细部构造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其中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包括一个桥梁主体以及一个菱形加劲索装置,该桥梁主体包括一个桥面、一个主梁、两个支撑塔以及四组拉索,各个该支撑塔相互对称地设置于,该主梁设置于各个该支撑塔的中部,并且该主梁由各个该支撑塔保持平整,并且该主梁与另一个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主梁相互平齐,该拉索的一个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另一个端部设置于该主梁,以在该拉索、该支撑塔和该主梁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并且两组该拉索相对于一个该支撑塔相互对称,该桥面设置于该主梁,该菱形加劲索装置包括一个加劲索上部以及一个加劲索下部,该加劲索上部包括一个第一上加劲索单元以及一个第二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并且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相互对称地位于该支撑塔的两侧,该加劲索下部包括一个第一下加劲索单元以及一个第二下加劲索单元,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底,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并且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相互对称地位于该支撑塔的两侧,并且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设置于该主梁的同一个位置,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设置于该主梁的同一个位置,以使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之间形成一个菱形结构。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包括两个第一上加劲索,两个该第一上加劲索的上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的同一个位置,两个该第一上加劲索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包括两个第二上加劲索,两个该第二上加劲索的上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的同一个位置,两个该第二上加劲索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包括两个第一下加劲索,两个该第一下加劲索的下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底的同一个位置,两个该第一下加劲索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的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包括两个第二下加劲索,两个该第二下加劲索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的该第三位置和该第四位置,其中该第一位置和该第四位置相对于该支撑塔相互对称,该第二位置和该第三位置相对于该支撑塔相互对称。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菱形加劲索装置包括两个上锚头,各个该上锚头对称地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两个该第一上加劲索的上端部设置于一个该上锚头,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两个该第二上加劲索的上端部设置于另一个该上锚头。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上锚头呈Y字形。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菱形加劲索装置包括两个下锚头,各个该下锚头对称地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底,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两个该第一下加劲索的下端部设置于一个该下锚头,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两个该第二下加劲索的下端部设置于另一个该下锚头。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下锚头呈Y字形。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菱形加劲索装置包括多个液压阻尼器,各个该液压阻尼器分别设置于各个该下锚头,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两个该第一下加劲索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两个该第二下加劲索的下端部分别通过各个该液压阻尼器设置于各个该下锚头。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支撑塔的塔底具有一个通道,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该第一下加劲索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该第二下加劲索一体地连接,并且该第一下加劲索和该第二下加劲索的连接位置贯穿于该支撑塔的该通道。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菱形加劲索装置包括多个该智能液压夹紧装置,该智能液压夹紧装置设置于该支撑塔的通道内,并作用于该第一下加劲索和该第二下加劲索的连接位置,以能够夹紧该第一下加劲索和该第二下加劲索的连接位置。作为对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该菱形加劲索装置包括多个主梁锚头,各个该主梁锚头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该第三位置和该第四位置,各个该第一上加劲索的下端部、各个该第二上加劲索的下端部、各个该第一下加劲索的上端部和各个该第二下加劲索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各个该主梁锚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优势在于: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可以提高支撑塔的纵向刚度和控制主梁挠度,在降低该支撑塔的塔底弯矩的同时,减小菱形加劲索装置的垂直效应和风振响应,且该菱形加劲索装置的加劲索下部和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底的下锚头之间通过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其特征在于,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包括一个桥梁主体以及一个菱形加劲索装置,该桥梁主体包括一个桥面、一个主梁、两个支撑塔以及四组拉索,各个该支撑塔相互对称地设置于,该主梁设置于各个该支撑塔的中部,并且该主梁由各个该支撑塔保持平整,并且该主梁与另一个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主梁相互平齐,该拉索的一个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另一个端部设置于该主梁,以在该拉索、该支撑塔和该主梁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并且两组该拉索相对于一个该支撑塔相互对称,该桥面设置于该主梁,该菱形加劲索装置包括一个加劲索上部以及一个加劲索下部,该加劲索上部包括一个第一上加劲索单元以及一个第二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并且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相互对称地位于该支撑塔的两侧,该加劲索下部包括一个第一下加劲索单元以及一个第二下加劲索单元,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底,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并且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相互对称地位于该支撑塔的两侧,并且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设置于该主梁的同一个位置,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设置于该主梁的同一个位置,以使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之间形成一个菱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其特征在于,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包括一个桥梁主体以及一个菱形加劲索装置,该桥梁主体包括一个桥面、一个主梁、两个支撑塔以及四组拉索,各个该支撑塔相互对称地设置于,该主梁设置于各个该支撑塔的中部,并且该主梁由各个该支撑塔保持平整,并且该主梁与另一个该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的主梁相互平齐,该拉索的一个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另一个端部设置于该主梁,以在该拉索、该支撑塔和该主梁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并且两组该拉索相对于一个该支撑塔相互对称,该桥面设置于该主梁,该菱形加劲索装置包括一个加劲索上部以及一个加劲索下部,该加劲索上部包括一个第一上加劲索单元以及一个第二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并且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相互对称地位于该支撑塔的两侧,该加劲索下部包括一个第一下加劲索单元以及一个第二下加劲索单元,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底,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并且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相互对称地位于该支撑塔的两侧,并且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设置于该主梁的同一个位置,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的下端部和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的上端部设置于该主梁的同一个位置,以使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该第二下加劲索单元和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之间形成一个菱形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菱形加劲索装置的桥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加劲索单元包括两个第一上加劲索,两个该第一上加劲索的上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的同一个位置,两个该第一上加劲索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第二上加劲索单元包括两个第二上加劲索,两个该第二上加劲索的上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顶的同一个位置,两个该第二上加劲索的下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的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该第一下加劲索单元包括两个第一下加劲索,两个该第一下加劲索的下端部设置于该支撑塔的塔底的同一个位置,两个该第一下加劲索的上端部分别设置于该主梁的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该第二下加劲索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肖巍宋维举段旻陈占锋游杰范馨予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